评田中景《日本经济——过去 ・现状 ・未来》
池元吉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田中景博士撰写的《日本经济——过去・现状・未来》一书,是他赴日本研究访问一年之后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日本经济前景分析”的最终成果。
日本作为区别于欧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东亚模式”)的开路先锋和典型代表,其GDP于1968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又于1987年超过原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洋奇迹”。但自1991年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甚至衰退之中,20世纪最后一个10年被许多日本学者称为“失去的10年”,近两年略有好转。那么,日本经济的前景如何?该书以开阔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资料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英年已过、积劳成疾、难服猛药、得过且过、江河日下”,并预言“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逐渐上升的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逐渐下滑的世纪”。我认为,这是个令人信服的预测。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动向和走势自然备受世人关注。比尔・埃莫特撰写的深刻剖析日本经济的《太阳也会西沉》一书,1989年一出版就行销世界,震惊日本朝野。自那以后,世界各国学者对日本经济的前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在纵向上本着“日本的过去为它的现在打下了基础,日本的现在为它的将来埋下了伏笔”的理念,对日本经济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横向上本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精神,从支撑日本社会经济的人口、财政、金融、科技、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业等八大领域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欧美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
第一,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初因泡沫经济破灭而陷入衰退的10年中,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共推出10次大型经济对策,事业规模总额超过135万亿日元,其中近1/2用于公共事业等社会资本投资,但收效甚微。作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现行经济体制的诸多弊端所致:在宏观层面上,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表现为政(国会议员等政治家)、官(政府官员)、财(财界、企业界人士)三者之间相互勾结和相互利用的“铁三角”,政府干预过多过滥,政界世袭现象突出,寻租活动屡禁不止;在微观层面上,企业间的承包制、系列化和相互持股的交易关系,企业内部的“终身雇佣制”的传统和“年功序列”的工资制度,严重扭曲了平等公开的交易关系,削弱了市场竞争机制,压制了创新精神。
第二,作者认为,日本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制度创新——明治维新,是在1853年被美国打开国门,与欧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次制度创新,是日本战后在美国占领当局敦促和压力下推行的。这两次都是在外部压力下被动推行的制度创新,使日本这个幅员狭小、资源贫乏的落后国家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经济大国。现在,日本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制度创新,压力和动力明显不足。受现行经济体制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困扰,使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无心也无力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大手术”,包括广大国民都寄希望于“没有痛苦的改革”。这也就是日本“难服猛药、得过且过”的原因。
第三,作者认为,战后以来,日本以“贸易立国”为国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资本自由化的历史机遇,使其成为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大国,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但日本国内的市场体系却是排外和封闭的,其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日本现行的封闭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是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相悖的。 第四,作者认为,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前景是“英年已过,江河日下”。这个结论从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上就可以得到证实。日本经济1955~1973年的年均增长率近10%,可谓青壮年时期;1974~1990年的年均增长率略高于4%,可以说是中年时期;而199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仅略高于1%,可以说进入了老年时期。今后,在该书所分析的各种主要因素如人口、财政、农业、科技等的制约下,日本经济也只能走上低速增长的道路。 日本的兴衰发人深思,因此,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给解析日本经济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提供了一把钥匙,也在于为其他东亚国家制定和调整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