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不一樣的。
送交者: Box 2009月05月11日12:56:45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謝謝匣子轉帖,jty 於 2009-05-11 06:43:40
李漁的“比”,關乎人當下快樂或痛苦的心態;而見賢思齊的“比”,關乎人的理
想和追求,兩個處在不同的心理層面,後者是積極健康的。但既便是後者,也一樣
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快樂或痛苦,一樣需要“比的智慧”。李漁所說的“比”,
一言以蔽之,就是教會人在逆境中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李
漁才講“故善行樂者,必先知足。二疏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辱不殆,
至樂在其中矣。”並非教人固步自封。

中國古代的教育不是一種支離破碎的教育,而是一種系統完整的教育,比如彩虹轉
帖的《弟子規》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論語》云:“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受過這種做人教育的人,是不可
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所以李漁最後總結這三條,都和人的進取精神有關 ──
“凡人一生,奇禍大難非特不可遺忘,還宜大書特書,高懸座右。其裨益於身者有
三:孽由己作,則可知非痛改,視作前車;禍自天來,則可止怨釋尤,以弭後患;
至於憶苦追煩,引出無窮樂境,則又警心惕目之餘事矣。”

至於如何教會孩子“比的智慧”,首先不是個言說、宣講的問題,從前天下饑荒百
姓餓死,皇帝知道了就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呢?現在的小皇帝也是如此,所以我
才講要孩子自己去親身體驗各種生活,這才是他人生的真正財富,他才有可能真正
品味出“比”的滋味。


.
0%(0)
0%(0)
      自心不迷,比較何妨? :) - layworld 05/11/09 (213)
      講得好:) - jty 05/11/09 (197)
    對所求積極進取,對所得知足常樂, - Box 05/11/09 (283)
        我同意,要講也要看怎麼講。 - Box 05/11/09 (19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很多意見很中肯,非常感謝!
2007: 夾在父母和老公之間
2006: 好爸爸勝過100個教師
2006: 聊聊打屁股
2005: 介紹俄國作家契柯夫
2005: 契訶夫:萬卡
2004: 致奉《哈佛女孩》為聖經的父母的一封公
2004: 經典就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