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打仗的刘伯承
刘伯承终其一生,打仗是败多胜少.而且其胜仗大多不是他独立指挥的.打仗特点和国军的黄维好有一比,都带着一种呆气.也就是教条主义.可由于他的海归身份,受到了同样中共海归的一派的热捧,最后竟被捧成了军神.
一、刘伯承泸顺完败
刘伯承泸顺完败在于完全没有掌握如下用兵要点
1、善胜者不争
刘伯承如果具有战略眼光,就不会起义后就死守泸顺,被动挨打。而应该批亢捣虚,直接佯兵攻重庆,转移到靠近武汉安全地带。
2、善战者不败
刘伯承如果会打仗,就应该在杨森优势军力完成合围之前,首先出击打其薄弱一路。如同毛红军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击破后再转兵打另一路,而不是坐守待援。
3、善败者不乱
两个月时间,刘伯承还掌握不了部队。指挥不动,最后孤身弃城逃跑。而象毛泽东,张国涛,夏曦都碰到这样问题,空降后部分下属不服从指挥。他们都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南昌起义
刘伯承是总参谋长,军队的作战都是他调度指挥的。过程和结果军迷都知道,我就不费笔墨了。套用聂荣榛的一句话:那时,我们没有人会打仗。
三、苏区五次反围剿失败
从苏联学习回来后,刘伯承变成了教条主义者,无论干什么都抱着苏联的本本不放.五次反围剿的指挥系统拿现在的足球来比喻,博古是俱乐部的总经理, 周恩来是领队,李德是外籍主教练,刘伯承是中方主教练.结果这一组合被老将打的惨败.对失败结果实际上刘伯承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作战计划和作战指挥是由李德和刘伯承共同作的,李德不懂中文,对部队也不了解,只能提个大概指导,具体是刘伯承来做,由于失败,把责任最后都推倒李德身上了
四、抗日战争刘伯承乏善可陈,同部下争功
刘伯承是师长,类似平型关那样的几个团或几个旅一起参加的战争,获胜了才可以说是师长有水平。可是129师几乎就没有过这样的战斗,大多都是连营极战斗。所以才发生了一个战斗,打胜了,师长(刘)说是师长指挥的,副师长(徐)说是副师长指挥的,旅长说是旅长指挥的。如果按照刘伯承这样同部下争功,那么所有的功劳都可以记在朱德帐下,所有的战斗都是朱德指挥的,因为他是总司令。
好象百团大战时期有过需要师一级指挥的团旅规模参加的战斗,可惜129师表现实在一般,129全师两万多人连一个五百人冈崎联队都攻不下来.而且全师伤亡一半.
五、解放战争刘伯承的表现更是可笑
平时不想着怎么对付当前的敌人,不想着怎么提高当前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却翻译苏军的[合同战役],他就没搞明白苏军的战法是苏军机械化基础上形成的,而解放军当时连骡马化都谈不上,却让解放军学习[合同战役],典型的书呆子,教条主义。二野最后在大别山几乎被白崇僖给打废了
六、抗美援朝暴露刘伯承练兵能力差
180师是唯一被美军全歼的志愿军部队。被歼原因主要是指挥员不行。刘伯承平时不能拿出有效的办法训练部队。
七、中印反击战又跳出来争功
那时是林彪主持军委,罗瑞卿直接指挥中印反击战。没有刘伯承什么事。刘伯承就是私下里嘀咕几句。后来为了某种需要,宣传成了刘伯承指挥的了
反教条主义时,毛泽东对刘伯承能力的评介,可以说非常准确.可是刘伯承的儿子在写[刘伯承]时却说毛泽东对刘伯承做了错误评介, 却又不敢把毛泽东的原话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