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以“虛擬上帝”代替上帝-信仰問題淺探
送交者: 歡樂頌 2010年11月27日17:44:5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按:本文僅供非基督徒朋友參考,基督徒朋友, please disregard.

來北美留學的中國人恐怕沒有沒去過教會的,宗教作為西方文明的支柱,多少都接觸和影響過我們這些留學生。有人最終受洗成為基督徒,有人還在門外徘徊,有人選擇離開。

信仰乃人生大事。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只要不是每天不停歇地為生計奔忙無暇思考,都會自然而然地考慮諸如人生意義這樣的問題,本人亦無例外,因此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思考體會。

有沒有神

剛接觸基督教首先就會提出這個基本問題:到底有沒有神。其實,與其說我們在意神是否創造了宇宙萬物,不如說我們更在意神是否關心人這個命題。因為如果僅僅籠統地說宇宙的起始有個第一因,一個非人格化的第一因,那就和我們人類的福祉沒有什麼關係了。

從我自己這個角度看過去,並不象有個時時刻刻關心着人的神在操縱這個世界。與神創論相比,我傾向於人的出現是個偶然現象。說神關心人,其實還是把人放到了宇宙的中心-因為我們有意識,所以我們很重要。

宇宙間的善惡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關於神的屬性-如果有神,也必須承認神是個全善的神,我對這個論斷也有懷疑,當然也不是說神就一定是惡的,也許就是無善惡的。因為善惡是屬於人的一個概念,對於那些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積極美好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稱為善,相反如果會使這個世界走向悲苦和毀滅,我們稱之為惡。顯然,衡量的標準在人。如 果哪一天,人類不存在了,比如說地球為行星撞擊而毀滅,天體運行依舊,太陽該照誰還照誰,那宇宙間還有什麼善惡可言呢 。

中國古代還有天道這麼個概念,和老子那個道不太一樣。後者大致對應自然規律的總和,而前者則與善惡相關,如“天人感應”之說,好像冥冥之中有個有意志的老天爺懲惡揚善。對於這個概念我也同樣有懷疑-到底天道的內容是什麼?我們又怎麼確定人間的善惡與天道一定有一個映射關係呢?如果這個映射關係存在,那麼是從什麼地方反應出來了?這些哲學思想終歸都是猜測。

人是自己的主宰

如果我們把宇宙間主宰萬事萬物運行規律的總和稱作“神”,那麼這個“神”有沒有意志是不可知的,人是不是這個“神”的直接產物也是不可知的,當然也就更談不上“ 神”關不關心人了。既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不可知,我們也就沒有必要非去下什麼結論,我們僅僅從我們知道的東西- 人道的層面來考察這個世界。

於是,當我把所有信仰的形而上的外衣都脫下來後,我發現結果就相當於人赤裸裸地站在宇宙之間,沒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憑藉,能依靠的只有人自己,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對未來負起全部責任,這時候人存在 的哲學意義上是非常大的。那麼我們人將如果作出選擇呢?

信仰的必要性

十多年前的我,對人的“罪 ”已有了充分認識。我不太喜歡“罪”這個詞,也許用“有限性”、“不完美”形容更恰當一些。那時候對於我來說,人的不完美是個嚴重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如果要解決人的不完美,無法靠人自己,必須籍着一個途徑回到完美的狀態,也就是通過耶穌。這個基本概念對於我從來不是信教的障礙,真正的障礙在於通過對人生的觀察,使我覺得一個關心人的全善的神是極不可能的。信仰必須是真誠的,沒信心就是沒信心,不能自己騙自己。於是只好把這個問題暫且擱置起來,一擱就是十多年,直到來到了萬維,看到了許多網友也討論宗教信仰,於是重新拾起了這個題目。

多了這十多年的生活閱歷後,使我越來越感到,人世間很多事情,如果最終不訴諸於 Holy Spirit,則無以安身立命。比如認為人生原本如此,意識不到生命的可貴;苦難降臨時候無力承受;對於生活中種種困境和不如意的事情放不下,等等等等,還有很多。總體來說,就是無法跳出個體這個小圈子,從容淡定地看待這個世界。

所有這一切都源於人精神上的有限性。如果要掙脫這種精神上的桎梏,只有把自己的精神submit給一個更高的精神實體-Holy Spirit,這是在有限的人生中超越自我的唯一途徑。於是我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即使這宇宙中根本就沒有上帝,也必須給自己安上一個上帝,我稱之為Virtual God(虛擬上帝)。

信仰的基石-虛擬上帝

“虛擬上帝”這個詞,我覺得有些蹩腳,後面改用“終極理性”取代,這樣比較人格化。其實我倒不希望用“終極”這 樣的詞,因為過大,但又沒有更好的選擇。其實這幾個名詞:虛擬上帝,終極理性,Holy Spirit,對我來說意思都一樣,即超越了個體的神聖精神,是人類理性、智慧、善念的頂點。

那麼這個頂點到底是什麼呢?或者說“終極理性”的內容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必須無條件地行善,因為善是好的,是我們人願意要的,所以應該無條件地去做。

我對由於敬畏上帝而行善這樣的概念不滿意;同樣也不滿意佛教中因果報應-只有行善才能轉世為人;類似的還有法輪功裡面說的行善會累積白色物質,行惡會累積黑色物質。所有這些都基於這樣一個前提,即行善是由於為了獲得某種好處,又或是為了懼怕權威而產生的行為,於是行善成了有條件的,這顯然不是人類理性的極限。在我看來,人類理性的極限應當是這樣的:行善就是它本身,後面不能再有更大的東西了。也就是說行善既是手段,同時也是目的。只有為了行善而行善才是真正的善。

其實,這個概念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早就存 在了,那就是捨生取義。為了義可以放棄生命,這樣也就不可能獲得任何好處,因為連命都沒了,僅僅是為了那個義。

“終極理性”的實踐

那麼,根據這個精神,在實踐中可以制訂如下一條準則:如果你的行為同時也被所有人採用(if your action were to be applied universally),能夠導致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那麼這個行為是正確的,是應該做的,否則就應該避免。

人類社會文明中有個黃金法則,在各個文化中有不同 的表述,但意思相通。中國古語叫做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願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不要施於別人身上,但這是個消極陳述,積極陳述是自己想要的行為,也要對別人做。這個黃金法則整理一下就是“終極理性”描述的狀態。

舉幾個例子:
  1. 職場上的感恩:小張為辦綠卡無門發愁,幸運地得到一公司錄用並幫助辦了綠卡。小張出於感恩繼續為公司效力多年,但工資一直未漲。直到有一天發現老闆是利用他的廉價勞動力,於是小張離開了公 司。用終極理性判斷:小張原先的作法正確,因為人人懷感恩之心會使世界變得更好。相反,辦了綠卡就跑,人際關係就是互相利用,人之間的溫情和信任就會喪失殆盡。

  2. 拆台:小李是一個Consulting firm的雇員,小李的上司很蠢,常常將事情辦壞,以致客戶意見很大,位置不穩。如果上司下台,小李將是繼任者。那麼小李可以a.故意拆台,或至少消極對付,把事情辦壞使上司早日下台以取而代之。b.不為升職而喪失職業操守,盡最大努力將工作做好, 結果可能是自己升不了職。用終極理性判斷,小李只能選b,為謀個人利益而使公司利益受損,這樣的行為無法普世運用。此例常見於politics.

  3. 以上兩例來源於生活,這個則來自於電影,參見拙文《行路難,電影【聞香識女人】揭示的樸素真理》,這是一個更為嚴厲的拷問。電影中,查理同學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了利益出賣他人的行為決不可以被普世運用。
以上三例看起來很迂腐,比如例一中的小張 ,因為別人並不領情。但這就是“終極理性”的要求,即做正確的事僅僅因為這件事正確才去做,並不是為了得到任何好處。如果想象成這就是神要求你去做的也就容易理解了。

終性理性就是這樣一個假想的上帝,與“真上帝”相比,這個“上帝”很嚴厲,他並不愛你,也不關心你的福祉,他只要求你按照他說的去做。這個“上帝”不在經書裡,就在每個人的心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 一桿秤”。人的終極理性就是自己的上帝。

既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上帝”,那我們為什麼不總是按這個 “上帝”要求去做呢?原因就是弗蘭克說的“too damn hard”-因為自己得不到任何好處。這就是人無法超越自己的原因,被身體這個臭皮囊給拖住了。但是,如果人的心態不能從“怎麼做對自己有利”過渡到“怎麼做是正確的”,人在精神上永遠也無法進入自在的境界。

在生活中遵循終性理性是極為困難的,因為雖然按終性理性的要求做,不是每次都會使自己的利益受損,但往往 (more often than not)是這樣。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個體的利益和終性理性要求之間的衝突。在一個不理想的社會裡,越是按終性理性的要求去做,犧牲的就越多,能做到的人也就越少,為了最大的義,就必須犧牲自己,所以在耶穌那個年代,耶穌被送上十字架幾乎就是必然的。如果有人告訴我有這麼一個人,他把世間所有的榮華富貴都享盡了,同時他還是個聖人,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

即使得不到任何好處,人仍然會按照終性理性行事的驅動力來源於人的尊嚴。這種尊嚴是與生俱來的,就象人渴望自由一樣。當然也可以說是神賦予了人的尊嚴,但那樣一來這又成了一個形而上的問題,因為神本身並不可知。所以我認為尊嚴是inborn quality,就象每個人都有善因一樣。其實尊嚴和善因從何處來並不重要,我並不關心尊嚴和善因的來源,我只關心如何去實踐尊嚴和善因。

人生的意義和死亡

“人到哪裡去”是宗教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它遠比 “人從哪裡來 ”和“人生目的”更迫切。如果人的出現是個偶然,因此沒有來世,只有現世,最起碼來世是不可知的,可知的只有現在這個生命。也就是說人終有一死,死後生前所做的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既然如此,那遵不遵循終極理性,又有什麼意義 呢?遵循了終極理性,死後的不仍是一捧黃土?我是這樣看的:如果承認“我”來這個世上是個偶然,那麼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和證明這個偶然:一件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成為了現實,這還不需要珍視嗎?還不值得嚴肅對待嗎?如果明白了這點 ,就會產生這樣的願望:嚴格遵循終極理性的生活,結果可能不很完美,但盡了力,死了之後resume不至於太難看。如果你說 :你人都死了,你的resume還有什麼用?那我希望你喚醒自身的尊嚴,這個尊嚴,有時會為生活的嚴酷所埋沒而不能彰顯,但它確實是存在於每個人之中的,找到這個尊嚴,也就找到了“上帝”。

在我看來,一個個體,曾經在這個宇宙中存在過幾十年,曾經是這個宇宙歷史的一部分,這個存在本身就是其意義。甚至整個宇宙,那怕幾百萬億年後消亡了,它的意義也就僅止於它曾經存在過。在這個宇宙中,我們的體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壽命可以短到忽略不計,因此這個存在的物理意義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對於這個個體本身,它的哲學意義是永恆的。

以上的陳述可能不如果理解,如果套用一句大白話就是:活着的目的就是為了活着,就僅僅是為了活過一次。讀者可能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其實這就是一句廢話,但這是一句深刻的廢話。

說得太囉嗦了,把自己的觀點列表整理一下:
神 與人

基督教的觀點我的觀點
神的存在存在不可知(Practically None)
世界的起源神創造了世界宇宙第一因還在探索中
人的起源神創造了人偶然的結果
神人關係神愛世人不存在或無關係
宇宙間的終極善惡神是全善的宇宙中性,善惡只在人心
人的行為準 則

基督教的觀點我的觀點
信仰的主體上帝大寫的人
行為最高準則《聖經》的啟示、耶穌的言行所有行為使世界向最大善方向移動
價值觀基礎博愛同情心(看到別人的罪就看到了自己的罪)
行為的好處神的喜悅滿足了人的尊嚴
敬拜對象上帝和耶穌(三位一體)耶穌,老子,孔子,佛陀等所有聖人
關于謙卑必須謙卑必須謙卑
關於禱告向上帝禱告Meditation
關於懺悔向上帝懺悔一日三省吾身
生命的意義
生活的目的榮耀上帝榮耀自己(遵循了終極理性)
救贖人被上帝拯救人自我拯救
人生的結局靈魂升天人死如燈滅
人生的哲學意義通過耶穌回歸完美(結果)遵循了終極理性的個人實踐,即人生道路本身(過程)

確立了終極理性的信念後,我的生活小有改變:
  • 從世界觀方面講:原先看世界,由於看到太多人性上的醜惡而感到沮喪,對世界的前途感到悲觀。自樹立了信仰後,心情感到放鬆了許多,就象一個人在大海中航行的,雖時有暗流和風浪,但如果看到天上始終有一顆恆星在指引方向,心中就會有穩定感,不會感到惶惑和迷失。這種穩定感使我從一個本性上比較內向,悲觀的人變成一個基本面比較樂觀的人,這個轉變連我自己都覺得有些驚奇。
  • 處事的耐心增強了。每當心中湧起惱怒,急躁等有害情緒時,就條件反射式地把這種情緒submit給終極理性test,質問這能不能被終極理性approve。這樣雖然還不能夠制止有害情緒的產生,但多少有助於用理性去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自己的情 緒所駕馭。
  • 明確了有所不為有所必為的原則:有些不好的事雖然想做也不能做。當然這僅僅是終極理性的消極應用,以後再提高會更進一步:對於那些好的事雖然不想做也得去做,也就是終極理性的積極應用。
  • 很多時候不去跟自己叫勁兒。我發現如果不和自己較勁兒,也就不會和別人較勁兒。因此,以前很多放不下的東西現在能夠放得下。
總之,修行之路是一座橫亙在面前的高山,一座一眼望不到頂的高山,我現在的心態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爬多高就爬多高,盡力而為也就對得起自己了。

本人沒讀過什麼聖賢書,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會總結出這樣一套信仰的形而下學,是一種很個人化的東西,今後有機會再讀聖賢書印證。歡迎對信仰有興趣的朋友交流並批評指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一個女人和她的遭遇—方克立兩三件事
2009: 北美大觀:決戰黑色星期五,美國商家各
2008: 感恩節--反思、感恩和分享的日子
2007: 普京戴着一幅民主的假面具
2007: 和諧社會談河蟹zt
2006: 從羅馬帝國的滅亡看中國人口問題和世界
2005: 美國是不是一個基督教國家?
2005: 對“如何理解聖經”一文的一點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