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以色列人”
以色列這個民族創造了耶和華神的形象。神學是以色列民族歷史觀的基礎,他們把對耶和華的信仰和揣測(一說受神的啟示)融入對民族興衰的思考和解釋之中,舊約聖經作為被“正統化”了的以色列民族史,與古埃及和西亞諸國單純的記事體歷史,以及古希臘充滿人本精神的歷史記載大相徑庭,完全是耶和華對其特選子民以色列民族的救贖史,神權色彩尤其鮮明。
一般認為,人類最早的祖先據說是500萬年前的西非猴子,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文明起源於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附近,大約有6000多年了。現如今中東土地貧瘠,沙漠縱橫,據說是因為人類文明開發過度所導致,原先可是一片地肥水美的好去處。從蘇美爾人開始,到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打打殺殺地過了兩千多年。
大約在中土夏朝時期,出了個叫做亞伯拉罕的人,系舊約聖經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此人人品不端,但自稱被耶和華選中,非常狂熱。據說丫為了逃命曾經兩次出賣過自己的妻子,把她說成是妹妹,並信誓旦旦地要拿自己的親生兒子去作耶和華的犧牲。他的兩個兒子,老大叫以實馬力,老二叫以撒。前者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後者繁衍出了以色列人。這倆兒子窩裡鬥得厲害,大兒子以實馬力是庶出,苗不紅根不正,在舊約聖經里露了一小臉就不再提及;小兒子以撒乃正妻所生,因此得了亞伯拉罕的祝福,財富和土地盡收。舊約聖經和可蘭經對以實馬力和以撒後事的描述大相徑庭,阿拉伯人、猶太人雖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宿怨打那會兒就結下了。
以撒得勢後生了以掃和雅各,再得十二個孫子。這十二個孫子打打合合,逐步形成了猶太人的十二個部族。經過人類兩千年的墾殖,中東土地日漸貧瘠,一場旱災之後,以撒的後裔們流落到埃及去逃荒。那時埃及人在尼羅河三角洲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以撒的後裔就成了埃及人的勞動力。後來在他們“耶和華的啟示和指點”之下,由摩西率領逃離埃及,渡過紅海來到了現今巴勒斯坦一帶。當時巴勒斯坦的主人是迦南人,以務農為生。猶太人在埃及放牧,能征慣戰。儘管迦南人比猶太人文明程度高出一大截,還占據了地利人和的優勢,但正如種糧的宋朝人搞不定騎馬的蒙古人一樣,溫文爾雅的迦南人在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大約有幾百年,終於被耶和華的特選子民們殺戮乾淨。
當時以色列人中聲名最顯赫的要數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他們最終“按照耶和華的應許”,徹底消滅了迦南人,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以色列國。所羅門治下的猶太國是以色列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期,不過猶太人貪婪殘暴,內亂不止。所羅門死後,以色列內亂,分裂為南、北兩國,其中北以色列規模較大,有十個部族,君主頻繁更迭,國力日漸衰微。南以色列包含了猶太人的另外兩支。
猶太人的貪婪殘暴相信看過舊約聖經的人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不過這在中東並不為奇,中東歷史大多數時間都在形形色色的種族之間殘暴的戰亂中度過。以色列的鄰居亞述人(敘利亞人的祖先)興起之後滅了北以色列,那十支猶太部族也隨之永遠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隨後,蓋起了空中花園的新巴比倫王國又征服了亞述,順手也滅了南以色列。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率軍攻陷耶路撒冷,將該城和聖殿毀於一旦。不過巴比倫人並沒有屠殺猶太人,而是把他們驅逐出耶路撒冷,分三批擄至巴比倫。從公元前586年到538年居魯士下令釋放被擄之民回歸,這中間近半個世紀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巴比倫俘囚”期。國破家亡、離鄉背井,促使流亡他鄉的猶太“先知”們反思民族的生存危機,追問不幸命運的答案。以史為鑑的反思導致了舊約聖經《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等章節的成篇。而今天剩下的猶太人都是南以色列兩個部族的後裔。如果不是南以色列得以在新巴比倫王國的寬容下支離破碎地苟延殘喘,耶穌恐怕就沒有機會在伯利恆的馬棚里出世了。
從公元前538年猶太遺民重回耶路撒冷到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滅亡波斯帝國的二百餘年,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回歸時期”。出身於猶太族的波斯官吏尼西米回到耶路撒冷任猶大省長,重建城牆,實行政治和宗教改革。此後,又有精通律法的文士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整頓律法,宗教。改革涉及到祭司制度、信仰規範、崇拜禮儀等等諸多方面。其結果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猶太人聚居地重新成為以猶太律法為基礎的政教合一的社會。
在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上,“先知”連綿不斷,“先知”是指“講預言的人”。以色列人相信他們受了耶和華靈的感動而出警世的預言。以色列國分裂後,內憂外患,國將不國;內部信仰混亂,耶和華的權威受到異教的不斷滲透和挑戰。於是,先知們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四處奔走呼號,發布耶和華必因為罪惡而施以懲罰的警告,要人們棄惡從善,重獲耶和華的眷顧。先知們賦予耶和華強烈的道德屬性,強調他是惟一公義、惟一聖潔的,社會道德水平的下降是人們崇拜異教之神的惡果。這樣,信仰的純潔性與道德就被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神權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順之者王、逆之者寇。經歷了先知們的洗禮和加工,真正意義上的獨一神信仰終於紮根於這個民族的意識之中,猶太教得以最終成形。
從舊約聖經中人們可以充分地咀嚼出以色列民族作為神的特選子民豪邁的“選民觀”。接受了耶和華的律法,因此耶和華就世世代代與他們同在。從耶和華與希伯來族長立約到與摩西的西奈立約,人對神的馴服與神對人的拯救構成了人和神的“契約關係”。耶和華應許了迦南地,因此,通過殘酷的聖戰獲得土地就具備了“正義性”。 《約書亞記》10章28-43節特別強調約書亞奪取迦南的一座座城邑後,擊殺城中的所有人口,“沒有留下一個”,這是符合耶和華旨意的。耶和華始終與以色列人同在,因此他們無往而不勝。有人說伊斯蘭教義中有恐怖主義傾向,估計耶和華也脫不了干係,看看今天的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都幹了些什麼?誰不是以正義的名義?!
以色列人遭遇悽慘,多次被放逐,在世界各處受盡凌辱,他們又寄希望於“彌賽亞”,即耶和華所揀選,受聖靈所感,具有大能的救主。祈盼耶和華派遣拯救者的思想在以色列民族意識中可謂歷久彌新。正是因為宗教信仰的支撐,以色列人在幾千年的顛沛流離中,始終保持了非常獨立的民族特性,那個自許在與耶在和華摔跤時贏了一陣的民族,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被遴選的特殊優越感:他們可以用最殘忍的方法去犯下最惡劣的罪行,甚至把整個民族逼到萬丈深淵的邊緣,但他們的神耶和華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差遣“彌賽亞”來拯救他們。所以,以色列人不怕“試錯”(一說貪婪),敢於大輸大贏,雖然到處製造麻煩,但最終獲利也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