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F-22
送交者: 黑天使 2007年03月08日16:28: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F- 22作為目前服役的唯一一種第四代戰鬥機,一出現就收到了人們的大量關注。其先進的性能一致被大量光環所包圍。在西方的強勢媒體的吹捧下曾經一度被神話成 “根本看不見,看得見也打不着”的無敵戰機。由於我國在近期內沒有製造與之抗衡的先進戰鬥機計劃,這使得如何立足於現有裝備對抗F-22稱為了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隨着F-22的入役數量越來越多。F-22對我國的空中安全將構成什麼樣的影響成為了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這裡,我將從性能,戰術,政治3方面分別加以討論。來分析F-22對我國將構成什麼樣的威脅。

性能分析:

關於F/A-22的基本數據
起飛重量:27220KG
正常載油量:11350KG
起飛推重比:1.17
起飛翼載:350KG/M2
最大M數: 2.0M
最大表數:1480KM/H
實用升限:20000M

過載:9G
爬升率H=5KM M=0.9 243M/S
穩定盤旋過載:H=5KM M=0.9——7.0G;H=11KM M=1.6——4.3G
加速性:H=11KM M=0.8~1.6——64秒
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28度/秒
最大轉場航程:3200KM;作戰半徑(高—高—高):1300KM
發動機:F-119-PW-100,加力推力155.6KN,推重比10,總壓比25,涵道比0.2。
雷達:APG-77AESA
武器:AIM-120A/C,AIM-9X,JDAM,M61A1機炮……
全機鈦合金占41%,複合材料24%……


隱身性能:
F-22的雷達隱身性能毫無疑問是被誤解的最多的方面。公眾對雷達隱身特性的吹噓與追捧已經到了掩蓋真相的地步。在這裡我們通過一點計算與幾個實例來解開這個被迷霧所包圍的謊言吧。


據美國空軍公布的資料聲稱F-22頭向RCS僅為0.0065,小於F-117的0.065。對於這個數據我們認為是缺乏可信度的。首先從材料方面考察,F -117使用的吸波材料為某種羧基鐵酸鹽,而F-22由於可維護性與超音速性的限制使用了結構型吸波材料(鋁基碳纖維增強材料,碳-熱塑性樹脂複合材料或炭化硅-碳複合材料中的一種)。鐵氧體塗料厚度可調吸波能力通過提高厚度的方式會增加。不考慮重量等問題鐵氧體吸波塗料最佳衰減能力可達到-44dB以上。而結構性吸波材料中性能最好的SiCf最大衰減能力則只有-29dB。材料上的差距十分明顯。再考察外形設計:從隱身角度說翼型不但相對厚度應該小,前緣也要尖削,然而F-22的48度後掠梯形翼顯然的背離了這個原則。更加嚴重的是F-22機翼外段向前偏轉了3度,這為雷達散射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而且從進氣道方面考量,S型進氣道的隱身性能肯定不會優於F-117的有遮蔽的二元進氣道。從隱身的各個需要來看F-22都要弱於F-117,而F-117聲稱RCS為0.065(南聯盟以及我國的專家認為該機的實際RCS為0.5左右)。F-22比F-117小10倍的RCS實在令人無法信服。而且,採用了相似技術外形更小誕生更晚的F-35聲稱RCS僅為0.065(原聲稱為0.0065後於2006年改為0.065)。恐怕是因為F-35將要銷往外國,美國人實在無法達到這個難以置信的數字而不得不低頭認錯了。


進一步,我們將討論隱身的意義:
首先,我們先要考察的是雷達探測距離公式:
式中,Rmax:雷達最大探測距離;Pmin:最小信噪比確定的可允許的接收信號最小電平;Pt:雷達發射機輸出功率;G:由於共用天線Gt(發射天線最大增益)和Gr(接收天線最大增益)的共同閾值;λ:雷達波長;δ:雷達截面(RCS)

根據此公式,雷達在自由空間的最大探測距離分別與RCS,最小探測距離,輸出功率,波長的四次方根成正比同時與增益的平方根成正比。該公式普遍的適用於所有雷達,不同設計的雷達不同的只是其中的Pmin,Pt,G,λ。也就是說要讓雷達探測距離減少一倍RCS就要相應減少16倍這個數據是相當可觀的然而要讓雷達探測距離增加一倍則相當簡單提高增益和提高功率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換言之也就是說雷達的探測距離與飛機的RCS的4次方成正比。

即使接受F-117的聲稱RCS值。考慮其側向RCS為2~3取概率平均值的話其平均RCS仍為0.5左右。通過自由空間雷達探測距離公式我們可以發現:F -22與F-117的隱身特性僅僅是將雷達的探測距離縮小了50%左右而已,並非不可探測。我知道這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反對我了:既然僅此而已為什麼海灣戰爭時F-117出勤上萬架次都全身而退?這裡我們就需要進行一下技術分析了:F-117歷史上所面對過的敵人無非就是SAM-2/3/4/6四種防空導彈的雷達系統。以抗干擾能力最強的SAM-6“根弗”為例,其引導雷達1S91“同花順”最大探測距離75公里最大制導距離28公里。由於60年代計算機技術的限制,當使得雷達系統主要依靠提高最小接受頻率以及減小天線增益來對抗干擾。對F-117的探測距離只有14公里(無干擾)/7公里(有干擾)。由於F-117一般從6000米中空以0。8Ma進入。所以,根本沒有足夠的探測距離來發射導彈。F-117唯一的一個損失發生在1999年空襲南聯盟時, 一架F-117被導彈擊落。我們同時注意到:此時正值美國空軍EF-111電子戰飛機退役。速度慢且短腿的EA-6B來不及為F-117提供足夠的電磁掩護。於是這架呼號“天琴座31”的F-117戰機不幸飛入了SAM-3的雷達探測範圍內遭人魚肉。

當然凡事總有特例,這個特例就是空對空導彈。由於導彈本身沒有很大的電源,於是其數據處理能力有限。當然也不可能有人來幫助導彈進行判斷。於是大多數主動空空導彈都有最小RCS這個數值,比如:R-33為5/R-77為3/Ks-172為5/R-27E_M為0.1。

探討F-22的真正隱身能力以及其帶來的意義之後,我們就應該來考慮一下如何探測該飛機了。網絡上很多人支過招,但是都缺乏足夠的理性。比如:架設雙基雷達 /使用被動雷達/研製高性能米波雷達。以上方式為什麼不可行我們放到本節最後再談。說到探測隱身飛機,最有發言權的毫無疑問是美國空軍。一方面他們使用隱身飛機已經有了近30年的歷史,另一方面他們也面對着RCS僅為0.6的蘇聯Kh-555巡航導彈的威脅。美國空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不斷的改進其雷達系統以適應隱身技術帶來的挑戰。但是美國人並沒有走雙基雷達這樣的路子而是對已有的雷達進行改進。1984年為了對抗“石榴石”以及引導F-117作戰,美國空軍對E-3進行了“雷達系統改進計劃”(RSIP),研究在繼續使用S波段的同時較大規模地改進APY-1/2的探測性能,使它能對付隱身飛機、巡航導彈和惡劣的電子戰環境。稍晚些時候美國海軍也對E-2換裝了AN/APS-145雷達。經過改進後兩種飛機對RCS為0.065的目標探測距離都超過了120公里。陸軍也在90年代改進了“愛國者”導彈系統。改進後的GEM2+的引導頭可以鎖定中程彈道導彈,因此鎖定隱身飛機也沒有多大的問題。

我國在反隱身的道路上曾經走過彎路,由於對其了解不夠。早先曾經考慮過雙基雷達等技術,但是由於技術原因這些道路都沒有走通。雙基雷達主要問題在於授時,雷達為了計算目標距離必須精確了解雷達波發出和接受之間的時間差。而雙基雷達發射機和接受機分離就帶來了時間差和位置差兩個問題。在沒有可靠GPS授時的情況下雙基雷達技術基本沒有可行性。而米波雷達,由于波長較長導致衍射特性嚴重所以精度很差。早期的米波雷達只有雙坐標(距離,方向)最新型的米波雷達可以提供3坐標但精度依然極低。“維拉”一類的被動雷達更加的無用,因為他們要求目標的輻射特性為高可截獲率。現代飛機的電磁設備一般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然而在彎路上我們並沒有走多遠,軍工門也沒有讓我們失望。舉一些國產裝備的例子:新近服役的YLC -2A警戒雷達雷達工作在L波段,有40個頻率捷變點,垂直方向電掃水平方向機械掃描。對RCS值為2的目標探測距離400公里以上。由於採用了速度高達 Gfloaps的數字處理器,該雷達具有DMTI(動態目標跟蹤)以及計算機控制的CFAR(自動檢測和恆虛警)能力。雖然仍不具備DBF功能但是在電磁干擾狀態下探測距離同樣幾乎不受影響。同系列的YLC-2U制導雷達工作於S波段基本性能相當但可引導地空導彈攻擊目標。兩種雷達均可由6名士兵在40分鐘內架設或收藏完畢。這些雷達的入役標誌着我國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距離一躍提升到了200公里水平。同期的其他進口雷達也具備100公里處探測跟蹤匿蹤戰機的功能。

氣動性能:

概述:
F- 22的高速特性並不優秀。考察該基的氣動設計。F/A-22達到的氣動設計水平是:零升阻力係數約為0.034(第二、三代戰鬥機分別約為0.032、 0.041~0.044),亞聲速最大升阻比約為12(第二、三代戰鬥機的水平分別為8、12),超聲速最大升阻比5~6,最大升力係數不低於1.8(第二、三代戰鬥機的水平分別為1.2、1.6,但米格-29和蘇-27可達1.7~1.8)從以上數據來看。實際上F-22在速度性能上弱於F-15而在機動性能上弱於SU-27。但是由於F-119發動機性能驚人,所以該機實際性能要好於前兩者。但這不說明F-22飛行性能可以獨步武林,實際上在很多方面 F-22要弱於不少3代戰機。

最高速度:
F-22的最大速度僅為2.0Ma。該數據不僅比大多數3代戰鬥機差,相比很多2代戰鬥機來說也不占優勢。很多F-22的追捧者認為該機的最大速度受限於隱身塗料,戰時可以突破這個界限。實際上,這是個錯誤的認識。從上問題的關鍵在於進氣道,為了確保飛機的隱身性能和正常的飛行能力F-22採用了CARET進氣道(DSI技術當時還未發明出來)。進氣道技術平均10就會有一次飛躍,CARET就是上次飛躍的產物。該進氣道在亞音速下工作穩定,在小攻角(-5~15度)小側滑角(-5~5度)的情況下基本不受影響。但是在M a 1.6~ 2.0範圍總壓恢復急劇下降。在Ma=2.0時,由於亞臨界防喘餘量較小,在放氣門關閉情況下將無進/發匹配點;在喘振點處,穩態周向畸變相對於臨界狀態在減小,而動態紊流度急劇增加;臨界至超臨界情況,在兩個壓縮斜板的交角後管道內出現流動分離。這意味着達到2.0Ma時僅氣道已經沒有多少防振喘冗餘。速度繼續提高大量高速稀薄冷氣將進入發動機,輕則發動機振喘重則發動機停車。如果發生單發停車的話,瞬間會有一個15噸的力衝擊飛機,將飛機推向一側。飛行員甚至來不及搞明白髮生了什麼就被甩向一邊。為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F-22線傳操縱系統自動將速度限制在2Ma以下。然而,即使以這個速度飛行發動機也並不安全。真正安全的速度範圍應該是小於1.8Ma。相對而言,Su-27以及F-15則憑藉可變截面進氣道可以安全的以超過2Ma的速度飛行。


高速機動能力: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認為F-22亞音速性能平平而超音速性能優異。然而這個觀點缺少足夠的佐證材料。實際上對以有的資料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F- 22超音速機動能力平平。由以有的資料來看:F-22在9100米到15000米處從0.8Ma加速到1.6Ma小於64秒,1.6Ma加速到1.8Ma 時間未公布。高空1.5Ma時可以進行6.5G的盤旋(具體狀態不明,疑為順時過載)。以上數據可以說是優秀的,但並沒有達到對所有3代戰機構成優勢的程度。其0.8~1.5Ma加速特性並不優於使用了F-110GE-129IPE發動機的F-15k/SG。實際上即使對比Su-27早期型號也不占什麼便宜。而由於CARET進氣道在1.6Ma以上速度中總壓恢復急劇下降。每上升0.2Ma發動機將損失接近8%的推力,F-22在1.5Ma以上的速度競賽中完全處於劣勢。而2.0Ma以上F-22則根本沒有參賽資格。就盤旋性能來看F-22也不存在足夠優勢。SU-27SK在10000米高空可以進行 3.4G的穩定盤旋。而後期改進的SU-33/35等飛機由於結構得到了加強更是可以實現4.5G以上的穩定盤旋。歐洲聯合研製的EF-2000“颱風” 則聲稱可以在超音速狀態下實現9G的盤旋。在超音速環境下F-22的表現同這些早它一代的飛機相比實在乏善可陳。

亞音速機動能力:
憑藉較薄的機翼,先進的數字線傳系統,較高的不穩定度以及先進的推力矢量系統。F-22在亞音速時的機動性能極為優異。在0.5~0.8Ma區間內由於人的限制F-22並不太大範圍的超過Su-27與F-15等飛機。但是,該機具有超乎尋常的過失速機動能力。F/A-22的PSM能力源自其先進的氣動布局、推力矢量控制(TVC)、適應性良好的大推力發動機及飛控系統控制律(本文不再具體分析)。PSM可快速改變機頭指向(通常不是速度矢量方向),主要在近距格鬥中快速獲得攻擊機會或轉換敵我態勢,需要與具有大離軸攻擊能力和高機動性的近距彈相結合才能充分凸顯其價值。F/A-22在+60°的超大迎角下進行滾轉時,機頭指向的改變速率可達近90°/秒;還能在40°的大迎角下進行360°橫滾。推力矢量技術還提高了飛機的敏捷性,使F/A-22在20°迎角下的滾轉速率由50°/秒增加到100°/秒。憑藉先進的TVC(推力矢量技術)F-22可以表演恐怖的“錐子”機動。在這方面堪與其相比的只有SU- 35/F-16MATV/X-31等少量飛機。而且除了SU-35外都是技術驗證機沒有作戰能力。


航空電子設備以及武器設備:
APG -77有源相控陣雷達,除了傳統雷達的功能外,還能用於情報偵察、電子干擾和通信,三代機上APG-70(用於F-15E)、RDY(用於“幻影” 2000-5)等先進雷達所具有的無源探測、空-空導彈中段指令修正、導航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相控陣體制的採用使APG-77具有極快的掃描速度,減小了被敵方截獲和識別的概率;同時該雷達及其他主動輻射源的波形都滿足嚴格的低可截獲概率(LPI)要求。APG-77具有一定的非合作目標識別(NCTR)識別能力,可不通過敵我識別裝置(IFF)的問訊/應答進行遠距離目標分類,因此有利於隱身和提高超視距空戰能力。

APG -77雷達為了服從F-22的隱身設計同時做出了很大的付出。F-22的雷達整流罩採用了選擇透波結構。僅允許特定波段的電磁波傳過,這大大限制了APG -77的捷變能力。而且為了實現體可發現概率,該雷達的功率有限。而NCTR技術則被認為是超視距空戰的重要發展。在以往的戰爭中事距外的戰鬥判別敵我是最大的問題。美國空軍在兩次海灣戰爭中即使由預警機的指揮依然連爆烏龍。共有超過15人被自己人的空空導彈射殺。NCTR的出現對敵我時別有很大的作用。不過該技術依然很不成熟。APG-77主要通過發動機調製與逆合成孔徑兩種技術來辨別敵我。而當今戰機多採用S型進氣道,發動機調製不能起作用。而逆合成孔徑技術要求對方偏離載機速度矢量20度以上並且距離有限,實戰中很難達到如此要求。

同時F-22被廣泛忽視的則是其數據鏈作戰能力,以及RWR能力。AIM-120B加入的GPS/INS雙引導令當時很多的專家不解。對於一種射程幾十公里的空空導彈來說INS精度已經足夠,添加 GPS豈非多此一舉?然後日後美國空軍令所有的懷疑者閉上了嘴巴。F-22以及改進後的F-15C等飛機通過了數據聯技術實現了“射手-眼”戰術。長機在戰時前出40~80公里關閉雷達靜默飛行。僚機雷達開機鎖定地機。爾後長機通過僚機傳輸的數據發射導彈,AIM-120由僚機引導飛向目標。憑藉隱身特性 F-22長機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都不為人所知。而RWR功能也並非F-22的度門絕技。SU-30MKI/MKK同樣具備此功能。通過雷達的被動測向能力F -22可以測出對方雷達站的精確方向,然後通過敵型轉換得到對方雷達站的位置。然後就可以用合適的武器對其發動攻擊。

使用分析:
以上討論主要圍繞技術特性展開,結論是F-22雖然在單個性能方面未必最先進但是綜合來看卻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飛機。然後,我們應該從戰術任務角度出發分析該機到底是不是一種好飛機。

對地攻擊:
對地攻擊能力應該是“杜黑”式空軍中戰鬥機的必備技能。也是美國空軍空地一體戰理論的綜合需要。縱觀美國空軍的現狀,其使用的主力戰機都具有相當優秀的空對面打擊能力。回憶從1990年海灣戰爭道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之間的13年中的眾多戰例。美國空軍基本上都是制空於地。其對手的大多數飛機被消滅於地面而非空中。換言之F-22的對地攻擊能力將會影響日後美國空軍的作戰方式。

然而F-22的對地攻擊能力怎麼樣呢?很不行,糟糕!ATF計劃提出於1984年。當時空體一體戰理論尚未完全成型。F-22設計時並未考慮到該問題。其設計中對面攻擊並非主要靠量。這導致了F-22缺少必要的對面探測手段以及對面打擊武器。其機身主彈倉容積只有6m×2m×1m。如此容積進型對地攻擊任務時只能攜帶兩枚JDAM。曾有報道認為F-22 可以攜帶HARM反輻射導彈,但是該彈長4.13m翼展1.3m顯然無法正常安裝進F-22彈倉之內。而且目前也沒有任何新聞報道佐證這一說法。對於空軍裝備的其他導彈如“小牛”,“傑索武”等則統統無法使用。而且執行空對面任務時F-22也缺乏有效的探測手段。其僅由的探測方式就是APG-77雷達的逆合成孔徑掃描。這在沙漠中還可以使用,但是在從力中難以分辨灌木與軍車。而光學探測設備如“樂寧-虎眼”(F-15用),“藍盾”(F-16用)則由於不利於隱身統統的和F-22無緣。F-22現有的小直徑炸彈以及JDAM雖然可以憑藉高速投放獲得一定的射程,但是由於缺少制導,所以對於移動目標毫無辦法。也就是說在戰場上面對“道爾”,“倚天”這類的機動防空導彈F-22毫無辦法。以空制地無從談起。

對恐怖分子:
美國正值反恐戰爭關鍵時期。一種武器是否可以有效的支援反空作戰對美國有着重大的意義。

F-22可以勝任反空任務麼?開玩笑!!就目前來看,恐怖分子不會擁有戰鬥機。而且F-22使用的武器比恐怖分子的帳篷貴5倍(JDAM價值4萬美元,帳篷再先進也不會超過8000美元)。並且打擊效果不好。

截擊任務:
類戰結束後美國面臨的蘇聯核轟炸機威脅大大減小了。但是減小不等於消除。由於TU-160這樣的新型轟炸機不但隱身而且低空突防,美國空軍對其的有效探測距離有限。這要求戰鬥機可以以儘量高的速度升空,爬升並且在其投射核武器前將其擊落。但是由於F-22最高速度僅為1.8~2.0Ma,爬升率也非常的一般。面對張牙舞爪的對方轟炸機F-22的表現如同吞溫水一般令人着急。顯然F-22在這方面的性能無法同mig-25/31相比,即使對比3代機中的典型 F-15/Su-27也有相當的差距。而且AIM-120受尺寸限制不可能達到R-27E_M那樣的長射程。也更不可能相比KS-172這類的變態導彈。所以,如果將F-22用於截擊任務將時一場災難。

空優任務:

F-22設計指出就是作為空中優勢戰鬥機設計的。在這個方面F-22的性能確實令人稱道。

首先,憑藉良好的隱身特性F-22可以先敵發現對手。並且同時發射4枚AIM-120同時攻擊不同目標。當然前提是可以有效識別敵我,或者由預警機引導。否則的話由於現有的IFF系統作用距離有限,戰鬥機可以分辨對手的距離一般?能要達到視距內才能分辨。其實這個距離已經有一些?達,以及F-15C“金鷹” 等)。??題。由此可見F-22在BVR中優勢明顯但是並非不可逾越。

其次,F-22擁有現有戰鬥機中最優秀的亞音速機動能力。並且考慮氣配備的AIM-9X導彈可以實現大離軸角全向攻擊。任何飛機同F-22陷入纏鬥都不太可能全身而退。但是由於氣潛在對手也有很優秀的格鬥導彈如(R-73射手),F-22自己也面臨巨大的威脅。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F-22在空中作戰中如果戰術使用合理並且不遭對方暗算的情況下1:6的交換比是可能實現的。但由於其價格高昂這個交換比優勢並不明顯。除空優任務外的其他任務,F-22僅僅是有勝於無的水平。沒有什麼過人之處。

政治分析:

就中美兩國軍事裝備的發展速度,以及經濟發展速度的現狀來看。兩國差距最大的時刻發生在2008~2015年之間。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缺少足夠的先進裝備來現代化我們的部隊,然而美國正在按部就班的大量服役新型戰鬥機。如果在這時候爆發衝突的話中國空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占有很大的劣勢。而2015年代之後美國空軍以有的大量3代戰鬥機由於到達壽命極限開始陸續退役。而中國則由於經濟發展軍費持續增長而補充了大量先進飛機。兩國差距開始迅速縮小。由於現有的F-22/35對面攻擊能力都有限並且2015年前不會有新的飛機出現,所以在那個時刻我國空軍的對地打擊能力可能會略微超過美國空軍。

中國追趕並且超過美國的路還很長很長,但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平衡點不同。美國追求全球霸權,在世界範圍內都要保持軍力優勢。而中國追求的是國防安全,僅僅要求保證本國領土不受侵害。所以如果爆發戰爭,中國可以在同一個戰場上聚集更多的部隊。對於遠洋作戰,目前中國還不具備此能力。如果發生國外利益遭到侵害的時間主要依靠將是“超限站理論”(美國翻譯The Unlimited War)。通過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對美國施壓要比在全球同其開戰現實的多。

就目前的發展來看,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相互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而且,隨着中國國內需求的逐步擴大美國人大量進入中國。兩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在不斷的加深。這是的中美兩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斷降低。目前的最不穩定因素“台灣問題”也由於陳水扁第一家庭的腐敗問題而得到控制。行為怪誕的陳水扁目前已經跛腳,2008年之前公投制憲受到在野黨的牽制已經不太可能。而中日領海糾紛註定會雷聲大雨點小的繼續下去。因為中國可以將並里投送到馬六甲海峽以及對馬海峽這兩個日本經濟命脈航路。如果兩國開戰的話中國完全可以不同日本交手就將其殺死。所以在可以預見的2015年之前,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良好,爆發大戰的可能性極地。不會出現中美之間的大規模空戰。即使發生小規模的軍事衝突,現有的雷達系統以及預警機系統完全可以有效的防禦少量的4代戰鬥機的襲擾。F-22/35的服役並不會對中國空中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閒話世界大國 (1)
2006: 從台海危機看中美高層次的政治較量
2005: 特首交椅,坐者低能
2005: 南方朔: 兩岸問題的終極悲觀性
2004: 解讀胡溫治港觀點
2004: 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的國際背景
2003: 驚心之旅:我在朝鮮的三天三夜 (1)
2003: 中國日本誰怕誰?
2002: 中國的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
2002: 我國北方生態環境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