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印度當時出家人在旱季集體修行,到了雨季在外面住不方便,乞食也不方便,因
此到了雨季大家就各自找地方,等旱季再回來。佛陀入世傳教以來,由於有許多信
徒是富翁和國王,有了他們的資助,就有了固定的修行場所(如前面提到的祗園精
舍就是其中之一),雨季也有人來送齋飯。於是佛教就改成旱季外出傳道,雨季大
家在一起修行,互相切磋。外出傳道,佛陀吩咐弟子們每條路不要走兩個人或兩個
以上,這樣可以提高傳教的效率。佛陀主張眾生平等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有些
弟子乞食只去富人家,另外一些弟子只去窮人家。佛陀對前面一類弟子說:你們不
能嫌貧愛富,要讓窮人同樣有機會行善。對另外一類弟子則說:他們嫌貧愛富不對,
你們嫌富愛貧也不對,要對所有人一律平等看待。
開始僧團並沒有固定的規矩,初期曾有長老跟佛陀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佛陀說:
還是等有人出了問題再說,否則大家會有不被信任的感覺。此後,每當有人犯了錯
誤,佛陀就事論事訂出一條規矩。戒律就這樣逐漸形成了。
傳道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某些外道嫉妒佛教發展之快,曾收買妓女到佛陀修行
的地方,挺著大肚子鬧事,說是懷上佛陀的孩子,結果可能是鬧的動作太誇張,腰
上的繩子崩斷,一個口袋從衣服裡面掉出來,鬧了一場笑話。
佛陀的一位堂弟曾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想讓佛陀讓位給他,就對佛陀說:你老人家
年紀大了,就把領導大家修行傳道的任務交給我吧。佛陀說:我不攝眾。用現代的
話說,就是:俺不管人,俺只是依法治僧,包括我老人家自己也在法的管轄之下,
違反戒律也要受懲罰,因此你從我這裡也沒有什麼權力好接過去的。事實也是如此,
佛陀為大家訂下的戒律,自己也嚴格遵守,不然何以服眾?有一次,佛陀去化緣卻
沒有搞到一粒米,準備回去時魔王又來搗亂了,誘惑他:回去再走一圈,就有吃的
了。可是即使這樣討來飯食,吃飯的時間也將過了。況且佛陀給大家訂下的規矩是
必須把飯拿回打坐的地方吃,不能邊走邊吃。佛陀拒絕了魔王的誘惑,帶着咕咕叫
的肚子回去了。
這位堂弟幾次明說暗示都沒有打動佛陀,就帶領大約500人搞分裂。智慧第一的
舍利佛長老親自去勸說那些跟隨他離開佛陀的人,最終使大家迷途知返,佛陀的那
位堂弟則羞愧而死。
佛陀晚年,有一個心愛的弟子(須菩提?)在外出傳道過程中被外道打死。這是佛
教和外道對立中最為嚴重的一次事件。
佛陀最後一次外出傳道已經是八十高齡,並且在這一次傳道的路上圓寂,下一次將
要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