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全球震惊!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公开部署射程一万公里DF31
送交者: fujianman 2009年01月29日22:48:4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全球震惊!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公开部署射程一万公里DF31A 中国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在五集连续片《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指挥官》最后一集中,突然公开实战部署状态东风-31A洲际导弹,全球震惊! 面对2008年西方列强的步步进逼与挑战,巨龙怒吼,镇国重器祭出,问天下谁能不服! 整体来看,美国对中国导弹军力的态度,其实相当矛盾:一方面非常担心中国大力发展能打到美国的导弹力量,如此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重大核威胁舆核威慑;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导弹军力,不时地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藐视,常言中国不过就有二十来枚导弹。言之意下,这二十来枚导弹对美国构不成什么核威胁与核威慑。回顾历史,中国发展核武器与战略导弹的原始动力,就是来自于美国的核威胁与核讹诈。不过,由于军事战略形势的变化,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核威慑与核打击军力建设的重点,却转而对准了前苏联。但到九十年代之后,随著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恶化,以及美国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日益明显,中国又开始急剧扩展洲际导弹力量,以能对美国实施有效的核威慑与核打击。 长期以来,中国的战略核导弹,主要由二炮所掌握。90年代之前,基于威慑与打击前苏联的需要,中国二炮的力量,基本是1 个以中程弹道导弹为主体的军力结构,导弹仅象徵性地部署了数枚。据说,中国二炮到90年代初时,仅部署有4枚东风5型导弹。但到90年代中期,俄罗斯军事专家却判断说,为适应地缘战略形势的变化,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结构今后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中程弹道导弹将减少,洲际弹道导弹将增多。检视以后中国二炮军力建设情况,俄罗斯军事专家的判断可以说相当的准确。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二炮针对美国的洲际核导弹力量已获大幅增长,数年间扩大到9个导弹旅,满编部署将拥有108枚导弹。不过,外界对中国二炮导弹军力的扩展,至今仍无1个准确的认识,大多仍局限在二十多枚导弹的判断上。中国二炮的表面导弹力量目前外界所知,中国二炮现役拥有可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就是东风5型导弹与东风31型导弹。其中,东风5型导弹是中国二炮拥有的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 13,000公里,从中国内陆发射,可以打击美国本土全境的目标。 东风31型导弹是中国二炮最新装备的导弹。该型导弹使用固体燃料,可由轮式越野车辆载运机动发射,整体性能远远超过东风 5型导弹。1999年10月1日,该导弹旅曾驾驶东风31型导弹,参加了中国国庆五十周年阅兵。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认为东风31型导弹的最大射程为 8,000公里。如从54军基地的河南发射,打击覆盖范围向南包括澳洲全境,向西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向东包括美国的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但无法达及美国本土。事实上,东风31型导弹最射程超过8,000公里,最远超过10,000公里。 东风31型导弹研制,最早始于1978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却开始恶化,中国亟需建成威慑与打击美国的核军力,于是东风 31型导弹作战目标由苏联转向美国。可是,东风31型导弹原定8,000公里的最大射程,打美国本土又有点短。即使部署在中国最东北角的黑龙江,也只能打到美国本土西北角很有限的地区。在这种形势下,自然要求导弹设计方案的修改,主要是增加射程,以有效覆盖美国本土。而中国官方资料也显示,最后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东风31型导弹,并非最初设计的8,000公里原型弹,而是经过改进的甲型增程弹(DF-31A),最大射程10,600公里。 90年代之后,中国二炮新建导弹部队,重点在“一长一短”,“一长”就是用于对付美国的导弹,“一短”是用于打击台湾的近程导弹。 根据分析判断,到二十一世纪之初时,中国二炮至少已拥有6个新型远程洲际导弹旅,东风5A型导弹旅和东风31型导弹旅各 3个。表面看,这6个导弹旅,就是中国二炮目前可用以对付美国的现役导弹力量。尽管新建的导弹旅,包括美国在内的外界至今仍知之甚少。然而,在中国二炮现役装备中,还拥有第三种洲际弹道导弹,只不过外界一直未能识别出来而已。 以下是中国官方对这支中国首批DF-31部队的公开报道资料: 《二炮列装国产新战略导弹 打击精确度高》 解放军报    西北某发射场,随着一声震空长啸,国产某新型战略导弹如利剑出鞘直冲云霄,精确命中目标。对第二炮兵某旅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意味着该旅成功完成了新型武器装备的转型。对此,旅政委张光的一席话意味深长:“在这看得见的转型背后,还有一连串的‘转型’。它来得更艰难,也更重要!” 这个旅是第二炮兵首批接受装备转型的部队之一。当盼望已久的新装备终于落户营区,官兵们喜红了脸,也看傻了眼:老装备所有操作岗位没有一台计算机,多数流程机械控制,每个开关、阀门还标注了说明和操作方向;而眼前的新装备,每个操作岗位都是由计算机控制,号手只能和计算机键盘打交道。大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晶体管、电子管,数字信号代替了以往的模拟信号和机械信号…… 遥测号手李景振虽说以前学过一些计算机理论,但接触计算机并不多。进行新装备操作训练时,他硬着头皮,依照操作流程小心翼翼操作着,生怕出现失误。谁知,怕鬼偏遇见鬼:他不小心碰了一下键盘,配电机柜一下子出现了异常现象。 面对上亿元的装备,李景振不知所措,其他人心里也没底。经过商量,旅里决定保持新装备现有状态不变,紧急向装备生产厂家求援。厂家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匆匆赶到,判定这种异常情况属于操作失当。一位技术员用右手食指轻轻按了一下操控台上一个按钮,问题迎刃而解。事后旅里一算账,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食宿、往返机票等开支,一下子花了两万余元。这真是专家“一指头”,价值两万多! 装备迈进信息化 素质不能停在门槛外 “一指头”花了两万多,引起旅党委“一班人”震动和深思。“从表面上看,这是官兵对新装备不熟悉所致”,副总工程师孙龙说,“实际上反映出部分官兵军事素质和心理素质没有跟上新装备转型步伐,慢了半拍!” “慢半拍”又折射出了什么?旅党委认真梳理:一是装备转型了,重操作轻理论的工作习惯没及时转变,信息化知识学习、信息处理能力培训没有摆上位、训到位,素质没能跟上装备转型的要求;二是手中装备变了,训练仍然是老路子,注重操作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操作动作的内涵理解;三是忽视了新装备信息化程度高、信息流程快、作战准备时间短的特点,以及对官兵心理形成的压力,心理素质训练没有跟上。 武器装备迈进了信息化,官兵素质决不能停留在门槛之外!要真正实现部队武器装备的成功转型,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狠抓新型高素质军人的培养,让官兵的思想观念和整体素质同步实现“转型”。这便是旅党委在深思中买到的一个“明白”。 整体素质优化 才能全面转型 目光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思路的洞开,使这个旅抓转型背后的“转型”好戏连台: “在学习中提升素质,在竞争中提升素质,在训练中提升素质!”旅党委响亮地叫开了这一口号。他们通过“大送学”的办法,先后把1500多人次的官兵送到科研院所跟踪装备预研、见习装备生产工艺流程,讨教装备使用要领;广泛开展学文化学科技活动,全旅有3000多名初中学历的战士拿到了高中毕业文凭,500多名高中学历的战士拿到了大专或本科文凭;推出‘训练挂奖章’活动,旅里先后有250多名官兵受到基地和旅队表彰。 迈开训练方式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的步伐。他们适量减少操作训练时间,增大信息技术学习比重,开设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模拟电路等17门新课;组织新装备大比武,开展了200多场各类军事技术比武竞赛,培养出300多名新型技术骨干;官兵们边学习边训练边探索,编写出34个专业500多万字的规范教材,总结出《常见故障100例》,摸索出《野战条件下应急问题处置100问》;研制出两套模拟仿真训练器材。 心理素质训练红红火火步入佳境。他们把“抗打击、抗干扰、抗疲劳”定为部队训练目标,投资近百万元建起了心理行为训练场、心理适应训练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开设了“空中单杠”、“空中断桥”、“通过死亡通道”、“通过强电刺激室”等13个心理训练课目,逐一展开,逐一达标。十连连长王建华去年被确定为控制台操作号手后,时刻要面对控制面板上140余个指示灯和开关、按钮、仪表,观察上万种组数据,做几百个动作。通过严格的心理训练,他具备了超稳定的心理素质。今年新装备实弹发射中,他在短时间内沉着冷静地完成一系列操作动作,荣立二等功。
0%(0)
0%(0)
  真搞笑。已全部泄密的东西,还全球震惊!扯!  /无内容 - TianYin 01/30/09 (259)
    区别在于这次是官方正式公布,意义当然不同于所谓的泄密.  /无内容 - fujianman 01/30/09 (198)
      主动公布于被动承认有本质的区别。  /无内容 - TianYin 02/02/09 (186)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俄罗斯与美国 谁怕谁?
2008: 面对“台独”,中共心态微妙
2007: 开罗宣言朝鲜部分的修改更显示宣言的国
2007: 为什么2007 和2008 攻台是好时机?
2006: 军事冲突已成了台湾当局最后的豪赌资本
2006: 美头疼欲裂:介入“台海战争”五大受惨
2005: 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美国战略研究的主要
2005: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再次解读布
2004: 林立果女友回忆录 (一)
2004: 林立果女友回忆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