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人性,我認為人性之中有三個層次,一是動物性,二是本我性,三是神性。
五十後的那一撥中國人,其性格特徵里,神性的成份大些;而六十後就“動物性”多些,因為這一撥人是生在將神供奉之後的後時代。因此,在我看來,中國人五十後與六十後,是一對不可融和的兩代人。而七十後的人,比較矛盾。八十後的走向了“本我階段”,即就是過人的生活的階段。
剛才,我也在樓下談了對樺樹引來這則故事的看法。
我並不知她引來此帖的原始想法,我就匆忙跟了第一帖之後,因為要去外辦些事,我就開車與妻出去,回來,我發現有許多跟帖。我想對朋友們說一句話,就是:討論問題都儘量不要涉及到網友本身。如果將討論問題,當作對一個網友的道德批判,那就讓人不好說話,也不好參與交流。
我相信每一個人不同階段不同場合,其人性都會在“動物性,本我性與神性”之間徜徉。
但教育與自省力,是知識分子必備的兩種修煉自身性格的工具或者叫方式。
我相信若一個人做了屬於“神性”那一部分人性發揮的事情之後,他會感到一種內心的愉悅的。
“動物性”若發揮出來,也是相當多,但作為知識分子,有時會有自省力的。因而,會儘量少的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出來“動物之性”。
前些天,與土豆姐姐也曾討論過這些事。就是托翁。托爾斯泰年輕時是相當荒唐的,也即是在其年輕時交人性之惡全部發泄出來之後,到年老之時才得以表現出人性之光輝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