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曰信而好古,佛家讲信为道源功德母,这些都是信。又夫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此三畏,也是以信为前提,广而言之,但有所信或不信,方有所为或不为。
信分为智信或迷信。单纯的信是一种判断,复杂的信包含推理,深邃、超越的信,需要洞见和智慧。这是由理性而产生的信,另外还有由情感而产生的信,爱什么而信什么,爱谁而信谁,等等。虽然由情意所生的信比较不可靠,但由理性所生的信未必就那么可靠,因为判断有对错、推理有局限。
信之中包含理性和情感的双重元素,是常规意义上所说的信仰,比如宗教信仰,又依理重于情或情重于理而有差別。而论语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一位教徒之于宗教,最重的承诺,亦无过于朝闻夕死四字而已。
可见说中国人无信仰,是一种信口开河,仰之弥高之外,还会有另外的“仰”吗?穷且弥坚之外,还存在更决断的“信”吗?所谓中国人无信仰,仅仅因为信仰二字,它的内涵已被预设而已。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内涵预设的错误,可能导致概念的误读 ------ 比如我们说中国人无宗教,但却不能说中国人无信仰,除非你把信仰定义为宗教信仰,而这样的定义,等于用宗教侵蚀了信仰这个概念。
无疑谓之信,有疑谓之惑,破疑谓之智。由是观之,信,可以是愚之因,也可能是智之果。所以信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准则,它的意义是确定的;但信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它的意义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没有具体的分析和诠释,无法判断信的是非与真妄。
有信仰乎?无信仰乎?这样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或一个文明,是如何信仰或者如何不信仰的。迷信是最低的,智信是最高的,但仅仅从信仰二字,我们无从判断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