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天然洪水和下泄洪水的差別:
旅居德國的著名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此前接受“希望之聲”專訪時表示,三峽大壩沒有防洪的作用,最新的觀察和研究發現,三峽大壩泄洪的破壞力是自然洪水的25倍。
王維洛引述大陸專家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的程海雲、陳力和許銀山所寫的一篇論文“斷波及其在上荊江河段傳播特性研究”所提出的結論:三峽水庫投入運行後,其下游荊江河段洪水傳播特性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大壩下游上荊江河段(宜昌至石首)洪水總傳播時間由天然洪水的30小時左右最短縮為6小時,速度是天然洪水的5倍,下泄洪水的破壞力就是天然洪水的25倍。
王維洛解釋說,“三峽工程”無論是增大流量,還是減少流量到5千立方米每秒的水平,它都會改變河水的流動本質,形成一種立浪的傳播,有點像海嘯!再往前走,速度是原來的5倍!速度和動能是2次方的關係,破壞力就是25倍。
也就是說,三峽泄洪在很短的時間內增加了下游洪水的壓力,就說明原來的“三峽工程”防洪規劃的所有數據都是錯的。長江兩岸的江堤,無法承受下泄洪水如此大的破壞力,致使大壩下游地區的防洪形勢更加險峻。
---------------
再如,三峽大壩對四川盆地長江上游年降雨量的影響,可以分析過往三五十年四川年降雨量的變化,看看水庫的蒸騰作用是否增大了上游地區的極端天氣,加大了洪災的強度和頻度。直觀講,四川天府之國風調雨順,過去很少鬧天災的地方。
有效分析基於真實的數據,在這方面,中共政府的聲譽基本是負的,假數據太多。
另外用瞬間數據證明三峽對洪水的消峰作用是不全面的。洪水是個累積效應。三峽從6月初就開始騰庫存放水,壩後水位從一百六十多米降到145米,印象中這有幾億到十幾億立方米的水量。所以這一個月累積向下游放的水是遠大於這次上游洪水的量的。
6月29日三峽大壩開始泄洪,當時漢口長江水位是24.48米。至7月2日,江水已經漫上了漢口江灘公園的步行道。至7月3日,江灘公園的步行道的水深已經有約半米。而到了7月7日,漢口長江水位是27.42米,已經超出設防警戒水位2.4米,而比2天前又暴漲了0.8米。這時,江灘公園的步行道的水深已經有約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