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
送交者: 多思 2010年01月29日05:18:48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
常常听人说起“主流社会”,也常常看到一些文章谈及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感叹。说实话,我至今也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怎么样才算是“融入主流社会”?只是有些杂感,随便漫谈几句。 一 最近几年,或许是被金融风暴吓怕了,几位好友先后“投身”美国联邦政府---两位好友先后进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负责退伍老兵们的医疗、福利等诸多权益;一位好友进入美国财政部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还有两位好友先后进入了美国国土安全部。其中一位是某国际机场海关的动植物出入境检疫官员,整天身穿制服,头戴大盖帽,腰里夸着手枪,神五神六的。另一位更牛,进入美国核电站管理部门,三天两头前往美国各大核电站检查国土安全…… 这些朋友是否已经“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了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未必清楚。说来也真的很奇怪,这几位好友全都是长身体时遭遇“自然灾害”,长知识时遭遇“文化革命”的一辈儿。而且这些好友在大陆都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的名牌大学,全都是从“夜大”、“业余工大”、甚至仅仅是大专毕业,真不知道他们在大陆是否曾经“融入主流社会”?即便来美国之后,他们也没有进过青藤名校,更没有读过什么博士,只在一些名不传经的大学里拿了个普通的硕士。我猜想,这些五十开外的“老帮菜”即便现在回到大陆,恐怕也很难当“海龟”,只能做“海带”---据说现今大陆的招聘单位都有年龄和学历方面的严格限制,甚至还有容貌与性别方面的特殊要求呢…… 我将这些朋友的就职消息告诉我的那些“老美”同事们,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大概认为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岂能让“老中”们“霸占”。可人家“老中”已加入了美国国籍,你的祖上不也是来自亚、非、拉、欧吗?更不用说这些联邦政府的职位都在网上公开招聘,有本事你也可以去自由应聘,公平竞争啊! 假如这些“老帮菜”们算是已在美国“融入主流社会”了,那么我敢说大概没有几个国家比美国更加开放,没有几个国家的“主流社会”比美国更容易“融入”了。试想一下,哪个国家会把如此重要的部门职位让“老外”们“融入”呢? 二 虽然真的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但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似乎“主流社会”应该不同于“上流社会”。是否“融入主流社会”应该不仅仅按照经济收入的高低,而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认同,包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否与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相吻合等等。也就是说,是否“融入主流社会”应该与个人的收入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我所在公司里有六、七位工程师,共同主持一个软件开发与网页设计小组,其中没有一位出生在美国,全是来自大陆、台湾、越南、印度或白俄罗斯的第一代移民。我不知道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新移民们是否也有“融入主流社会”的困惑。而那些使用我们这些“老外”们设计的软件网页的具体用户们几乎都是出生本土的“老美”。“老外”工程师们每人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老美们则挤在“cubicle”里;“老外”上班时间很自由,甚至可以在家里上班,工资收入也比较高。而那些“老美”则规规矩矩地来公司兑现八小时工作制,工资收入也比较低……说不定那些出生本土的“老美”们还在埋怨自己遭受排挤,无法跻身“主流社会”呢! 我觉得,开创软件与使用软件只是职业不同、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虽然开创软件的比使用软件的收入高、待遇好,但我并不认为开发软件的就算“主流社会”,而使用软件的则属于“支流社会”。否则,岂不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吗?现如今美国正面临金融风暴,据说失业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假如失去工作就意味着被迫“退出”了“主流社会”,这样的“主流社会”岂不是过于势利和冷酷了吗?还不如敬而远之。 三 假如自认还没有“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就尚处于“支流”。可没有“支流”,又何来“主流”呢?就好比长江主流就是由好多支流汇拢而成。在它们浩浩荡荡汇入东海之际,谁在乎哪些水分来自嘉陵江?哪些水域又来自汉江或赣江呢? 我在“多元组合”的魅力一文中曾经写到,没有个体也就没有了整体;没有单一也就没有了全部。在美国这种“多元组合”的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种族都只是“支流”。假如说人口数量大就是主流,那么即便是美国人口里占多数的白人,实际上也是由很多不同种族汇合而成的。他们的祖先也是分别来自俄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或欧洲其他小国。更何况,据说西班牙语裔的出生率远高于白人,人们预测,若干年之后,美国的西班牙语裔的总人口很可能会超过白人。假如以人口数量多少来衡量主流或支流,那么有朝一日白人恐怕也会在美国成为“支流”。 我曾在一家犹太人开设的公司从事IT工作,这家公司从联邦政府拿到一个长期合同,日子过得挺滋润。但几年之后,情况突然发生变化,为了照顾和保护少数族裔的权益,联邦政府的某些合同只能与少数族裔所拥有的公司签署。我那犹太裔的公司老板自然不想轻易抛弃到嘴多年的“肥肉”,不得不放下身段为自己找来个“继父”---由啥事也不需要干的“继父”(少数裔所拥有的公司)与联邦政府签署合同,犹太老板拥有的公司沦为“儿子”,降格成了“subcontract”。我猜想,这位犹太老板或许也有被“主流社会”所抛弃的遗恨吧! 四 既然还没弄清什么是“主流社会”,或者自认为尚未“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干脆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通俗一点儿讲就是“主人公”精神---在一个国家生活,犹如迁入一个社区或进入一家公司。虽然自己不是社区股东或公司老板,但自己的生活是与社区、公司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公司业务发达了,自己才有升迁加薪的可能。社区建设好了,生活才能快乐,社区的住房才容易保值升值。所以,尽心尽力地为社区的美好或公司的强盛献计出力才是上策。反之,假如你觉得自己在该公司不受重用,自然可以改换门庭;假如你觉得社区生活品质下降,你也尽可以自动搬迁。现今社会,世界早已是“地球村”,海龟、海带、海鸥遍地都是。 总之,要想成为“多元组合”中的一元,就要使自己成为像模像样的“一元”,而不是“一角”,甚至“一分”。关心影视娱乐的观众大概都知道美国影视界三项最重要的奖项分别是奥斯卡奖、艾美奖与金球奖。其中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选颁发的,说奥斯卡奖代表着美国影视的“主流”绝不为过吧。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则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HFPA)颁发的。具体来讲就是由九十多位外国新闻媒体的记者(其中約三分之二为兼职)投票产生。而金球奖的颁发还抢在奥斯卡奖颁奖之前,常常被称为奥斯卡评奖的“风向标”。可见这些“支流”的强悍也是十分可观,竟然将“主流”的风光夺去了大半! 肯尼迪说过一句名言,“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假如将这句话语稍作改写,或许就可以变为“不要问你们是否已经融入主流,而要问你们自己能为主流做些什么”。 假如来自大陆、香港或台湾的华裔还要整天互相指责,假如同是来自大陆的华人还要为了自己是上海人、北京人或其他地方人而互相瞧不起,怎么才能“融入主流社会”?怎么才能让其他“支流”瞧得起咱们呢? “万维网”上的米笑先生写了一篇原来香港人是这样看大陆移民的。非常生动。我不知道文章所说是否有代表性?但是我猜想,假如真的沾染了文章中所列举的某些特征,“融入主流社会”或许也就会更加艰难了。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9: | 奥巴马当局对中共展示更强硬立场。 | |
2009: | 大陆网友热荐: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你喜欢 | |
2008: | 我们要解放思想,去掉包袱,变异乡为故 | |
2008: | 创世纪的故事:自由选择三原则 | |
2007: | 彼岸紫薇(13- 14) | |
2007: | 跟着“冒号”去扶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