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跟帖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送交者: 三月梅 2008月07月16日20:06:44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故事讲的真好。浅显易懂,道理深刻。我常被一个井蛙 于 2008-07-16 19:18:34
問:第一個問題,請問如何做到「不見別人過失,所有原因都在自身修性不夠」?
答:如果真的是不見別人過,那你就有嚴重的問題了,什麼問題?白痴!怎麼一般人好壞善惡你都不知道。這個「不見別人過」意思很深,不要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不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嘴上,是這個意思。如果真的都見不到,你不是白痴是什麼?所以要懂得這個意思。真正修行人,看到別人過失,不去計較他的,所謂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沒有?他在那裡示現,我已經看到了。如果自己有他同樣的過失,甚至於自己有過失跟他雖然不同,你要認真改過自新。常常反省我自己有沒有過失?跟他同一類的、不同一類的,只要知道過失就要改過,這就對了。這個示現過失的人,對我們來說那是我們的善知識。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就沒有想到自己有過失,看到他立刻就想到自己,回光返照。這個示現過失的人,對我自己來講他對我有恩德,他提醒我,這叫善學、會學。會學的人,到處都是老師,到處都是善知識;不會學的人沒法子,他不懂,不知道回光返照。




http://www.amtb.tw/21/21-392-01.xml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问:古大德要求我们不见他人过,若在日常见到同修有毛病,请问是否应当给予提醒?

  答:这是道义,应当提醒他、帮助他,但是要有智慧、善巧。提醒、规劝别人时,最好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会令他感到难为情,也会伤害他的自尊。(净空法师著《学佛问答》)


  问:我认识一位老修行,但他不断的犯戒造业,请问我是否应该继续替他掩饰?

  答:你最好把这件事忘记,就是无量功德,会得清净心。若放在心里,你想一次他犯戒,就是自己犯一次戒;想他造一次业,就是自己造一次业。他在身口上造业,你在意地上造业。惠能大师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能做到这一句,这一生道业会成就;常将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就毁了自己的前途,来生决定堕三恶道。你心不清净,没有什么掩饰不掩饰,这是自己严重的过失。(出处同上)

  问:为什么现在一万个念佛修行人,只有两、三个才能往生,连下品下生都没有分(部分节录)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修一个纯善的心。《十善业道经》上佛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观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给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所以我常常劝同修,恶人、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碍;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介绍,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佛号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具足善人的条件。经上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够得上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心里头一丝毫的不善都没有,这个人决定往生。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把世间不善放在心上?这是绝大的错误,别人不善与我何干?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们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恶业。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谓“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两、三个人往生”,那两、三个人是善人,心纯善、口善、行善,他没有不善,所以他的条件具足,这样才能往生。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绝对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头,把自己的善心破坏掉了;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头里面到处说,把我们的善行破坏掉了,这个很可惜!我们要常常记住禅宗六祖惠能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了不起!常常见世间过,往生就成了问题;几时训练到我不见世间过,世间人没有过,过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们往生才有把握。(出处同上 21-90-73)

  我常看到某佛教刊物,批评别人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怎么不见对方答辩?

  最近几年,因为自己的工作比较忙,很少看其他的刊物,不知道所说的内容,故难以奉告。不过照理讲,佛教的刊物,应该只谈佛法,或者是护教的言论,关于恶性批评的消息,就不应该发表。而我们修持的对象是身、口、意,若使这三业清净,才能远离烦恼,得大自在,否则,一天到晚,是是非非的,那修的是什么行?不管批评的对不对,总是属于意气用事,与佛法是不相应的。这种行为,在他来说,以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殊不知正是暴露他的弱点。

  俗语说:‘闲人口里出是非’,因为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会‘言不及义’,为了满足个己五欲的享受,又没有别的技能,只有打听别人的是非,达到利己的目的,若是稍有道心的人,那是不会这样做的!昔孔子适周见老子,辞去,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他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学佛!

  人非圣贤,总难免有点过错,如果观念正确,可以向对方善意的建议改正,以杜绝后患;但恶意的批评,除了增加自己的罪业,与事实毫无补益。我们做佛弟子的,处处要律己,多做些反闻反观的工作,假使个人的言行合乎规律,团体也就健全而有光彩。

  至于答辩与否,须视当事人契机而定。答辩可以说明事理的真相,使对方由衷的信服。百丈禅师说:‘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所以不辩乃无言说法,也是对付无赖之徒的妙著。我至诚的希望全体的佛教徒,谨遵教典,作大佛事,虽有不肖,亦莫可奈何。(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问:出家人受戒后,并无照戒律所行。每日恶口恶意不知犯过多少戒律。此种出家人,佛在世时释尊称做‘狮子虫’欲论此类将来是否能往生?(颜宽文)

  答:出家人如何,暂且不论;在家居士受戒者,几如过江之鲫,能守戒而不恶口恶意者,岂尽是耶。我但守‘不见出家人之过’一戒,益在我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0%(0)
0%(0)
      很有道理。贪,嗔,痴,慢里的“慢”是指什么呢?  /无内容 - 井蛙 07/16/08 (182)
          奥,是这样。听上去我好像是一条都不少。我觉得 - 井蛙 07/16/08 (172)
            蛙姐过奖了,您有心多了解,就会发现佛法不离世间觉 - 三月梅 07/16/08 (209)
              我们生的都是一样的病,所以才会生在同一个星球,同一个时代 - 三月梅 07/16/08 (183)
                宝珠, 生病,治病, 医生。。。讲得好。我估计 - 井蛙 07/17/08 (155)
                  蛙姐好,:) - 三月梅 07/17/08 (16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Should I do this? (I)
2006: 揭批一下 “中西家庭生态比较”
2004: 天才少年辍学中科院
2004: 海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