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人性,我认为人性之中有三个层次,一是动物性,二是本我性,三是神性。
五十后的那一拨中国人,其性格特征里,神性的成份大些;而六十后就“动物性”多些,因为这一拨人是生在将神供奉之后的后时代。因此,在我看来,中国人五十后与六十后,是一对不可融和的两代人。而七十后的人,比较矛盾。八十后的走向了“本我阶段”,即就是过人的生活的阶段。
刚才,我也在楼下谈了对桦树引来这则故事的看法。
我并不知她引来此帖的原始想法,我就匆忙跟了第一帖之后,因为要去外办些事,我就开车与妻出去,回来,我发现有许多跟帖。我想对朋友们说一句话,就是:讨论问题都尽量不要涉及到网友本身。如果将讨论问题,当作对一个网友的道德批判,那就让人不好说话,也不好参与交流。
我相信每一个人不同阶段不同场合,其人性都会在“动物性,本我性与神性”之间徜徉。
但教育与自省力,是知识分子必备的两种修炼自身性格的工具或者叫方式。
我相信若一个人做了属于“神性”那一部分人性发挥的事情之后,他会感到一种内心的愉悦的。
“动物性”若发挥出来,也是相当多,但作为知识分子,有时会有自省力的。因而,会尽量少的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出来“动物之性”。
前些天,与土豆姐姐也曾讨论过这些事。就是托翁。托尔斯泰年轻时是相当荒唐的,也即是在其年轻时交人性之恶全部发泄出来之后,到年老之时才得以表现出人性之光辉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