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大家紛紛猜測未來,也有斷言華爾街的終結、美元的終結、美國領導地位的終結。最近看的一篇文章,把美國的欠債加起來,跟GDP一比,好幾倍了,所以結論是美國已經資不抵債,是這樣嗎?
一家公司也罷,一個國家也罷,資產評估大致可這樣算:
資產 = 資金 + 固定資產 + 投資權益 + 無形資產
資不抵債,“資”是指資金還是資產?資金只是資產的一部分,資金欠債,並不意味資產負值。光從資金項算資產,顯然誤導。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固定資產是啥?山川河流自然資源,再加上環境質量。這麼多年,美國儘量用別人的資源,給自己留下的一樣沒少,加上環境保護好了,“固定資產”還更值錢了。
投資權益呢?美國給了別人一堆美元紙鈔,自己成了全世界各地的股東,間接擁有了別處的固定資產,用了別人的自然資源,也把污染留給別人,不算太差的生意吧。今天啥都貶值,就算投資權益也貶了,那也沒什麼,“紙”換來的嘛,而且這“紙”的價值是印“紙”的說了算,真急的是拿着“紙”的那些國家。
最關鍵是無形資產。一個公司的無形資產就是知識產權和品牌。我們常說,一流企業做品牌。啥意思,就是說靠你的牌子,就有人買你的東西,就有人讓你賒帳,別的國家就存你發行的貨幣。這就是比資金更高一級的資產,它叫信譽資產。
從遠說起的話,農業社會的資產主體是土地,誰有土地誰是老大。我們不妨稱其為土地資產。土地資產的最大特點之一是穩定,同時帶來的另一面就是缺乏流動性,搬不了。後來有些地主把地賣了,買了工廠搬進城裡住了,我們不妨把這叫做資產置換。置換來的就是工業資產。通過置換,提高了流動性,不必綁在土地上了。工業資產就是工業時代的生產力,是工業時代資產的主體形式,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同樣有一定的穩定性,但相比土地流動性則提高了些,搬工廠總比搬地容易。國家資產表里,工農業資產大致都可歸在固定資產名下。
到了後來,我們還聽說過知識資產,高科技的知本家們給自己編了這麼一個知本主義的名詞,擱哪兒,咋估值,到現在也沒個定論。
可在這個過程中,有個幽靈一直在晃悠,它的名字叫金融資產,就是錢。打農業社會開始就有,然後在資產表里變得越來越重要,到今天賣白菜的都言必稱華爾街,就是佐證。
跟農業、工業資產相比,金融資產在資產表里歸於資金項下,具有了更大的流動性,隨時可以集合,隨時可以攻擊,隨時可以撤走,隨時可以買地買廠變身成為其他的資產類型,在資產組合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級。所以我們有句俗話說:玩兒大了就是玩兒錢了。
美國“玩兒大了”,所以玩兒的就是錢的遊戲,前面衝鋒陷陣的就是華爾街。要讓馬兒跑,就要給馬兒草。為了讓全世界都掉進美國的金融陷阱中,美國當然要讓華爾街的投行經理們編出一堆的金融產品來替國家也替自己圈錢。美國國策對華爾街的縱容加上華爾街的“把政策用足”,最終導致了今天的金融海嘯。 但充其量只是戰術性失誤,美國幾十年來利用這張金融資本牌把全世界的錢都賺了個夠,最終還把大家都“綁架”到了美元上,戰略上已經是贏家。
前面幾十年美國製造業空殼化的本質是什麼?真象有些評論所說的美國競爭力下降嗎?其實,是一個聰明的資產置換過程,將低流動性的、高資源消耗的、高污染的工業資產置換出去,把無污染的、不耗能的、來之能戰戰之能跑的金融資產變成了美國的主要資產形式。美國藍領是沒工作了,可是1%的美國金融人口替美國掙了25%的家當,失業的美國工人領的救濟都比勤奮的中國工人的工資高,還天天呼吸着新鮮空氣,有啥可抱怨的。看着咱國家的污染和資源損耗,咱恨不得也把製造業全空殼出去,然後就專給東南亞和非洲國家放人民幣高利貸,掙回來的錢發救濟給家裡的下崗工人。要能做到這一步,還不爽死了。
所以說,一個公司或一個國家資產管理的水平,不光是現金,還體現在資產項目的總和以及這些資產項目間的轉換。
美國目前的資產表中,資金項下確實不好看,直接導致了現在的流動性不足危機。可有人算過美國的固定資產和投資權益了嗎?還有,美國的信譽(無形)資產項下有什麼變化呢。當年大家還在關注美國製造業衰落時,美國完成了工業資產向金融資產的置換。今天當大家還在關注金融資產(美元資金)時,美國已經完成了金融資產向信譽資產的轉換。
這個轉換始自70年代美元跟黃金脫鈎。
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的主導地位,各國都同意儲存美元作為儲備金,但美元的發行要以黃金儲備做擔保。這時,可以說美國有了一張金融資產牌。利用這個,美國把製造業置換了出去,把黃金和發鈔權留在了自己手裡。你不服,你也可以去富士山森林或香山植物園召開會議嘛。
然後就是美元發行與黃金儲備脫鈎,批評者說這是把用來擔保美元的黃金保險給去除了,是美國的陰謀。而這個過程的另一個解釋是,黃金被一個比它更有擴張性和更有擔保能力的東西給取代了,這個擔保就是“美國”這個品牌。美國不用黃金,而是用她這個國家的信譽來擔保美元,這就是美國將金融資產向信譽資產轉換的過程。有人說這是美國霸道、美聯儲狡詐。但也有人說這就叫“牛X”。因為最終世界接受了這個方案,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美元至今仍舊是硬通的儲備貨幣,後面就是實力就是信譽資產。你還不服,那你也印鈔嘛,銀行收就行。歐洲人倒是印了,中國人為啥不多存些呢?潛台詞就是寧信美國不信歐洲, 別的就更不信了。
信譽資產比金融資產更虛擬,流動性比金融資產更大,變形性也比金融資產更大,成本更低。有了信譽資產,美國可以隨時將其變形為金融資產對付別人。同時,也可以在信譽資產的支持下,製造出任何武器對付別人。說白了,只要美國說的就是真理,就是標準。
比如一年前開始,突然環保綠色大行其道,谷歌招一堆能源工程師,INTEL要讓產品更綠色、微軟也成了環保公司,咱咋看都跟他們關係不大啊?就算環保,該着急的也不是他們吧?INTEL芯片要更省電,製造時要節能減排,成本不是更高了嗎?而且他們的遊說公司在到處做工作,要形成立法。光是為了人類健康嗎?不能說不是,但也不能說全是。這些大公司的策略就是通過立法,逼迫企業增加環保投入,從而提高成本攤薄利潤,最終就是小公司挺不住了,環保立法就成為了扼殺競爭對手的壁壘。這種事,美國政府全力支持,因為一旦立法,一旦形成標準,這就成為了美國扼殺其他國家企業的武器。產品想進美國市場,美國沒法跟你拼勞動力成本,前一段用的勞工權益這些人權題目效果也不好,那麼編一個更好用的吧,環保就是下一個防守美國市場的壁壘和進攻他國的利器。
把話再說俗點,你跟他玩兒土地時,他跟你玩兒工廠了;你跟他玩兒工廠時,他跟你玩兒錢了;你跟他玩兒錢時,他跟你玩兒信譽、標準了。你也想玩這個遊戲嗎?你有這技術嗎?你有這錢嗎?你有這領導者的地位嗎?回頭業界採納標準,是用你制定的呢還是美國的呢?
美國之所以能處處領先別人一步,不斷創造新的玩法來“涮”別人,憑的就是她的信譽資產為首的綜合優勢,可她的信譽資產到底是什麼呢?大家憑什麼要相信她呢?
是美國的政治制度,是美國的經濟體系,是美國的科研、大學、創新機制,是來自全世界各地人們的美國夢。這些的綜合,就是美國的無形資產,就是她信譽和信心。幾百年來靠着這些,美國成為了世界領導者,美元成為了世界貨幣。看奧巴馬當選了吧,看麥凱恩落敗後雖敗尤榮的講話了吧,也看民主台灣阿扁的折騰了吧,你說你是存美元還是存台幣?
任何一個國家想取代美國的地位,就必須有比美國更優秀的體制和比美元更強大的貨幣。任何一種貨幣想要取代美元,就要給自己的發行找一個擔保。 現在誰能找出個實物能把黃金儲備都做不到的做到,誰能找個社會制度比美國這個破爛制度更勝一籌?
歸根到底,美元、華爾街、投行都不重要,這些只代表了資產的金融形式。重要的是美國的資產根基沒有動搖,而且資產的類型越來越高級,結構越來越優化。幾百年前建立的,讓美國發展到今天的政治體制更沒動搖。從中近期看,美帝國主義暫且還是垂而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