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波羅的海(8)- 聖彼得堡(上):彼得大帝&彼得宮 |
送交者: 偶而冒個泡 2011年07月21日18:01:1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聖彼得堡,城市發端於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亞茨島上建立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持續200餘年。1914年改稱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後又命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恢復聖彼得堡舊名。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 “向歐洲敞開的門戶”。在她十八、十九世紀興建的巴洛克古典樣式的街區里,到處都瀰漫着小資不可救藥的浪漫。在這裡人們一不小心就會產生錯覺,這座城市像巴黎,像羅馬,又像威尼斯,是一個集不同氣質為一身的美人。所以,斯大林一直都不喜歡它。聖彼得堡的領袖們,托洛茨基和基洛夫,先後都被斯大林殺害了。聖彼得堡的文學大師們,統統被斯大林辱罵為“娼妓”和“寄生蟲”。 我們來到聖彼得堡後,最迫切想去看的就是彼得大帝為自己建造的避暑行宮——彼得宮(Peterhof),因為這裡是最能顯示聖彼得堡夏日風光的地方。 彼得宮又稱夏宮,位於芬蘭灣畔,距聖彼得堡市區29公里。該宮是歷代沙皇郊外別墅。系彼得大帝1710年建造,占地800公頃,建築豪華壯麗,被人稱為“俄羅斯的凡爾賽”。該宮由上花園、宮殿、下花園三部分組成。下花園共有150多個噴泉、2000多個噴水柱。 (此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從上花園的正門進入彼得宮,一片開闊的綠地和一個巨大的水池展現在眼前。綠地和水池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奶黃色的兩層樓宮殿,這就是彼得大帝的行宮。 宮殿的裝飾很有特色,樓頂和屋檐上鑲有許多精美的雕刻,窗戶與窗戶之間還有許多陶製的浮雕。彼得宮內部的豪華並不亞於冬宮和葉卡捷琳娜宮,樓梯和牆壁已算得上金碧輝煌,加上天花板上充滿宗教色彩的油畫,更顯得氣勢磅礴。華麗房間裡的古典式家具、名貴的瓷器,還有那些彼得大帝夫婦曾經使用過的生活用品,將歷史的滄桑歲月不經意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宮殿內有一中國廳。該廳採用了真正的中國漆屏風和家具,充滿東方情趣。由於彼得宮內不允許拍照,在這一集裡讓我們集中關注宮殿的外景,在以後的續集裡我們會看到充分的室內輝煌。
天氣晴朗無比,萬里無雲。我們在驕陽下排隊等候進入宮殿。 因為我們在的兩天都是這樣晴朗的天空,我幾乎以為彼得堡原本就經常是這樣的天氣了。後來才聽說聖彼得堡是個雨城,由於近海多水,一年365天,只有60天是出太陽的。感謝上帝,在我們在聖城的日子裡,每天都給予我們明媚的陽光。 傳說彼得宮最早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後來彼得大帝又專門邀請法國建築師和藝術家,以法國凡爾賽宮為藍本加以改進。彼得大帝親自修改圖紙,甚至還親臨工地。葉卡捷琳娜二世繼位後,再聘請意大利建築師擴建,使彼得宮的規模更加宏大,建築風格也更趨多樣化。應該說這是沙皇時代俄國歐化進程的一個標誌。
17-18世紀交替的年代,中國和俄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兩個名彪史冊的皇帝。一個是中國的康熙,一個是俄國的彼得。這兩個人具有極為相似之處。然而,兩人對後世的影響卻大相徑庭。 彼得比康熙小18歲,10歲那年被擁立為沙皇,也是經過7年,在17歲那年統領由他組建的“少年團”擺脫了同父異母姐姐女大公索菲婭攝政的挾持,把這位兇殘的女大公關進了修道院,才真正行使皇權。 康熙前期的政策是明智的,輕徭薄賦、“恤商”、允許私人開礦、廢止禁海令,促進了經濟發展。然而,康熙沒有也不可能絲毫觸動舊有生產關係和國家體制,這位明君依舊是個封建之君。就在廢止禁海令32年之後,他又重新下達了禁海令,一度開啟的帝國大門,又被他轟然關上,關上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彼得性格粗獷,甚至兇殘無情,他處死了反對改革的“太子幫”頭頭、自己的親生兒子阿列克塞。這正如馬克思所說:“彼得大帝用野蠻制服了俄國的野蠻”。 儘管康熙與彼得有着如此之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因為他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中俄兩國在其後的一百年中,卻出現了迥異的巨變。可以說,彼得大帝是俄國旭日東升前的曙光,而康熙大帝雖創出一個康乾盛世,卻終究是落日前的輝煌。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近2米高!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 (此圖片來自網絡)
彼得對實用技術有着瘋狂的熱情,辦公室里有木匠、石匠、鐵匠的全套工具,一生精通12種手藝,甚至化裝成一名留學生,到荷蘭和英國去學習造船技術、船舶設計和數學理論。為了破除貴族世襲制,彼得親手制定了14級的官職等級表,規定了每一級的知識、能力、貢獻的標準。他任命的總檢察長兒時曾是豬倌出身,賣過肉餅作過馬夫的緬什科夫成了陸軍元帥。 坦率地說,為了寫這集聖彼得堡遊記,我看了一些彼得大帝的生平資料,其中《彼得大帝》一書是這麼概況彼得大帝的: 他對一切知識都感興趣,他想把一切先進的知識迅速地灌注到自己臣民的頭腦中。雖然精力充沛,才智過人,但是他並不妄自尊大,他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從歐洲網羅最聰明的人為己所用,他是一個典正的智者。彼得大帝留下的不是貧困和苦難,他把他勞動創造的巨大財富——力量和榮譽留給了他的臣民們。他讓人們熱愛自己的國家,讓敵人恐懼。如果說俄羅斯是一條不馴的河,那麼彼得大帝就是引導這股河水順利奔向澎湃海洋的治水者。自彼得大帝始,俄羅斯的濤浪開始衝擊世界。
有趣的是,雖然彼得大帝身高2米,我們在宮殿內彼得大帝的臥室內見到的睡床卻並不比一般的床長且擺滿枕頭。導遊解釋說:彼得大帝習慣每晚吃得很遲也很多,躺着睡感覺胃不舒服,所以都是靠着枕頭坐着睡覺的。這張是在葉卡捷琳娜宮內拍到的彼得大帝的行軍床。呵呵,看來彼得大帝對睡覺的要求比我這個草民還低。 夏宮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不是彼得的皇宮,而是下花園。沿着上花園的台階信步而下,就到了遼闊無比的下花園。下花園的最大特色是噴泉和鍍金雕像。遍布於綠樹叢中和草地上的150多個噴泉的2000多個噴柱,不停地向藍天噴放出耀眼的水珠和水柱,五顏六色,千姿百態。
宮殿腳下的運河宛如一道利劍,直插入波羅的海。看來建造聖彼得堡作為“瞭望歐洲的窗口”的初衷,已不再能夠滿足彼得大帝的勃勃雄心。在他不斷的推動下,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彼得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他的政績使得今天的史學家們一致認為,這位早在18世紀就能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着那個方向推進的君主,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噴泉四周分布着許多鍍金的精美古希臘、羅馬雕像,都是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
二戰中德國占領下的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當時的名稱),彼得宮亦難逃厄運,她遭到德國部隊有計劃的破壞。而蘇聯的工匠藝人們根據史料繪圖,幾乎是奇蹟般地將她從灰燼恢復到今天我們看到的光芒四射的建築整體。
背景中的大宮殿是一座宏偉的兩層建築物,始建於1714年。大噴泉群,沿七層梯級向下,近60個噴泉噴出一道道水柱,互相交織着,濺起一陣陣水霧,匯聚成瀑布一瀉而下,流到梯級下的大水池。
這些噴泉都出自彼得大帝的手筆,他當時大膽地提出將附近Rossha 高地的水源引來供給噴泉,在園內建立一套周密的循環系統,保證整個夏季噴泉源源不斷,永不枯竭。在短短的8個月中,一條長達20公里的水渠挖成,俄國傑出的水力工程師運用了最簡單的落差原理,使得當時的主噴泉水柱就已高達20多米。
半圓形水池正中立着金色的大力士 Samson雙手用力掰開獅子的上下顎,泉水從獅子口中噴出,直指藍天,氣勢磅礴。在瑞典的國徽中有獅子形象,所以這座雕像象徵了俄國在對抗瑞典時著名北方戰役的大捷。
由於緊鄰芬蘭灣,這裡的風很大,噴泉水花四濺,就着風勢出乎人們意料地灑向周圍。明媚的陽光下水池中呈現中祥瑞彩虹。周圍的人群爆出一陣陣喝彩聲,可是還來不及拍照鏡頭很快就沾滿了水霧。
想在一天中看完近150座噴泉,20多座宮殿建築是不可能的。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對彼得宮的造訪就此匆匆結束。沿着運河我們前往碼頭搭船去涅瓦河畔的冬宮。
很快,我們登上遊船,一路平穩。
從芬蘭灣轉入涅瓦河後,兩岸風光無限。彼得保羅要塞,也就是本帖開始提及的要塞,始建於1703年,也是聖彼得堡城市誕生的日子。彼得堡人也都認同“先有彼得保羅要塞,後有彼得堡”的說法。我們之後也會前往參觀。
聖彼得堡見證了俄羅斯成長為海上大國的歷史。在瓦西里島的岬角,南北呼應地矗立着兩個紅色燈塔。柱子上綴滿了青銅船頭,顯得有些猙獰。導遊告訴我們:這是來自古羅馬的風俗,把敵軍的船頭砍下來,裝飾在柱子上,以示慶祝。我想這點多少展示出這個民族強悍兇狠的一面。
(文中部分史料摘自網站)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EmitEht:博士大多是假的 | |
2010: | 2元一天的女子宿舍(ZT) | |
2009: | 民運人權鬥士是否應該抗議一下?不過, | |
2009: | 我回來了。不過 | |
2008: | 大宗師傅可能沒有學過統計,所以沒有明 | |
2008: | 天涯:千瘡百孔的愛——說說張愛玲和她 | |
2006: | 隱秘印記 | |
2006: | 細節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