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城时报介绍《诗情画意》《雪松堡》《威州花旗参》 |
送交者: 杭州阿立 2018年08月30日04:04:06 于 [诗词歌赋] 发送悄悄话 |
密城时报介绍《诗情画意》《雪松堡》《威州花旗参》 文轩文友百草园报道: 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城时报刊登海外文轩的《诗情画意》文集消息,同时登出两篇当地作家在文集里的文章。 阿立注: 三篇文章(标题都含链接)如下: 2018年8月29日 COMMENTS OFF ON 《诗情画意》–密城作家的爱意
夏季总是繁华似锦,鸟语花香。海外文轩作家协会也借着这美丽怡人的盛暑,推出了《诗情画意》散文诗歌集。文集里收藏了来自全世界三十多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两位作家就是来自威州,她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密城。 这两位作家用她们的妙笔,在这本纯文学文集里留下了描绘威州的文字。 密城作家仲夏百合,也就是为我们《密城时报》义务服务了十多年的李为群女士。她的一篇《雪松堡之恋》,带您走入威州的小镇Cedarburg。仲夏百合笔下的Cedarburg,秀丽清雅,宁静如家。她的笔触从初识小镇开始,介绍了Cedarburg的历史和今天,更介绍了Cedarburg那古朴典雅的downtown。大家跟着仲夏百合的笔在小镇品饮咖啡浅尝西点,甚至可以大快朵颐地去吃那“巧克力工厂”的三明治!仲夏百合不会让她的读者们只是饱了口福,还有她笔下的小镇轶事,从竞选总统到小店老板,一个个栩栩如生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另一位作家百草园,是密城读者不算陌生的孙新岸女士。她的《威州•花旗参》散文向读者们介绍了美丽的威州和它出名的花旗参。百草园是这样描述我们威州的:“威州不但真的很美,亦有它自己独特的本色,威州的美不像美国佛罗里达那种南国味道的婉约风情,也不是似美国东西海岸那样现代摩登的耀眼辉煌。它有着美国本土的淳朴,也让人感受那份取之不尽的深厚文化底蕴。你可以一点点一片片慢慢地欣赏、一口口一滴滴缓缓地品尝,它的风味有着那种朴实无华而又透彻经脉的豪放和粗犷。” 文章的配图照片出自威州著名花旗参场场主姜铭涛。 两位作家还各有更多的作品被收集在这本文集里。仲夏百合的《初识花莲》让您认识更多的宝岛台湾,百草园的《回家过年》道出了海外游子回家过年的心态。 密城时报会陆续推出这两位作家的几篇作品。希望大家有机会欣赏,也希望大家喜欢她们的文章。 附《诗情画意—-海外文轩散文诗歌集》文集简介: 一抹浓淡相宜的翠竹,几朵暗香涌动的红梅,翩翩飞舞的彩蝶……,《诗情画意》—-海外文轩散文诗歌集终于以最美丽的面貌出版了。 《诗情画意》是一本纯文学的文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文集里的每一篇文字都配以与文字相符的摄影作品,不仅文字有景有情,而且一幅幅彩色照片,使得每一篇都是情景交融, 美不胜收。 文集分成两大部分:散文和诗歌。这本书既有情景散文,也有人情散文。诗歌中有现代诗,更有韵律诗和古诗词体。这里有阳春白雪的浅吟低唱,也有极接地气的古旧芳华;有来自德国的山谷迷雾,更有来自美国的海岸青草……。这是一本集中了六位编辑和三十四位作者心血的纯文学的书。凭着对文学一如既往的挚爱和坚持,这一本以唯美为宗旨的精品纯文学书终于面世了。 正如本书主编海云女士在序言所写道: “每天清晨,伴着一杯咖啡的香气,我沉浸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世界里…… 写作的人最大的心愿之一便是有人读并喜欢自己的文字。所以,我也常常幻想,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每天清晨,有个人坐在柔和的晨光里,翻着一本值得读的书,那书里有我的文字。让我们都留有这样一本纯文学的书,都留有一颗纯文学的心,在每一天的清晨,可以捧一杯香喷喷的咖啡,读着这样赏心悦目的诗文。” 中国国内订购,请联系:美国南方出版社 2018年8月28日 COMMENTS OFF ON 雪松堡之恋 —–仲夏百合 摄影/仲夏百合 在美国的中西部,如果以著名的芝加哥为起点,沿着密执安湖向北走一百一十英里左右,你会遇到一座美丽的小镇:雪松堡 (Cedarburg)。 流经小镇有一条河,她是雪松堡的生命之河。正是因为她,人们才开始陆续到此驻足落户,生息繁衍。小河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雪松溪(Cedar Creek)。雪松溪源起远方西斑镇的大小雪松湖,绵延数十英里,由西向东,流到雪松堡。经由雪松堡的时候,雪松溪突然撒了个欢儿,来了个急转弯,向南奔去,中途融进密尔沃基河,终而汇入密执安湖中。 当年买房子找到雪松堡的时候,我能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小镇,与这条雪松溪不无关系。站在小镇的石桥上,凭栏而望,远方的河水平静地流淌着,河面平整得像一块缎子,柔柔地铺在地面。近处的河床落差形成了一个小瀑布,飞流激起的白色浪花在桥下翻腾。这河水让我想到起了家乡的松花江,不由得让我对小镇感到亲切。 雪松溪在雪松堡前后的两英里左右有好几处落差,水流湍急,直泻而下。聪明的人抓住了这天賜之福,利用水流发电,沿河建起了磨坊。那是始于1844年的事。十一年后,最初的小磨坊被一座气势宏伟的五层楼高的石灰石磨坊所取代。 它是雪松堡的第一栋高楼,当年造价22000美元,成了雪松堡的一个亮点。这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引领着雪松堡走向繁荣。 随后的岁月里,沿雪松溪又陆续建了五座水坝和磨坊,建起了一个占地74英亩的温泉公园度假胜地,雪松堡逐渐声誉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吸引着来自美国中西部的游客。 如今,这座五层高楼仍然矗立在雪松堡的主街上,只不过物是人非,磨坊业早已不复存在。这栋楼也被列入美国国家的历史遗迹。 不过,雪松堡的亮点不是这座五层高楼的磨坊,而是另外两座楼房。一座名叫林肯楼, 建于1894年。初衷是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学校。可随着雪松堡人口的不断增长,学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一栋教学楼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1908年,林肯楼旁又一座大楼拔地而起,它被命名为华盛顿楼,成为雪松堡当时的高中教学楼。这是两栋非常漂亮结实的石头楼房。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看来,它们依然显得大气,庄重。如今的雪松堡,已经有三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每个学校校舍宽敞,设施齐全,校园美丽。而林肯楼和华盛顿楼,这两栋最初始的教学楼,已作他用,一栋是雪松堡市政厅,另一栋是老年活动中心。 站在这两栋古朴厚重的石楼前,我常常不由得心生感慨。当年那些来到雪松堡扎根落户的先驱,把最好的建筑用作了学校,真可谓目光远大,令后人景仰。他们没有那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让理想照进现实,让孩子们在最好的条件下接受教育。教育是国之根本,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任何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两栋楼是雪松堡的骄傲。它们像两座丰碑,载入了雪松堡的史册。 如果不是2008年那次美国大选,雪松堡小镇不会进入美国政治的视野。 雪松堡是个安静的小镇,只有一条主街-华盛顿大街。站在华盛顿街北端的“桥”路和华盛顿街的交叉路口,极目南望,街的两边是一家家独具特色的店铺,街的尽头是一座教堂。夏日,郁郁葱葱,一片片茂密树叶的后面,露出教堂呈三角形尖尖的塔楼和楼顶上的十字架。冬季,白雪皑皑,即使是树挂和雾凇也遮不住教堂。蓝天白雪灰石青瓦,教堂的全貌在街的尽头一览无余,庄严神圣。任何时候,站在华盛顿街上,举首翘望,小镇就像天幕下的一幅水墨画,像是在电视剧里的一个镜头。 不过,2008年,让雪松堡频上电视的不是雪松堡美丽的教堂,而是华盛顿街中部的丁字路口,和一家名叫“巧克力工厂 ”的三明治店。 2008年夏天,美国总统大选正如火如荼。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肯恩提名阿拉斯加女州长萨拉·佩林为他的竞选搭档,使那一年的总统竞选像喜剧般地好看。共和党的代表大会之后,麦肯恩和佩林的竞选第一站就来到了雪松堡。聚会的舞台搭在了华盛顿街中部的丁字路口, 背后就是这家三明治店。那几天的报纸连篇累牍, 播报两党的竞选势头。这条丁字街口和三明治店也频频出镜。佩林和一干人马曾在三明治店买了冰淇淋,卖冰淇淋的小女孩也成了报纸和电视采访的对象!那几天,雪松堡何其热闹! 喧闹的过后是沉寂。在那年的大选中,雪松堡像雪松溪瀑布中的一朵浪花,在政治的潮流中涌跳了一下,又顺流而下,被淹没在的溪水中,平静地向前方流去。按理说,雪松堡与那年的总统大选的关系到此也就画上了句号。没料到,大选之后,佩林出了一本自传《Going Rogue》(中文版翻译为《单打独斗》),再次把雪松堡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佩林书中描写竞选首站的小镇,爱国彩旗飘扬,“妈妈和爸爸”式的小店铺,古朴的小镇广场……,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在描述威斯康星州的小镇雪松堡。只可惜,佩林却张冠李戴,把雪松堡与衣阿华州的另一个小镇锡达拉皮茨混为一谈。而当时的锡达拉皮茨小镇还尚未从刚刚过去的洪水灾难之中复元。霎时间舆论哗然。电视报纸又有了新的热点话题。 然而,这一切,对雪松堡的一万居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毕竟,真实的历史它已经见证过。生活总该回归于它应有的恬静。 雪松堡主街上有好几家咖啡店。春夏秋每个周末的早晨,只要天气晴好,我和丈夫都要步行到这里,找上一家咖啡店,喝杯咖啡。大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到一家名叫“焙烧”的店。那是我们的偏爱。这家咖啡店不大。五、六张小桌子,再加上几条带高脚凳的咖啡吧台。客满了,稍显拥挤,却不嘈杂。品咖啡吃早点的人们,或低声细语,或默读晨报。小店在咖啡的氤氲里透着舒适与安详。 除了咖啡,店里也卖各式西点,新鲜的,现烤现卖,香甜诱人。我心里很馋,却不敢多吃,怕糖多油大,不利健康。我俩常常是两杯咖啡,外加一块点心分着吃。时间长了,与老板娘熟了,有了默契,只买一块点心时,不用问,她也会放上两把叉子。 老板娘名叫苔咪,长得漂亮,颇有些南美人风情,也很精明强干。为了开咖啡店,她曾和她丈夫到夏威夷群岛上的咖啡庄园考察过。苔咪说,咖啡豆焙烤出来后的三十个小时之内味道最好。三十年前苔咪的父亲在密尔沃基开过一家著名的五星级餐馆,苔咪曾在那里打工学习。“家学”的渊源使她善于经营,也会营造气氛,使小咖啡店的生意经久不衰。 我和丈夫喜欢坐在吧台的高凳上品咖啡。台面上常有一些零散的当日报纸,我们边喝边读,报纸看完,咖啡也喝完了。周末的早晨来店里喝咖啡的,大都是有一份闲情逸致的人,悠哉游哉。互不相识也友善相迎,道一声早安,为一天的好心情加了温。某次我在读报,一位老者走到我身旁停下,我赶紧道了声“早晨好。” 老人瞄了一眼我手中的报纸,问我,“在找自己的名字吗 ? ( Looking for your name ?)”我一听,忍俊不禁,知道遇上了一位幽默的老人。我当时在读“警察报告”版,都是远近各个地方的一些“违章停车”、“酒后驾驶” 、“砸门撬锁”、“坑蒙拐骗” 等等违法乱纪之事。我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回答:先生,你可能会失望,我的名字从不在上面( You may be disappointed ,Sir. My name is never there )。老人听了,拍拍我的肩,说了声“好!”笑着离去。一个小小的玩笑,加上对自己的反应颇有些得意,使我那天的心情特别好。 我和家人在雪松堡居住了整整二十年,这是我有生以来连续居住最长的一个地方。很自然地,我已经把她认作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环境安静祥和,这里的居民朴实友善,是个理想的居家之地。她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美国的十一个最漂亮的社区小镇之一。 2012年八月,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搬离了雪松堡。从此心里又多了一个让我惦念的地方。 2018年8月28日 COMMENTS OFF ON 威州•花旗参 ——百草园 花旗参果/姜明涛摄影
坐在窗前敲字,阳光穿过百叶窗,一条一条地洒在身上、地上,放眼望去,窗外的世界是一片绿绿的草地,衬着邻家殷红的玫瑰,风儿吹来,带来远处回荡的风铃声,树枝也随风摇曳起舞,而时光和岁月,就这样随着轻吹的风儿一寸寸地慢慢逝去。 美国的威斯康辛州,我们喜欢称它为威州,几乎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开口说中文,人家总会马上猜出我是东北人,而说英语,好像也有那么一点点威州口音,已经很难说什么少小离家的话了,现在能说的只有乡音如故,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 在威州住久了,有一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好像大家都是这样,匆匆忙忙地去赶赴那一趟趟远离家园的旅游,去欣赏那远在天边的奇山异水,而对近在眼前的秀丽风光,总是那么视若无睹那么不上心,脑海里的念想是,急什么,这些景色不就是近在咫尺嘛,就好像自己已经拥有了一样。 若干年前,朋友曾经请我们到威州的花旗参产地沃萨(Wausau)去玩,这才有机会和时间真正认真地打量一下自己的周边。威州不但真的很美,亦有它自己独特的本色,威州的美不像美国佛罗里达那种南国味道的婉约风情,也不是似美国东西海岸那样现代摩登的耀眼辉煌,它有着美国本土的淳朴,也让人感受那份取之不尽的深厚文化底蕴。 你可以一点点一片片慢慢地欣赏、一口口一滴滴缓缓地品尝,它的风味有着那种朴实无华而又透彻经脉的豪放和粗犷。 从地理位置上讲,威州位于美国的中部北方,它南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相连,东临美国的五大湖之一密西根湖,北接五大湖之二苏必利尔湖,西连明尼苏达州和艾瓦州。大家介绍它时,常常提的坐标是芝加哥,因为它实在是美国不见经传的一个普通州份。 在美国,如果你提到威州,总会让人想到啤酒、奶酪、和每年到处庆丰收的各种集会,可能威州最出名的应该还是它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不错,威州的冬天是非常严酷的,其实,在威州住了这么多年,对冬天,最怕的并不是它的冷,而是其遥遥又漫长,让人感觉春天好像永远躲在无边天际的尽头。威州的冬天是在十一二月份开始,往往要到第二年的五月份结束。这样漫长的冬天,也给了威州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处,让它拥有了肥沃无比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和气候非常适合人参的成长,就像中国的好人参都长在东北寒冷的长白山上一样。 邀请我们去游玩的朋友,是养育花旗参的专家。这位专家可不是威州土生土长的参农,男主人曾经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医学院教授,几年前,女主人在沃萨找到非常喜欢又合适的行医职业后,他们举家搬至沃萨。男主人干脆在沃萨开始了养育花旗参事业的攀援。其实,当一个人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胸怀后,好像总是可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也更是可以达到行行出状元的境界。 威州的花旗参,只能生长在处女地上,也就是说,一块土地,如果种过一次花旗参,那就永远不能再种花旗参了。问过朋友为什么不能在同一块土地再种花旗参,朋友解释说,花旗参需要非常肥沃的土地,一块地种过花旗参,好像这第一茬参会把土地里的某些养料全部吸取去,如果在同一块土地种第二茬花旗参,这第二茬参会因为缺乏这些养分而烂根,进而没有收获。由于培育一批花旗参需要好几年,没有参农愿意冒险在同一块土地再种植花旗参。 第一次看到养育花旗参的地方,非常惊讶于参农对花旗参的娇宠。一接近那片绿油油的田野,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木头百叶棚,夏天的花旗参是静静地避荫在这些木棚之下的。我们站在没有木棚遮阳的太阳下,可以感觉到烈日的炙烤,可如果进到参农给花旗参搭的木棚里,会觉得周身非常凉爽惬意,木头百叶棚的功能,让花旗参既受到阳光的滋润,又不被暴晒侵袭。 参农说,到了冬天,他们会把这些木头棚子撤掉,让花旗参承受更多冬日里干冷明媚的阳光。 花旗参的价值是按参龄来衡量的,朋友先带我们去观看了一年大小的参田,这里的参苗都非常小,每棵苗上只有几片叶子,参苗在地里稀稀拉拉的,让人能看到裸露在这些参苗脚下的土地。而两年大的参田里,那些参苗就有了更多枝叶,等到了三年老的参地,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又整齐茁壮的花旗参,你根本看不到参苗下面养育它们的那片土地了。 人们谈论人参,总是讲几品叶的参,也说那几品叶就是几年老的人参,而大家谈的几品叶,并不是要数叶子,应该是去查有几根枝子。站在参地边,我的思绪飞到那些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千年老参,那该是个什么样子?一千年才能成精,一棵有着一千个枝枝杈杈的老参,那样子应该是老嘎嘎,的确很像一位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精灵。 朋友拿出一把小小的挖参锹,挖出了一棵三年参。那棵参顶上有一串红红的果子,身上长着许多绿绿的叶子,加上一个白白胖胖的根子,感觉就是一个穿红戴绿的小人参娃娃。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心痛起来,怎么搞得?咋随随便便地把娃儿拽出了它舒舒服服的热炕头! 那间参场在威州沃萨市的马拉松(Marathon)郡,参场的名字也干脆马拉松花旗参农场。一提马拉松,给人的感觉是在给力长跑,也许我的朋友真是要在这安静富饶的威州天际,开展他养参事业的长跑竞赛;也许是那些胖胖的参宝宝,想要在这美丽的田野上,一茬茬一辈辈,天长地久地传宗接代。 还在慢慢地敲字,心底一声轻叹,时间过得好快啊!当空的骄阳已经被满天的夕阳彩霞所替代。愿那轻吹的风儿,把威州春天的清艳,夏令的醇美,秋季的丰收,冬日的冷冽,都吹转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望岁月的优美在我们的轻抚中,也流淌的缓一些更缓一些,好让我们有时间有机会,去更好地欣赏和品味这美丽的五味人生。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唱唱:桃园牛 | |
2017: | 七律-闻印军士兵撤离洞朗(新韵)。 | |
2016: | 【七绝】 题桦学妹写意画 修改版(平水 | |
2016: | 中译英:滁州西涧 (向豌博学习) | |
2015: | 《芳香渡》蜜蜂之歌 | |
2015: | 旅美抒怀 | |
2014: | 鉴赏:俺的两明斋刻铜墨盒 | |
2014: | 乌盘颂 (updated) | |
2013: | 【山坡羊】杯含秋意 赠小妹 | |
2013: | 内在的树(帕斯诗歌,空因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