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送交者: 三月梅 2008月07月16日20:06:44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故事講的真好。淺顯易懂,道理深刻。我常被一個井蛙 於 2008-07-16 19:18:34
問:第一個問題,請問如何做到「不見別人過失,所有原因都在自身修性不夠」?
答:如果真的是不見別人過,那你就有嚴重的問題了,什麼問題?白痴!怎麼一般人好壞善惡你都不知道。這個「不見別人過」意思很深,不要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不能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嘴上,是這個意思。如果真的都見不到,你不是白痴是什麼?所以要懂得這個意思。真正修行人,看到別人過失,不去計較他的,所謂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沒有?他在那裡示現,我已經看到了。如果自己有他同樣的過失,甚至於自己有過失跟他雖然不同,你要認真改過自新。常常反省我自己有沒有過失?跟他同一類的、不同一類的,只要知道過失就要改過,這就對了。這個示現過失的人,對我們來說那是我們的善知識。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他,就沒有想到自己有過失,看到他立刻就想到自己,迴光返照。這個示現過失的人,對我自己來講他對我有恩德,他提醒我,這叫善學、會學。會學的人,到處都是老師,到處都是善知識;不會學的人沒法子,他不懂,不知道迴光返照。




http://www.amtb.tw/21/21-392-01.xml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問:古大德要求我們不見他人過,若在日常見到同修有毛病,請問是否應當給予提醒?

  答:這是道義,應當提醒他、幫助他,但是要有智慧、善巧。提醒、規勸別人時,最好沒有第三者在場,否則會令他感到難為情,也會傷害他的自尊。(淨空法師著《學佛問答》)


  問:我認識一位老修行,但他不斷的犯戒造業,請問我是否應該繼續替他掩飾?

  答:你最好把這件事忘記,就是無量功德,會得清淨心。若放在心裡,你想一次他犯戒,就是自己犯一次戒;想他造一次業,就是自己造一次業。他在身口上造業,你在意地上造業。惠能大師言:‘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如果能做到這一句,這一生道業會成就;常將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就毀了自己的前途,來生決定墮三惡道。你心不清淨,沒有什麼掩飾不掩飾,這是自己嚴重的過失。(出處同上)

  問:為什麼現在一萬個念佛修行人,只有兩、三個才能往生,連下品下生都沒有分(部分節錄)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修一個純善的心。《十善業道經》上佛教我們“晝夜常念善法”,三福是善法;“思惟善法”,想善法;“觀察善法”,行善法。又教給我們,“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所以我常常勸同修,惡人、惡事絕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就不善,心不善往生就成障礙;因為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跟我們介紹,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佛號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所以我們必須要具足善人的條件。經上常說“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要夠得上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心裡頭一絲毫的不善都沒有,這個人決定往生。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把世間不善放在心上?這是絕大的錯誤,別人不善與我何干?我又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口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造惡業。由此可知,李炳南老居士所謂“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三個人往生”,那兩、三個人是善人,心純善、口善、行善,他沒有不善,所以他的條件具足,這樣才能往生。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要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裡頭,把自己的善心破壞掉了;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口頭裡面到處說,把我們的善行破壞掉了,這個很可惜!我們要常常記住禪宗六祖惠能的教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兩句話了不起!常常見世間過,往生就成了問題;幾時訓練到我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沒有過,過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我們往生才有把握。(出處同上 21-90-73)

  我常看到某佛教刊物,批評別人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怎麼不見對方答辯?

  最近幾年,因為自己的工作比較忙,很少看其他的刊物,不知道所說的內容,故難以奉告。不過照理講,佛教的刊物,應該只談佛法,或者是護教的言論,關於惡性批評的消息,就不應該發表。而我們修持的對象是身、口、意,若使這三業清淨,才能遠離煩惱,得大自在,否則,一天到晚,是是非非的,那修的是什麼行?不管批評的對不對,總是屬於意氣用事,與佛法是不相應的。這種行為,在他來說,以為抬高自己的身價,殊不知正是暴露他的弱點。

  俗語說:‘閒人口裡出是非’,因為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才會‘言不及義’,為了滿足個己五欲的享受,又沒有別的技能,只有打聽別人的是非,達到利己的目的,若是稍有道心的人,那是不會這樣做的!昔孔子適周見老子,辭去,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他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還談什麼學佛!

  人非聖賢,總難免有點過錯,如果觀念正確,可以向對方善意的建議改正,以杜絕後患;但惡意的批評,除了增加自己的罪業,與事實毫無補益。我們做佛弟子的,處處要律己,多做些反聞反觀的工作,假使個人的言行合乎規律,團體也就健全而有光彩。

  至於答辯與否,須視當事人契機而定。答辯可以說明事理的真相,使對方由衷的信服。百丈禪師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所以不辯乃無言說法,也是對付無賴之徒的妙著。我至誠的希望全體的佛教徒,謹遵教典,作大佛事,雖有不肖,亦莫可奈何。(知義法師著《初機學佛決疑》)

  問:出家人受戒後,並無照戒律所行。每日惡口惡意不知犯過多少戒律。此種出家人,佛在世時釋尊稱做‘獅子蟲’欲論此類將來是否能往生?(顏寬文)

  答:出家人如何,暫且不論;在家居士受戒者,幾如過江之鯽,能守戒而不惡口惡意者,豈儘是耶。我但守‘不見出家人之過’一戒,益在我矣。(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0%(0)
0%(0)
      很有道理。貪,嗔,痴,慢里的“慢”是指什麼呢?  /無內容 - 井蛙 07/16/08 (182)
          奧,是這樣。聽上去我好像是一條都不少。我覺得 - 井蛙 07/16/08 (172)
            蛙姐過獎了,您有心多了解,就會發現佛法不離世間覺 - 三月梅 07/16/08 (209)
              我們生的都是一樣的病,所以才會生在同一個星球,同一個時代 - 三月梅 07/16/08 (183)
                寶珠, 生病,治病, 醫生。。。講得好。我估計 - 井蛙 07/17/08 (155)
                  蛙姐好,:) - 三月梅 07/17/08 (16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Should I do this? (I)
2006: 揭批一下 “中西家庭生態比較”
2004: 天才少年輟學中科院
2004: 海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