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明(文化)”中唯一沒有對“絕對觀念”追求的傳統文化。其他的三種文化,如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和希臘文化,都有對絕對觀念,如哲學上的本體(本源)的討論,宗教中的上帝,的探討和追求。
2.從哲學的認識論的角度看,一個人和一個集體或整個人類的認識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個過程而且類似(黑格爾歷史哲學)。
3.在哲學的本體論意義上,如果讀老莊的書,或魏晉玄學郭象,裴頗,王弼等的“崇有”和“貴無”的“有與無關係”的討論,都不難得出中國古人對宇宙的探討,沒有脫離“物”的局限。因為“無”的概念,來自與“有”,中國的思想家可以質疑“無”,就像質疑“有”一樣 - 它們都是以“物質的存在”為基礎的。中國的思想家不會追問“如果是盤古開天地才有了世界,那麼盤古是從哪裡來的?”,“如果可以質疑“有”,也可以質疑“無”,那麼“有與無”不就是互相相對而對立的一對兒嗎?那麼它們的‘基礎’又是什麼呢?”等這類的問題。用牛頓的疑問叫(在發現了萬有引力後),“那麼是誰推動了星球的運轉呢?”
4.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本源,或哲學本體,的思考,沒有脫離“相對主義”的範疇。因為任何物質,只要是時空維度下的存在,都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因而也是相對的,可變化的。
西方宗教和哲學家所追求的“絕對觀念”,是人類思想的“絕對與無限”的本質(見<論範例>)所表現的追求。這個追求在宗教和哲學兩個方面,要求找到“永恆,完美,絕對真理”,它是人類終極對美好的想象,最徹底的榜樣,根源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這種追求使人無比堅定,使人感覺到自己追求的崇高與偉大非同一般,擁有一種超越世俗,眾生,在天堂之上,與上帝同在,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