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副研胡研《华佗传》 |
送交者: 亦明_ 2020月05月23日09:28:0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揭开中国反伪帮大将李力研的“博学”面纱 由 亦明_ 于 2020-05-23 09:24:47 |
二、李副研胡研《华佗传》
李力研《古今“华佗”伪劣考》一文分为四节:一、说在前面的话;二、古代华佗之本面;三、我们对华佗之疑问;四、古代华佗神话本质。在第一部分,李力研把自己攒这一章的目的说得非常清楚:
“古代的华佗,本身就是个神话故事,而且是一个窜入中国历史中的印度神话故事。无论柯云路如何将胡万林包装成‘当代华佗’,这种神话的实质都不会消除。相反,越是将之称作华佗,华佗的这种神话性质就更加突出。 “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将这两个‘华佗’一并清算。清算的结果,自然是使柯云路先生的‘历史学’努力再次白费。”【17, p.390】
而其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把“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国志今译》”中的《华佗传》,大约四千字,全部攒进书中,其借口是“考虑到读者对古文阅读的困难”。其实,《华佗传》全文明白如话,李力研之所以选择抄录白话译文,第一就是因为他本人对文言文不通,第二就是白话文的字数多,抄录白话译文能够多“攒”一、两千字。(注:李氏第八章的总字数不足一万二,其中引文占一半以上。)
1、医盲问医
只有到了第三部分,即“我们对华佗之疑问”,我们才能见识到李论家的真实水平。而他所谓的“疑问”,与方舟子后来“批判中医”的招术几乎一模一样,那就是对着“文本”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可惜的是,即使如此,李力研也只能勉勉强强凑成七个“疑问”。这是他的第一“疑问”:
“一是李将军妻子让别人从腹中掏出的那个死胎竟然一尺来长,妇人居然自己无觉,别人也看不出肚子之大。只有华佗一人可以根据‘脉象’而得知。这真是天底下的笑话。一尺长的孩子,不管死活,应该说也有几斤,妇人的肚子必定会因此而隆起。显然这是个捏造的故事。细细看,这个捏造的故事,有很多不符实情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死了上‘百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孩子,竟然是‘干枯而附着’在了妇人的脊上。显然,华佗先生连基本的解剖学知识是完全没有的。关键是‘一尺长’的孩子,妇人竟然没有基本的外形。”【17, p.398】
这是《三国志·华佗传》中的相关文字: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馀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旣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18, p.802】
所谓“华佗传”,其实是《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九》,正式标题是《方技传》。这一卷总共记载了五人,华佗排在第一。而在“华佗传”中,陈寿总共记录了16个病例,“李将军妻”是其第15个病例。李力研为什么要读到第15个病例之后才会产生第一个疑问呢?答曰:他本来就从《华佗传》中看不出个子午卯酉,只是觉得这个例子字数最多,因此最容易找到滹漏。其实,《华佗传》的第一段就说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它相当于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而其成分却不为今人所知,所以,反伪斗士要打华佗的假,最明显的靶子就应该是它。确实,当科学纳粹二代主子方舟子后来继承李力研的遗志攻击华佗时,他就是拿麻沸散开的刀。【19】那么,为什么李力研当初对如此显眼的“伪科学”毫无“疑问”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有眼不识泰山”。
其实,李力研何止是不识泰山,他实际上连送到眼前的金镶玉也不认得。这是《华佗传》记载的第一个病例: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日:‘胎巳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18, p.799】
李力研但凡懂得一点儿中医,都会对这个病例产生这样的疑问:“在左则男,在右则女”有什么中医学根据吗?死胎是男是女与下什么药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他之所以在对华佗找茬之际对这个“梗儿”一言不发,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无知——彻底的无知。这是中医人士评论此病例:
“本案给后人的启示有二:一为诊脉可知胎儿生死;一为胎儿在母腹的位置‘在左则男,在右则女’。前者易知,因胎儿正常,其脉滑利正常;胎儿已死,于母则为疾、为积块,故其脉当涩、牢或兼其他病脉。而以胎儿在母腹中的左右位置分男女则未必如此肯定。史志华佗即有此法流传,临证者不妨试用,总结,决其真伪。”【20】
图四:有眼无珠,买珠还椟 尽管李力研对着《华佗传》披沙沥金般地制造“疑问”,但他却该文卷首的最可疑之处视若无睹。
其次,李力研之所以会对《华佗传》的第十五个病例发难,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常识”:“一尺长的孩子,不管死活,应该说也有几斤”,孕妇本人怎么会毫无知觉呢?还需要华佗来告诉她?而李斗士的这一“疑问”,暴露出了他的“常识”就是“无知”:即使他对汉尺只有今尺的七、八分这一事实茫然无知,他总该知道《三国演义》说关云长身高八尺吧?难道他真的以为关羽2米66? 图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要不尺下问 李力研在质疑《华佗传》之时,显然不知道汉朝的尺到底有多长,所以他对其中所说的“长可尺所”斤斤计较。(截图来源:【21】。)
其实,即使我们全盘接受李斗士的假设,即“一尺长的孩子,不管死活,应该说也有几斤”;甚至连他说的“妇人的肚子必定会因此而隆起”也一概当真,我们也不能像他那样得出“这是个捏造的故事”的结论。因为即使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妇人怀有几斤重死胎(石胎)而不自知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例如,1973年,有报道称,一名五十岁的妇女怀有三斤重石胎长达22年。【22】1978年,另一份报道称,江苏一农妇身怀一石胎长达36年,期间还曾怀孕生下二儿三女。【23】显然,对于反伪斗士李力研来说,这些病例都是“捏造的故事”。可惜的是,不仅中国的医生喜欢捏造故事,外国的医生也是如此。1987年,美国南加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们报告说,一位66岁的洪都拉斯妇女在过去29年间腹中一直怀有一个直径大约20厘米的石胎。【24】1988年,泰国清迈大学的一组医生报告说,一名60岁妇女怀有一个直径约20厘米、重约一公斤的石化死胎长达28年。【25】2000年,也就是在李力研打假华佗两年之后,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的一组医生将一个近两公斤重的石胎从一个妇女的腹中取出,她怀有这个石胎长达18年。【26】无一例外,这些妇女都对自己肚子里怀有石胎一事茫然不知。 图六: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2000年,也就是在李力研打假华佗的两年之后,巴西一份医学刊物报道一个妇女腹中怀有20厘米、重1890克的石胎达18年而不自知。一般来说,妊娠失败后,死胎留在母体后有五种可能的结果:石化(lithopedion)、干尸化(mummified)、脂肪化(adipocere)、骨骼化(skeletonized)、脓化(suppurate)。【27】《华佗传》中华佗所说的“死胎久枯”应是指“干尸化”或“骨骼化”。
李力研对医学的无知,从他的“疑问三”中也可看出:
“三是广陵太守陈登肚子里的能有‘几升’‘红头生鱼片’式的虫,这种病我们至今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不是蛔虫。除此之外,还能是什么? 显然这是故做险要,突出华佗的神异。”【17,p.399】
也就是说,李硕士以为,人体寄生虫只有蛔虫一种,所以如果陈登吐出的不是蛔虫,那这个故事一定是编造的。而事实是,中医界人士早就怀疑陈登所吐为姜片虫。【28】这是在李力研发问之前三年一篇文章中的话: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华佗传》记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华佗诊断说:‘府君胃中有虫敷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陈登服药后,‘吐出二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华佗不信怪力乱神,所以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名称把寄生虫称为‘蛊’。显然,陈登吐出的‘半身是生鱼脍’之虫正是屈大均所说的‘吐出生鱼’之蛊。这种半身似生鱼的赤头寄生虫,今人研究认为即旧所谓‘赤虫’今称为‘姜片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29】
也就是说,反伪帮的反伪,几乎无一例外地始于无知、终于无知:因无知而轻易质疑,因无知而妄下结论。
2、史盲论史
如果说李力研的第一疑问暴露出了他的医学(包括中医和西医)知识极为贫乏的话,那么他提出的第二个疑问就暴露出了他对史学的无知,以及阅读能力的低下。这是他的疑问二:
“二是华佗故意与曹操做对,根本没有道理。最让人怀疑的就是偏偏在给曹操看病时才想起了自己离家时间太长,而且死活要回家一趟,并一去不返,闹着很大的意见,陈述的理由竟然是自己的老婆病重。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仍有破绽,即他给别人看病手到病除,甚至手不到病就除,结果自己的老婆他就要说病重不治,显然这里就会将华佗的名声搞臭,即只给别人看病而看不了自己老婆的病。故事在这里捏造的太不圆滑。这倒像现在的各种气功大师,他什么都能,无所不能,可以给任何人看病,就是看不好自己的病,也看不好和他认识的同事亲属的病。华佗故意不给曹操治病,这在哪个朝代也说不过去。每每是医生能给皇上治病而感到无上的光荣才对。唯有他故意不治。这不符合中国的历史情况和基本的礼教制度。”【17,pp.398-399】
李力研的这个疑问针对的是《华佗传》中下面这段话,它紧接“李将军妻”那一段: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勑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18, pp.802-803】
首先,根据这段话,根本得不出华佗是“故意与曹操做对”这个结论,因为华佗不肯给曹操治病,很可能是由于他知道自己对它无能为力;或者,如传中所说,是“厌食事”——译成白话就是“厌恶吃伺候人的饭”。其次,华佗既没有说自己的老婆“病重不治”,也根本不会在乎自己因为说出那样的话而被“名声搞臭”,因为他已经“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了。第三,李力研断言“每每是医生能给皇上治病而感到无上的光荣才对”也是出于无知。因为《三国志》虽然称曹操为“太祖”,但事实是曹操从未称帝,死前四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18,p.47】而据《华佗传》,华佗死在曹操爱子曹冲之前,所以曹操才会发出“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之叹。【18, p.803】据《三国志·魏志·卷二十》,曹冲死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18, p.580】——那年六月曹操才刚刚当上丞相。再者说,太医虽然地位高,名气大,但他们整日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稍一失手,就有掉脑袋的危险。明朝马皇后之所以在临终之时拒绝服药,就是怕朱元璋怪罪太医治不好病而砍他们的头。【30】所以,即使真的有医生以“能给皇上治病而感到无上的光荣”,那也绝不可能是“每每”。
其实,李力研如果看过《三国演义》的话,就不会发出这样无知的疑问了。曹操得以成势的基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亦即将汉献帝玩弄于股掌之上。所以,他在当时就有“汉贼”之称——《三国志·周瑜传》就有这样的记载:“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8, p.1261】也就是说,曹操在死前就已恶名在外。也就是因为如此,《三国演义》编造了一个华佗要给曹操作开颅手术因此被杀的故事。此事虽然不知真假,但华佗讨厌甚至痛恨曹操却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他躲着曹操,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实际上,李力研之所以会发出这些无知的疑问,并非完全是出于无知,而是他急于觅缝下蛆。这是他的疑问四:
“四是‘他通晓养生方法,当时人们以为他年近百岁,但却保持着壮年的容貌’。这和今天我们的胡万林年过七十,容貌却只有四十来岁何异。”【17,p.399】
在当时,李力研的上司、老板就是于光远、何祚庥,他们都已七老八十,一生养尊处优的他们哪个不是“保持着壮年的容貌”?所以说,李力研当时纯属无理取闹,故意“捣乱”。
总而言之,李力研针对四千多字的白话《三国志》提出的七个“疑问”,全都是这样弱智般的“臆问”。显然是为了掩盖自己为攒书而攒书的实质,所以他接着生拉硬拽地把话题往“当代华佗”胡万林的身上扯,从《发现黄帝内经》一书中抄录了七段话——共一千多字,几乎全都是胡万林病人的自述——,来证明“古代华佗与柯云路所描写的‘当代华佗’是何等相似。”这是李力研抄录的第一例:
“1995年9月23日,我们夫妻怀着一片诚意,抱着不像人样的孩子来到二二三团中医门诊部。大师看了看孩子说:‘可以治好。’我们去了多少大小医院,还没人敢说这句话,花了那么多的钱,也没买来这句话。我们夫妻当时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三天后,王吉四肢开始软活起来;刚一个星期,王吉能抓东西,活动自如;十二天,他耳朵听见声音了。”【17, p.400】
这段话是来自柯云路收录的一篇文章,题为《天下最后一座医院》,作者是甘肃省玉门市的乔传芝。柯云路从那封信中抄录了七百多字,而李力研则从中摘录了上面那一百多字来证明这是“捏造”的“神话”。问题是,没有亲身经历,谁能够“捏造”出这样的“神话”?什么样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捏造”这样的“神话”?所以说,反伪斗士们“反伪”的根基固然是自己的无知,但更是他们内心的邪恶——他们才不会在乎那些病人及其家属的死活呢。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9: | 上海交大用数学骗子 | |
2019: |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 | |
2018: | 为什么社会科学至今没有自然科学那样被 | |
2018: | 资中筠:培养出趋炎附势的学生,是教育 | |
2017: | 警惕公知突然爱国背后的对朝霸权陷阱 | |
2017: | 自由的追求 | |
2016: | 溪谷闲人:勾股定理的完全证明 | |
2016: | 袁贵仁 的密探, 可怕啊! | |
2015: | 自有人類歷史以來的科學無國界真理現今 | |
2015: | “感性文化”特点(5):“过程是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