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新 大 陸 > 帖子
漢字繁體簡化與中文文化
送交者: 路東西 2012年04月12日15:05:03 於 [新 大 陸] 發送悄悄話

眾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基礎,漢字演變對中文文化的影響至關重要。很多人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常讀書看報以為自己與文盲無緣,實際上其中不少人對許多漢字還一知半解,有點身在雲中不知雲。同一篇文章以簡體字還是繁體字來表達,給讀者會帶來很不一樣的印象。這裡來談論漢字繁體與簡體在書寫意會與哲學涵義上的差別。

孩提時上學開始學語文練習寫字。那時已是七十年代學的是簡體字,要是沒有在書法里看到一些繁體字還以為中文字本來就是那樣的。在放寒暑假時常被中文老師要求做假期作業,抄課本文章五到十遍。雖然腦子裡十萬個不願意,但也只好照辦交差。寫的是手酸背疼,頭昏眼花。沒想到過了學寫中文的年級後,到大學又開始下功夫學外語了。捧着兩寸厚的漢英詞典還有考試詞彙手冊,一天幾小時背單詞。如果沒有到外面精彩世界觀光的熱情,絕無法在那死記硬背上廢寢忘食。

後來到美留學,因數理化的公共基礎在粉筆書寫的通用數字公式上才勉強聽懂教授的講課,幾個學期後漸漸能聽能說。到與土生土長的美加人說話一樣時,已是工作多年之後了。忙碌之餘,抽時間看看中文新聞以慰籍思鄉之心。因為有更早來美的華人辦的報紙,才注意到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區別。也憑着對英文美語的通曉,對漢語有了更成熟的理解。繁體字與簡體字依靠普通話在對話交流上沒有類似地方方言的障礙。懂繁體字的人不容易看懂簡體字,而對學簡體字畢業的讀者繁體字則還是一目了然。儘管各報採用簡體還是繁體有其背景歷史,眾多的讀者得益於象形文字的意會,閱讀起來沒多大障礙。也正由於這個通融,繁體字依着財力的厚廣,從美加到港台,從海外到國內,已快成了中文媒體新聞文章的主要來源。於是,把簡體字恢復到繁體字,或者用正規的說法,傳統漢字,也放到了政章的檯面上了。這就已不是網頁上的花邊新聞,而是關係民生教育的生計問題了。

貧窮的羨慕富裕的,“落後”的靠齊“先進”的。國內推行恢復繁體字的力量乘勢增長。繁體字文化也快成為財富民主的象徵了。這個趨勢也是恢復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運動同時切斷的中國傳統文化。但是,大多數人在爭取民主現代中更不願意回到封建族奴框束的時代。近百年前,在開始從封建中國八股文擺脫出來使用白話文不久的新時代,早已有一著名作家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以呼籲解除腐朽的封建舊教。世紀後的今天居然重新回到這個議題,筆者也就繁簡的利弊說說,雖然只是一家之談,也許會是一缸濁水的明釩。

這過去的一百年可不是像清朝的舊地踏步,有美歐工業技術的進步到中國近期的發展,書寫印刷早已從文房四寶升級到鍵盤電腦。計算機與互聯網的使用給文字的輸入提供了簡便多重的選擇。以國標拼音輸入便能挑選適當的詞彙。字的形體的採用是簡體還是繁體,不過是鍵盤上的敲打而已。出版印刷已數字化電腦化了。只要沒有影響文本的文學表達與讀者理解,簡體還是繁體對出版運作沒有什麼影響,不過是出版商的決策罷了。沒有了書寫的繁瑣,字的筆劃數目也就不影響效率。在識別上,筆劃多少對視覺的敏感或疲勞造成什麼影響還得靠專業研究。為減少學習困難而簡化漢字的原因儘管在電腦運作面前顯得不像以往那麼重要了,對於幼兒開始的中文教育而言則依然關鍵。

在自幼兒到進大學的義務教育時期,以繁體字來進行中文教育,會給下一代的文化思想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且不論由誰來定調教科書這個自古是當政官府的決定,可想以繁體字來取代簡體字進行漢語教學已不僅僅是姓毛姓蔣,而是復古還是從新。如果說使用繁體字的群體財資雄厚是來自繁體字的恩惠,那就與認為自己的基因與老秦一樣差不多。因着勤勞苦學的傳統,有些強推繁體字的達貴對從早忙到晚的學習勁頭推崇不已,以為學童的書包就該越來越重。究竟這沉重的書本會不會變成累贅的土磚則置之不理。因為在那些老者的意識里,嚴師出高徒的,繁體字“嚴”,是代表着訓練馬戲用鞭子的嚴厲,而不是一絲不苟的嚴格。

在此談談簡體字與繁體字的哲學意味,就知道兩種字體的差別,輕易轉繁會帶來什麼影響。舉幾個例子。憂鬱的字在簡體字裡與鬱鬱蔥蔥的是一樣的。而繁體字則是。從象形的意會來看,這個繁體字就有蝸居在屋裡或者迷路在森林裡的低迷意境。可是這個字有多少筆劃呢?有二十五畫!看着都令初學者汗顏。需要會寫的人花二十五秒才能完成。更別提在學寫這個字時要抄寫上百遍才能記住。這對於把這個字作為語言的一個詞彙來講,難以想像。一個孩童想對父母說出憂鬱的情感,竟得抄寫百遍才能以語言表達?或許抱住繁體字不放的會說,抄寫百遍後就學會畫出這個字的意境了。

繁體字在轉換成簡體字後,筆劃的減少不可避免地會有意義的縮減或偏頗。比如聲音的字繁體字是,還有與聽覺器官耳朵的偏旁部手有關聯。而簡體字則只取繁體字的一部分,只保留了音節的偏旁。這個轉變估計在當時的漢字簡化委員會已有類似的考慮。如果從象形字的組成原則上看,這個字可以簡化成上。還有一個類似的例子,醫學的醫也是只取了繁體字“醫”的一個偏旁。

有些繁體字很繁瑣,用簡化字在意義上即使稍有缺失,但在筆劃書寫上少了很多麻煩。比如故鄉的鄉繁體字是,簡體字是,少了老家的打柴郎。從十一筆減到三筆,寫起來順暢多了,老家的山水少個郎中沒太大問題。而響徹雲間的“響”字繁體則是,那可意味着鄉音,但有二十劃,寫起來相當費勁。簡體字直觀上有對着喊的意義,與此字的表意更為貼切。再有歷史的“歷”字,繁體是“歷”,看上去就明白有過去至今而止的意思,而簡體字則只有諧音了,或者以六七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的口吻說簡化字更體現勞動人民創造“歷”史。

還有些字簡體與繁體看不出直接的聯繫。比如“義”,繁體字的上半部是“羊”,下半部是“我”,而簡體字則成了點在叉上。繁體字還能顯現仁義主義的自我精神,簡體字就成了兩肋插刀的哥們了。繁體的“靈”與簡體的“靈”在字體上較難看出是同一字的繁體與簡體。但意義上還有相似之處,“靈”是巫師求雨以顯神靈,而簡體“靈”字則是少塗炭生靈保存生息的意味。就這兩個中文字足以體現繁體與簡體對精神的理解存在差異。還有簡體的“聖”在繁體裡寫作“聖”,在象形會意上不盡相同,由讀者去理解了。

藝術的藝在簡體裡只是草頭與諧音的部守,讓讀者想到的是園藝。而繁體字“藝”則有上雲天的意味,比簡體更襯托藝術的高明。中華的華曾寫作“華”,這對很多自認是龍的傳人的國人,就像一尊華表。可其實很多隻懂簡體的人還沒有意識到“龍”的繁體“龍”字與水月的淵源了。

有一個字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文文化中繁體與簡體在現代國際化的世界裡的不同思維。繁體的“塵”字在字裡看了就明白紅塵意味着什麼,可是對只懂簡體的人來看,以為“塵”字指的是懸浮的髒土粒。這個理解的差別夠要命的。在高樓大街里呆習慣了的人很難想像叢林裡小鹿的高貴了。再說曬太陽的“曬”字在繁體裡是“曬”,要是不知道,看到這個繁體字哪裡能聯想到對應的簡體。祭祀的犧牲里的“犧”同樣有西字的偏旁,在繁體裡寫作“犧”,是古時出征前以牛羊敬神靈的儀式。這在簡體字裡就被西化或者說現代化了。

中文字組成的成語在漢語文化里有重大影響。以前學成語都是以明白成語故事來領會的。很多是刻骨銘心的歷史故事。有一句成語到上年紀時才醒悟。成語視死如歸,這個歸字在繁體字裡是“歸”,有停止運作與回舊鄉掃地的意味。簡體字只取了繁體字的一部分,從形象上看有點一邊倒搞政治決裂的涵義。這個字的繁體與簡體幾乎在意義上就很難聯繫了。可是在書寫上,繁體需十八劃,簡體只要五劃,讀者願意選擇哪一種呢?

再舉若干繁簡的例子來看看漢字演變的影響。

改變的“變”在繁體字寫作“變”,有二十一划,在填表的小格里很難寫得清晰,別說寫得繁,看起來都複雜得很。簡化後“變”只有八劃了。簡體字在以形會意上有變臉的樣子,繁體字則像扎辮子的花結,可繁得有點與裹腳布相似。再比如,結構的構,繁體字是“構”,右邊的偏旁看起來像樓閣,表明建築的搭木架構。簡化後的偏旁則是諧音部首了。學習的習字在簡體字裡很難有形象上的意義,而繁體字是“習”,學(學)習直觀上地講就有向西天取經的意思。世界發展到現在,飛天的鴿子也不只是白色的了,好像沒有黃色的。如果只看簡體的習字,就很難聯想到原先的意思了。又說,懺悔的“懺”在繁體字裡是“懺”,這兩個字要不是通常只出現在“懺悔”這個詞裡,還不知就是繁體與簡體的同一字。兩種寫法在含義上對這個宗教性很強的字有不可忽略的差別。簡體字是唯心的意思,而繁體字則是像在歷史裡兵戈相見後的撫慰與祈求。筆劃上的差別比較明顯,一個二十二畫,一個只需六筆。但是兩字意義上的不同遠不是十六筆之差了。

我們人的身體的“體”字在繁體字裡是。繁體字確實包括了人體的部分比如“骨”,比較直觀。但不僅看起來複雜,筆劃都有二十二畫。而只有七筆的簡體字“體”,則就是人本的結合,不僅依然有形態上的象形意味,而且簡潔明哲。這也是筆者堅決推行簡體字(繁體為輔或為基)的原因之一。

慶祝的慶從象形上看有廣大的宏觀意味,而對應的繁體字“慶”那可是結婚娶親的喜慶。這可是小家碧玉對空中樓閣了。這不能說沒有繁體與簡體的不同哲理。聽講的“聽”這個簡體字是朝着說話的嘴,繁體字寫作“聽”,居然有二十二筆,比簡體字多了十四筆。雖然繁體字表達了用器官耳朵用心去聽的意思,但不如簡體字快捷明了。山海關的關,在繁體字裡是“關”,一看就聯想到古代武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過的情景。可是有十七劃之多,簡化後變成六劃,字體上可以理解成用力把夫子困住。

有一個繁體字的簡體化很有意思,就是藥材的藥字。在繁體字裡是“藥”,明擺着是以草木為本的中藥,如果只把部守簡化,就成了草字頭在“樂”上。而簡體則採用“草”在“約”上,表明以配方採藥。簡體就比繁體更科學了。邏輯的“邏”字在繁體裡是“邏”。現在學的邏輯數學等都是從西方早期學者傳來的,繁體字體現了學者的四維,而簡體就不是有點強詞奪理就是過去時了。

蘇維埃的蘇在簡體裡很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味,從字面上猜有農民合作社的樣子。而繁體字則是“蘇”,那可就是農林牧副漁了。生產的產在繁體裡把生產融為一體,寫作“産”。簡體字裡說共同生產,在繁體字裡只需要寫“共産”了。而簡體的產字可就少了繁體字一半的意思成了“財產”了。優選的優字在簡體裡是人與尤,在繁體裡則是“優”,視乎有博愛之意。歸屬的屬字繁體字則是“屬”,有回歸巴蜀大地的意思了。在簡體裡“屬”可就有大禹死而後已的涵意。

經常書寫的字簡化後自然增效不少,可是有些常用的關鍵詞字鑑於字義的影響則建議改用繁體,或更改簡體。就說漢字的“漢”在繁體裡是“漢”,繁體字還能看出國人是來自山水草林的正直夫子,簡體字則除了有水的偏旁外沒有什麼主體內涵。不知道這個單字對後來的億萬國人有啥心理及精神層面的影響。筆者個人建議在保持簡體字體系的原則上恢復使用“漢”這個字。

實際上正是由於繁體字與簡體字在涵意上的差別,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其實與海外使用繁體字的國人想得並不盡相同。由於地域邊界海洋的天然相隔,儘管看電視新聞時覺得面向全球(華人),其實當地讀寫簡體或繁體的群體對兩種字體的不同涵義常常只停留在各自的理解上。出現同一句聽起來一樣的話有迥異理解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思想傾向的保守與自由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這也比與說外語的人比如英語拉丁語等音拼文的隔閡普遍要小些。因為沒有那麼大程度依靠聽覺識別,雙語思維的伴發症諸如抑鬱症等在繁體與簡體的演變上不容易發生。

漢字基礎的文化藝術哲學對生命的理解是世界語林里的一面風帆。曾經參與文字簡化的知識分子們還在世的大概廖無幾人了。在國內很多專業於中文文學的與懂外語做科技的沒有那麼相通,缺少慧理聯邦的合作競爭思維,糾結於一刀切與眾口難調。筆者就自己閱讀的總結舉例說說,提醒對演變差異的認識。現在的新華字典與詞典已在簡體字基礎上加注了繁體字,有了傳承漢字演變的印刷載體。如果繁體字都改進成簡體字,中文載體的文化藝術的主體不會因此消減,對中文新藝術的發展與傳播則有顯著幫助。

 

後序

筆者謹藉此文為對文化差別缺少認識而遭遇不幸的普通百姓多一份菩薩的祈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美國人究竟要交多少個人所得稅?(下)zt
2010: 您掌握自己企業的盈利請況嗎?(一)
2009: 復活?什麼復活?
2007: 說說加拿大的一點真實情況
2007: 修行人的通病--慧律法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