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人性受造與否:大公教會正統怎麼說?
曾劭愷
加拿大維真學院道學碩士.英國牛津大學神學系哲學博士候選人(主攻歷史神學).
印尼雅加達國際歸正福音神學研究院中文部客座教師
URL:http://herewestand.org/blog/2012/11/06/%e5%9f%ba%e7%9d%a3%e4%ba%ba%e6%80%a7%e5%8f%97%e9%80%a0%e8%88%87%e5%90%a6%ef%bc%9a%e6%ad%b7%e4%bb%a3%e5%a4%a7%e5%85%ac%e6%95%99%e6%9c%83%e6%ad%a3%e7%b5%b1%e6%80%8e%e9%ba%bc%e8%aa%aa%ef%bc%9f/
近年來華人教會出現了一些關於基督人性的辯論,形成相當耐人尋味的網路現象。有一群對真理杖粺嵝牡牡苄宙⒚茫岢撤N與歷代大公教會相左的基督論,聲稱基督人性並非受造,而是在永恆當中即為祂位格的一部份。此理論大致如下:根據他們的理解,迦克墩正統有一可議的預設(迦克墩會議為主後五世紀的大公會議,其最重要的貢獻乃定義歷代教會基督論的正統),即「完整的人性必須包括身體與靈魂」。如此理解迦克墩,是否過於簡單,值得我們討論,在此暫不深究。總之,他們以一系列問題反駁他們所理解的迦克墩正統(他們當中有些人其實不清楚自己反駁的對象如何稱呼,只知道他們是在反駁「很多神學家」的說法):有沒有可能人性少了身體,仍是完整的人性?有沒有可能基督在永恆當中就有人性,而「道成肉身」只是基督穿上了人的身體,並非取了人性?有沒有可能基督的人性乃是祂永恆聖子位格的一部份,因此並非受造的?有沒有可能「基督的人性」就是聖經所謂「神的形象」,而人類「按神的形象受造」,意思就是「基督非受造的人性」乃全人類受造的模範?在這整套探索當中,最核心的關注點乃是:他們不能接受基督位格有任何一部份是受造的。
筆者認為,提倡「基督人性非受造論」的弟兄姊妹,並未明白迦克墩的基督論,特別是「與基督聯合」的概念。他們說他們「不能接受基督位格當中有任何一部份是受造的」,並以此質疑迦克墩正統。然而事實上,根據迦克墩正統,基督的人性並非祂位格的「一部份」──這是嚴重的誤解;應該說,基督的人性「聯於祂的位格」。「一部份」與「聯於」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基督神人二性並非祂位格的兩個「部份」(用英文說:not parts of the whole);二性的關係,乃是「相通」(communion)的關係。這樣說可能有點玄奧,但我們可以從三位一體來理解:聖父、聖子、聖靈並非上帝的三個「部份」,而是以「彼此內住」的方式相互「聯合」(希臘文:perichoresis),同時三位的區別(distinction)又永不混淆。照奧古斯丁的說法,上帝三個位格皆擁有上帝完整的存有(the fulness of God’s Being),見到子,就是見到三位一體的上帝,因此耶穌說,看到祂就是看到父(約十四9)。這「相通」的概念,與「一部份」的概念截然不同:若神的三個位格是祂存有的三個「部份」,那麼看見子就只是看見神的「一部份」,而父既是神的另一「部份」,那麼看見子就不等於看見父。但父、子、聖靈是「相互聯合」的關係,因此看見子就是看見父。基督神人二性也類似,祂的人性乃是「聯於」祂完整的位格,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不同於三位一體的是,基督的人性乃祂在道成肉身時所「取」(assume)的,並「聯於」祂的位格(union by assumption),但並非祂位格的「一部份」;因此祂的「虛己」(腓二7)並非祂把自己神性倒空,或減少自己的神性(not kenosis by subtraction),而是「增添」了人性、「增添」了奴僕的樣式(kenosis by addition)。
換言之,基督的人性是祂位格本來沒有,後來增添的。這有什麼重要性呢?假設基督的人性是祂位格的一部份,那麼杖唬降奈桓癫荒苡腥魏我徊糠菔鞘茉斓模屈N祂的人性就必須是非受造的,在萬世以先就是基督位格的一部份──這正是當今「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的提議。那麼,基督「虛己」之後,祂的人性經歷了變化,取了奴僕的樣式,經歷了成長,經歷了死亡,又從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而基督的人性若非受造,而是祂永恆位格的「一部份」,那麼祂人性的諸般改變,是否就意味著祂的位格也跟著改變了?但基督的位格是造物主的位格,不能改變的。或許有人會辯稱,經歷這諸般改變的,並非基督永恆的人性,而是祂在道成肉身時所取的物質身體而已。如此,基督的身體豈非只是一個幻影?根據這樣的說法,在十字架上受苦的,豈非只是一個肉身的空殼,而不是基督完整的人性?但這是古代的「幻影說」,早已被大公教會定為異端,而據筆者所知,當代華人教會的「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也不能接受這一說。那麼,他們對「基督非受造的人性是祂永恆位格的一部份」的堅持,就必然導致基督位格當中的改變。因此,迦克墩正統強調,基督的人性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不是自存的,而是受造並「聯於」祂自存的位格。這樣,基督在人性中的種種改變,就不會造成祂位格的改變,我們也不用落入幻影說的異端中。因此,明白迦克墩正統當中「基督藉由取了人性而與人性聯合」(union by assumption)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當前華人教會在基督論方面的混亂,主因之一就是未辨明「一部份」與「聯合」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重要差異。
此外,「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主張,基督「道成肉身」的行動,並非取了人性,而單是取了人的身體,因為祂的人性在萬世以先就已在祂位格裡面。如此,基督所披戴的身體,就不是永恆的了。那麼,試問這身體是否成為基督位格的一部份?「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會回答:「當然不是!基督位格沒有一個部份不是永恆的!」那麼,照這樣說,基督可以取一個非永恆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卻不變成祂位格的一部份,那麼這東西為什麼一定只能是祂的身體,而不能是祂完整的人性?
弔詭的是,許多「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自己違背了尼西亞-迦克墩的正統,卻反過來指責正統為異端(譬如康來昌牧師、莊祖鯤牧師等指出根據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基督人性無疑是受造的,結果反而被這些人說成是異端)。當然,並非所有「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都是如此。他們當中有一些承認自己的基督論偏離歷代大公教會正統以及改革宗信條(例:比利時信條第十九條),但他們堅稱,「基督人性非受造」乃聖經明確教導,而教會必須突破歷代正統,才能回歸聖經。然而,就筆者目前所見,他們所提出的大部份經文並非真的支持他們的理論,而他們也往往缺乏嚴謹的論述來支持他們的解經;最重要的是,當他們自認解經絕對正確時,筆者卻鮮少見到他們與歷代教會正統的解經進行對話。如此輕忽大公教會的正統,是否合宜呢?
當然,筆者也見到少數主張「基督人性非受造」者,引用改教家、教父等文獻,但大多數卻予以曲解,進而聲稱「基督人性非受造」乃歷代教會之正統,而「基督人性受造」乃「耶和華見證人、諾斯底派、李常受的異端」(筆者對李常受沒有深入研究,無法多作評論,但單就筆者所見,這群人對李氏的評價似乎有失公允,至少他們引用李氏的話時,經常斷章取義,而不少為李氏辯護的網友引用他的原文,指出他明確教導基督位格永恆而非受造)。從他們的論述看來,絕大多數並非刻意扭曲史實,而是因缺乏神學訓練、語言能力有限,所以誤解文獻的原意。例如,某位較為中立而勤懇的網友,研讀歷史文獻後承認,亞他拿修、耶柔米、路德、約翰歐文等大多數正統神學家皆主張「基督人性受造」,但他引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某中譯版錯誤的翻譯,誤以為加爾文教導基督的人性乃附屬於祂的神性。這位網友引用的譯文如下:「的確,以基督所取的肉身而言,祂並沒有在天上。但因同一位基督既是人又是神,為了證明兩性彼此的聯合,祂將祂的人性歸在他的神性之內」(《基督教要義》2. 14. 2.)。受過正規神學訓練的人應該一看就知道,「將祂的人性歸在祂的神性之內」這句話,明顯違背迦克墩正統,不可能出自加爾文筆下。按照加爾文的原文,此句應譯為:「的確,作為人,在祂所取的肉身當中,祂本不在天上。但由於同一位基督既是人又是神,為了兩性聯合的緣故,祂將其中一性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另外一性。」當前學術界一般所使用的英文譯本作: “…surely, then, as man, in the flesh that he had taken upon himself, he was not in heaven. But because the selfsame one was both God and man, for the sake of the union of both natures he gave to the one what belonged to the other.” 最後一句話,乃是正統基督論當中「屬性相通」的概念,完全沒有「基督將祂的人性歸在祂的神性之內」的意思。
此外,另有位網友聲稱「加爾文沒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在網上不少人轉載。然而,加爾文說得很清楚:「基督被稱為『亞當的後裔』… 這修辭表達了基督真實的人性。因為祂雖非直接由人類的父親所生,但祂的起源乃從亞當而來」(2. 13. 2)。此處加爾文是在與一位名叫門諾西門(Menno Simon)的神學家進行對話,此人否認基督人性是受造的;就連門諾的跟隨者也知道這是大公會議定為異端的說法,因此不贊同門諾「基督人性非受造」一說。加爾文在另一處又說,倘若基督的人性是上帝創造萬物前就有的,那麼聖經應該稱祂為「第一個亞當」而非「第二個亞當」(2. 12. 6)。此處,加爾文是在駁斥一位名叫阿西安得(Osiander)的異端神學家。阿西安得主張「人類是照著基督人性的模範與樣本造的」,此外,另有一些持類似看法的神學家聲稱「亞當按神形象受造」的意思是「亞當按照基督的樣式」受造(英譯:Adam conformed to Christ),因為「基督是神唯一的形象」(《基督教要義》1. 15. 3)。加爾文對此主張的評論是:「其中沒有任何合理的東西」(英譯:“in [it]… there is nothing sound”)(1. 15. 3)。可見,「基督的人性在創世以先已存在」、「基督人性非受造」、「基督人性是人類受造的樣本」等說法,不但不是加爾文的教導,還遭加爾文嗤之以鼻。然而,一些弟兄姊妹由於缺乏神學訓練、語言能力有限,誤以為「基督人性非受造」一說乃歷代教會正統,甚至不乏有人反指「基督人性受造論」為異端。至於加爾文及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如何駁斥古人已論述過、現又在華人教會被提出的「基督人性非受造論」,筆者想,持此看法者在確定自己立場前,是否應先仔細思想先賢的智慧?這是古時候就辯論過的問題,大公教會的答案也很明確,難道我們不應謙卑聆聽神已賜給歷代聖徒的智慧?難道我們就這麼確定,我們的解經比歷代大公教會的解經更正確?
當前華人教會持「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大多以「改革宗」或「歸正福音派」為自我認同。理論上,他們應該非常重視神賜給歷代大公教會的亮光。因此筆者盼望他們莫再一頭熱地擁護一個違背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及改革宗信條的理論,至少先冷靜下來,謙卑聆聽神賜給先賢的智慧,也聽聽當代那些苦心鑽研歷史神學的學者陳述神學史的事實。筆者擔心的不是不學無術的信徒:「不學」而「無術」則體現出「不知為不知」的謙卑與智慧,筆者認為是好的。筆者擔心的是不學「有」術的信徒:對聖而公之教會的信仰一知半解,不潛心學習,就十足肯定地揚棄歷代教會的信仰,自創新術,殊不知日光底下沒有新事,他們的理論早已被提出過,也早已遭到大公教會的駁斥。當今「後現代」社會是個非理性的時代,任何「不學有術」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侃侃而談。筆者盼望基督徒在這世代能夠活出不同的見證,這些非理性的網路現象,盼望不要再出現在基督徒當中,特別是所謂的「改革宗」或「歸正福音派」圈子內(這些弟兄姊妹所瞧不起的『聚會所』,在網上與他們辯論時,大多數還顯得更加理智平和、引經據典,且更加尊重歷代教會正統呢!),因為筆者自己也是這圈內的。
筆者認為,提倡「基督人性非受造論」的弟兄姊妹,並未明白迦克墩的基督論,特別是「與基督聯合」的概念。他們說他們「不能接受基督位格當中有任何一部份是受造的」,並以此質疑迦克墩正統。然而事實上,根據迦克墩正統,基督的人性並非祂位格的「一部份」──這是嚴重的誤解;應該說,基督的人性「聯於祂的位格」。「一部份」與「聯於」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基督神人二性並非祂位格的兩個「部份」(用英文說:not parts of the whole);二性的關係,乃是「相通」(communion)的關係。這樣說可能有點玄奧,但我們可以從三位一體來理解:聖父、聖子、聖靈並非上帝的三個「部份」,而是以「彼此內住」的方式相互「聯合」(希臘文:perichoresis),同時三位的區別(distinction)又永不混淆。照奧古斯丁的說法,上帝三個位格皆擁有上帝完整的存有(the fulness of God’s Being),見到子,就是見到三位一體的上帝,因此耶穌說,看到祂就是看到父(約十四9)。這「相通」的概念,與「一部份」的概念截然不同:若神的三個位格是祂存有的三個「部份」,那麼看見子就只是看見神的「一部份」,而父既是神的另一「部份」,那麼看見子就不等於看見父。但父、子、聖靈是「相互聯合」的關係,因此看見子就是看見父。基督神人二性也類似,祂的人性乃是「聯於」祂完整的位格,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不同於三位一體的是,基督的人性乃祂在道成肉身時所「取」(assume)的,並「聯於」祂的位格(union by assumption),但並非祂位格的「一部份」;因此祂的「虛己」(腓二7)並非祂把自己神性倒空,或減少自己的神性(not kenosis by subtraction),而是「增添」了人性、「增添」了奴僕的樣式(kenosis by addition)。
換言之,基督的人性是祂位格本來沒有,後來增添的。這有什麼重要性呢?假設基督的人性是祂位格的一部份,那麼杖唬降奈桓癫荒苡腥魏我徊糠菔鞘茉斓模屈N祂的人性就必須是非受造的,在萬世以先就是基督位格的一部份──這正是當今「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的提議。那麼,基督「虛己」之後,祂的人性經歷了變化,取了奴僕的樣式,經歷了成長,經歷了死亡,又從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而基督的人性若非受造,而是祂永恆位格的「一部份」,那麼祂人性的諸般改變,是否就意味著祂的位格也跟著改變了?但基督的位格是造物主的位格,不能改變的。或許有人會辯稱,經歷這諸般改變的,並非基督永恆的人性,而是祂在道成肉身時所取的物質身體而已。如此,基督的身體豈非只是一個幻影?根據這樣的說法,在十字架上受苦的,豈非只是一個肉身的空殼,而不是基督完整的人性?但這是古代的「幻影說」,早已被大公教會定為異端,而據筆者所知,當代華人教會的「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也不能接受這一說。那麼,他們對「基督非受造的人性是祂永恆位格的一部份」的堅持,就必然導致基督位格當中的改變。因此,迦克墩正統強調,基督的人性不是祂位格的一部份,不是自存的,而是受造並「聯於」祂自存的位格。這樣,基督在人性中的種種改變,就不會造成祂位格的改變,我們也不用落入幻影說的異端中。因此,明白迦克墩正統當中「基督藉由取了人性而與人性聯合」(union by assumption)的概念,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認為,當前華人教會在基督論方面的混亂,主因之一就是未辨明「一部份」與「聯合」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重要差異。
此外,「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主張,基督「道成肉身」的行動,並非取了人性,而單是取了人的身體,因為祂的人性在萬世以先就已在祂位格裡面。如此,基督所披戴的身體,就不是永恆的了。那麼,試問這身體是否成為基督位格的一部份?「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會回答:「當然不是!基督位格沒有一個部份不是永恆的!」那麼,照這樣說,基督可以取一個非永恆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卻不變成祂位格的一部份,那麼這東西為什麼一定只能是祂的身體,而不能是祂完整的人性?
弔詭的是,許多「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自己違背了尼西亞-迦克墩的正統,卻反過來指責正統為異端(譬如康來昌牧師、莊祖鯤牧師等指出根據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基督人性無疑是受造的,結果反而被這些人說成是異端)。當然,並非所有「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都是如此。他們當中有一些承認自己的基督論偏離歷代大公教會正統以及改革宗信條(例:比利時信條第十九條),但他們堅稱,「基督人性非受造」乃聖經明確教導,而教會必須突破歷代正統,才能回歸聖經。然而,就筆者目前所見,他們所提出的大部份經文並非真的支持他們的理論,而他們也往往缺乏嚴謹的論述來支持他們的解經;最重要的是,當他們自認解經絕對正確時,筆者卻鮮少見到他們與歷代教會正統的解經進行對話。如此輕忽大公教會的正統,是否合宜呢?
當然,筆者也見到少數主張「基督人性非受造」者,引用改教家、教父等文獻,但大多數卻予以曲解,進而聲稱「基督人性非受造」乃歷代教會之正統,而「基督人性受造」乃「耶和華見證人、諾斯底派、李常受的異端」(筆者對李常受沒有深入研究,無法多作評論,但單就筆者所見,這群人對李氏的評價似乎有失公允,至少他們引用李氏的話時,經常斷章取義,而不少為李氏辯護的網友引用他的原文,指出他明確教導基督位格永恆而非受造)。從他們的論述看來,絕大多數並非刻意扭曲史實,而是因缺乏神學訓練、語言能力有限,所以誤解文獻的原意。例如,某位較為中立而勤懇的網友,研讀歷史文獻後承認,亞他拿修、耶柔米、路德、約翰歐文等大多數正統神學家皆主張「基督人性受造」,但他引用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某中譯版錯誤的翻譯,誤以為加爾文教導基督的人性乃附屬於祂的神性。這位網友引用的譯文如下:「的確,以基督所取的肉身而言,祂並沒有在天上。但因同一位基督既是人又是神,為了證明兩性彼此的聯合,祂將祂的人性歸在他的神性之內」(《基督教要義》2. 14. 2.)。受過正規神學訓練的人應該一看就知道,「將祂的人性歸在祂的神性之內」這句話,明顯違背迦克墩正統,不可能出自加爾文筆下。按照加爾文的原文,此句應譯為:「的確,作為人,在祂所取的肉身當中,祂本不在天上。但由於同一位基督既是人又是神,為了兩性聯合的緣故,祂將其中一性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另外一性。」當前學術界一般所使用的英文譯本作: “…surely, then, as man, in the flesh that he had taken upon himself, he was not in heaven. But because the selfsame one was both God and man, for the sake of the union of both natures he gave to the one what belonged to the other.” 最後一句話,乃是正統基督論當中「屬性相通」的概念,完全沒有「基督將祂的人性歸在祂的神性之內」的意思。
此外,另有位網友聲稱「加爾文沒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在網上不少人轉載。然而,加爾文說得很清楚:「基督被稱為『亞當的後裔』… 這修辭表達了基督真實的人性。因為祂雖非直接由人類的父親所生,但祂的起源乃從亞當而來」(2. 13. 2)。此處加爾文是在與一位名叫門諾西門(Menno Simon)的神學家進行對話,此人否認基督人性是受造的;就連門諾的跟隨者也知道這是大公會議定為異端的說法,因此不贊同門諾「基督人性非受造」一說。加爾文在另一處又說,倘若基督的人性是上帝創造萬物前就有的,那麼聖經應該稱祂為「第一個亞當」而非「第二個亞當」(2. 12. 6)。此處,加爾文是在駁斥一位名叫阿西安得(Osiander)的異端神學家。阿西安得主張「人類是照著基督人性的模範與樣本造的」,此外,另有一些持類似看法的神學家聲稱「亞當按神形象受造」的意思是「亞當按照基督的樣式」受造(英譯:Adam conformed to Christ),因為「基督是神唯一的形象」(《基督教要義》1. 15. 3)。加爾文對此主張的評論是:「其中沒有任何合理的東西」(英譯:“in [it]… there is nothing sound”)(1. 15. 3)。可見,「基督的人性在創世以先已存在」、「基督人性非受造」、「基督人性是人類受造的樣本」等說法,不但不是加爾文的教導,還遭加爾文嗤之以鼻。然而,一些弟兄姊妹由於缺乏神學訓練、語言能力有限,誤以為「基督人性非受造」一說乃歷代教會正統,甚至不乏有人反指「基督人性受造論」為異端。至於加爾文及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如何駁斥古人已論述過、現又在華人教會被提出的「基督人性非受造論」,筆者想,持此看法者在確定自己立場前,是否應先仔細思想先賢的智慧?這是古時候就辯論過的問題,大公教會的答案也很明確,難道我們不應謙卑聆聽神已賜給歷代聖徒的智慧?難道我們就這麼確定,我們的解經比歷代大公教會的解經更正確?
當前華人教會持「基督人性非受造論」者,大多以「改革宗」或「歸正福音派」為自我認同。理論上,他們應該非常重視神賜給歷代大公教會的亮光。因此筆者盼望他們莫再一頭熱地擁護一個違背歷代大公教會正統及改革宗信條的理論,至少先冷靜下來,謙卑聆聽神賜給先賢的智慧,也聽聽當代那些苦心鑽研歷史神學的學者陳述神學史的事實。筆者擔心的不是不學無術的信徒:「不學」而「無術」則體現出「不知為不知」的謙卑與智慧,筆者認為是好的。筆者擔心的是不學「有」術的信徒:對聖而公之教會的信仰一知半解,不潛心學習,就十足肯定地揚棄歷代教會的信仰,自創新術,殊不知日光底下沒有新事,他們的理論早已被提出過,也早已遭到大公教會的駁斥。當今「後現代」社會是個非理性的時代,任何「不學有術」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侃侃而談。筆者盼望基督徒在這世代能夠活出不同的見證,這些非理性的網路現象,盼望不要再出現在基督徒當中,特別是所謂的「改革宗」或「歸正福音派」圈子內(這些弟兄姊妹所瞧不起的『聚會所』,在網上與他們辯論時,大多數還顯得更加理智平和、引經據典,且更加尊重歷代教會正統呢!),因為筆者自己也是這圈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