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隱私再說幾句觀感 |
送交者: 孟什維克 2011年05月21日19:03:4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慌慌昨日發言,還是沒講到點子上,文學作品評論尤其是樺樹這篇作品,只能指實 評價,因為只有兩個彼此深知的當事人,才知道底線在哪裡,什麼可說,什麼不可 說。 整篇文字中樺樹只說了她可說的,而嚴守了她不可說的,我覺得這完全基於樺樹對 舊友的感覺和判斷。樺樹的道德尺度,也恰恰是建立在自己的真實感覺和判斷上, 事實證明樺樹的判斷沒有錯,湜華默默旁觀了全程,受到了感動並寫了長帖回應,親 切而又自然。 所以固執己見,咬定樺樹揭人隱私完全沒有說服力。兩個從前密友的關係,也與勤 勞灌水與老黑魚編排網友的屬性完全不同,這種類比顯然是牽強附會和荒唐的。 樺樹寫湜華到底對不對?有沒有揭人隱私?道德不道德?唯一客觀的尺度就是湜華的回 應。任何人都無法替代湜華來自下判斷,因為你根本不存在於樺樹和湜華之間三十年的 舊交之中,你的判斷只是局外人的替代臆想。更深一層來講,這裡還存在替代藍本 的問題 ── 假如我是湜華,會產生一種判斷;假如湜華是我,又會產生另一種判斷。 真正有能力做第一種判斷的人很少,因為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的有限,所以兩個藍 本合二為一,就變成用自己替代華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去回應,這是感受藍 本發生了錯位。既然自己的判斷與華的感受完全相反,那你就應該想想這是為什麼? 另外還有一個藍本,是公共道德以及公共關係中的隱私定義。但樺樹的所有作品, 恰恰都與陌生人無關。《湜華,你在哪裡?》敘說的是兩個密友之間的“天寶舊事”, 隱私的界線,完全由可說、不可說的默許來決定,由兩人之間的相知和感受深度來 決定。時光流逝,隱密褪色,近在眼前的敏感事件漸漸變成一幅畫,變成一個遙遠 的柔和的故事,這一切都屬於密友間心靈感應的範疇,與公共關係中的隱私定義無 關。 阿飛昨日講的很好,湜華讀完樺樹的回憶敘說,不但沒有責備樺樹揭露隱私,反而自 己說出了更深的隱私。 所以什麼是隱私,樺樹的作品道德不道德,都不能脫離樺樹和湜華兩個人故交關係的 背景,更不能拋開湜華讀完整部作品後的感受,否則就是越俎代疱、強辭奪理了。 除了湜華的《關於湜華,你在哪裡?》可以作為判據之外,還有湜華最後一封回信,一 公一私兩相參照,我們可以清楚判斷出湜華的明確態度。 “謝謝你文章,基本屬實,沒說我多少壞話:)我已經不是過去的我了,跟過去已 經說了再見。 就此別過吧。都好好過。我不會再回郵件了。” ── 前半段是感謝 和朋友間才有的調侃,後半段是感概蒼桑和珍重道別。曾經蒼海難為水,除卻巫山 不是雲。 另外寫作用不用真名,也是個複雜的問題。亦史亦文,用真名太正常了,更何況 《湜華,你在哪裡?》本身就是一個呼喚,是希望湜華能夠看到的,事實上也正是如 此。問題的實質完全不在真名、假名,而在於作者的存心。用了假名但存心不善, 指桑罵槐,不是司空見慣嗎? 最後不論是真李大興還是假李大興,他說此地“烏煙瘴氣”,這一句倒是很客觀的,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烏龜王八、神仙鳳凰,三界之內,聚會一堂。也正由於 此,我很佩服樺樹游於萬類而無所撿擇的心態。冬青說樺樹的作品感情真摯,有這 句話,其它一切說辭都成了多餘的了。樺樹是萬維的一股清流,不論在五味、在童 壇還是在茶館。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 |
2010: | 楓苑夢客:中國猶太人成了世紀難題 | |
2009: | 劉福祿: 和精神病患者交往的經歷(2) | |
2009: | 霍霍。阿嬌1米65,阿大才1米6。典型的 | |
2008: | 所謂正者,在乎君輕,我重;所謂上善, | |
2008: | 怎麼回事?解放軍和當地政府在地震前一 | |
2007: | 了不起的公民 | |
2007: | 從陳曉絮的死亡談信仰的迫切性 | |
2006: | 紐約姑蘇情(附圖) | |
2006: | 去哪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