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邪教父于光远之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续完) |
送交者: 亦明_ 2022月09月18日07:49:1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科邪教父于光远之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再续) 由 亦明_ 于 2022-09-18 07:45:36 |
参考文献
【1】匿名:《于光远从事理论工作五十年》,见《于光远著作目录》编写组《于光远著作目录》编写组《于光远著作目录:1937-1986》,无出版信息。
【2】于光远主编:《经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3】于光远:《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于光远:《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于光远:《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经济效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于光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7】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8】于光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9】范并思、胡小菁:《变革时期的中国经济学:社会科学报刊文献统计分析》,《经济学家》1997年3期4-10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组编:《〈于光远著作目录(1937-1985)〉前言》,无出版信息。
【11】陈晓、阿润:《于光远:“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44期100-110页。
【12】佚名:《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十本经济学著作》,1999年1月22日《光明日报》第6版。
【13】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30页。
【1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说明》,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5】于光远:《我的格言和箴言》,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165页。
【16】于光远:《我的“自白”》,见:于光远:《窗外的石榴花》,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19页。另见2008年11月10日《广州日报》。
【17】谢贤星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百题解答)》,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8】齐翔延、刘与任、胡冀燕、刘世定:《实践·探索·开拓·发展——于光远传略》,见《经济日报》主编:《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 1》,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62-517页。
【19】李功耀:《“百科全书”于光远》,见氏著:《叩问名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评传(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1-26页。
【19】于光远:《1978年“北京市委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真相》,《百年潮》1998年3期34-39页。
【21】胡冀燕:《于光远简介》,见《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1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116-129页。
【22】胡培兆、林圃:《〈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217页。
【23】王忠明等主编:《中外名家系列讲座 3》,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195页。
【24】倪金节:《缅怀于光远,重温市场化改革》,2013年9月27日《华商报》A18版。
【25】胡冀燕:《于光远》,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名师荟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简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4页。
【26】柳红:《三本书的命运(之一)》,2009年3月23日《经济观察报》第46版。
【27】于光远:《和青年经济学研究工作者的谈话》,《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4期1-6页。
【28】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对象》,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32页。
【29】于光远:《我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有过一些怎样的设想》,见陈胜昌等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集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11页。
【30】于光远:《为重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至(五)卷和〈科学攀登的历程〉而写》,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六)》,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549-553页。(另见:于光远:《为编辑出版〈科学攀登的历程〉而写》,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5。)
【31】于光远:《〈中国农村改革实录〉序》,见吴象:《中国农村改革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于光远:《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1979年1期7-19页。
【33】仲津:《关于法则的两个问题》,《学习》1953年9期5-9页。
【34】仲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后记》,见仲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学习杂志社1958年版109-114页。
【35】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前言》,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6】苏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教学与研究》1954年3期9-15页。
【37】苏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在我国过渡时期的作用问题》,《学习》1954年4期8-15页。
【38】于光远:《胜利的总结》,《学习》1954年7期14-15页。
【39】于光远:《论劳动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结合》,《学习》1954年12期3-7页。
【40】王惠德:《读〈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24-238页。
【41】于光远:《我的生产力新概念》,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4-102页。
【42】刘世定:《于光远同志学术成果回顾》,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国经济学奖,2005年。
【43】苏星:《关于编写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材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研究》1962年2期28-34页。
【44】柳红:《三本书的命运(之三)》,2009年4月13日《经济观察报》第45版。
【4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后记》,见于光远、苏星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174页。
【46】于光远、王惠德:《〈政治经济学讲座〉前记》,见《政治经济学讲座》,三联书店1951年版。
【47】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一九四八年九月)》,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31-150页。
【48】于光远:《胡乔木和我(三)》,原载《广州文艺》2000年7期;见新语丝2001年3月18日新到资料。
【49】孙冶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理论问题——1978年7月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学术报告》,见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86-398页。
【50】黄小虎:《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探索——苏星传略》,见《经济日报》社主编:《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13-448页。
【5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编后记》,见于光远、苏星、仇企华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93-394页。
【52】黎健坤、张晋和、邓水兰:《〈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上册)的几个问题——与于光远、苏星同志商榷》,《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3期99-101,65页。
【53】于光远、王惠德:《政治经济学讲座》,三联书店1951年版。
【54】于光远、王惠德:《政治经济学讲话——关于政治经济学垄断前资本主义部分若干问题的通俗讲解》,学习杂志社1955年版205-218页。
【55】于光远、苏星:《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129-143页。
【56】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读〈资本论〉的一个笔记》,《中国经济问题》1978年3期1-52页。
【57】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续完)——读〈资本论〉的一个笔记》,《中国经济问题》1978年4期2-51,88页。
【58】陈文杰:《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之浅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1期25-31页。
【59】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见《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56-101页。
【60】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读〈资本论〉的一个笔记》,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1】于光远:《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读〈资本论〉的一个笔记》,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14-369页。
【62】罗季荣、石景云、李绪霭、李圭璋:《对准确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范畴的探索——〈试论社会主义生产中的C、V、M〉读后》,《中国经济问题》1979年1期25-33页。
【63】郭继严:《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问题——与于光远同志商榷》,见《经济研究》编辑部编:《社会主义再生产、所有制、商品价值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95-110页。
【64】赵学增:《关于社会主义生产中C、V、M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与于光远同志商榷》,《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1期78-81页。
【65】郑栋才:《W中的C、V、M在数量上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吗?——和于光远同志商榷》,《南方经济》1984年4期81-83页。
【66】郭继严:《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问题——与于光远同志商榷》,见《经济研究》编辑部编:《社会主义再生产、所有制、商品价值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95-110页。
【67】于光远:《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追记》,见于光远等著:《改变中国命运的41天——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亲历记》,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66-182页。
【68】邓立群辑:《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98年版。
【69】苏星:《谈谈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方法》,《江淮论坛》1980年6期1-6页。
【70】苏绍智:《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体系问题的一封信》,见陈胜昌等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集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21-227页。
【71】于光远:《关于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问题》,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4-88页。
【72】于光远:《学术自传》,见中国社会科学网荣誉学部委员专页,2013年9月9日11:15。
【73】于光远:《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见北京商学院等集体编辑:《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学习参考资料》上册,1980年,内部资料,1-4页。(注:此处引文与于光远自己公布的讲稿——即《谈谈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问题》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89-175页——文字不同。)
【74】何盛明主编:《财经大辞典》上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12页。
【75】龚育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读邓小平著作札记两则》,见:张玉台主编《邓小平与中国科技》,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204-214页。
【76】于光远:《漫谈有关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一些问题》,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98-429页。
【77】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逻辑结构及其他》,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6-19页。
【78】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方法》,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四)》,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6-78页。
【79】于光远:《治学者的基本素质》,见于光远:《靠理性的智慧:于光远治学方法》,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22-25页。
【80】吴敬琏:《把崇高的价值观同实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98-301页。
【81】仲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什么?》,《学习》1956年8期3-9页。
【82】王凡:《和于光远先生聊“党内秀才”》,《同舟共进》2013年12期38-43页。
【83】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0月10日)》,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168-170页。
【84】《列宁全集》第5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86页。
【85】于光远:《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国家资本主义的论述和由此引起的一些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年2期209-223页。
【86】于光远:《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10期26-28页。
【87】于光远:《主编者言》,见于光远主编:《论中国经济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72页。
【88】顾纪瑞:《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见《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专辑》,《经济研究》杂志社1979年6月版22-26页。
【89】《〈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专辑〉即将出版》,197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3版。
【90】田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宁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1期27-30页。
【91】于祖尧:《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79年50期35-56页。
【92】赵人伟:《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和市场》,见《经济研究》杂志社编:《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争鸣:1949-1984》,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470-498页。
【93】谢春涛、吴敬琏:《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争》,《百年潮》1998年2期5-14页。
【94】Musgrave, R. A.1941. The Planning Approach in Public Economy: A Repl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55(2):319-324.
【95】Эйдельнант, А. Б. Буржуазные теории денег, кредита и финансов в период общего кризиса капитализма. Москва: Госфиниздат, 1958.
【96】艾杰里南特著、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资产阶级的货币、信用与财政理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年版265页。
【97】Grossman, G. Economic System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1967. Chapter 7.
【98】江亢虎:《新民主主义新社会主义说明书》,《东方杂志》1922年16期131-133页。
【99】陈云:《关于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斗争》1933年9期4-8页。
【100】洛甫:《五一节与劳动法执行的检阅》,《斗争》1933年10期7-12页。
【101】仲篪:《再论苏区工会的会员成份并驳锹同志》,《红旗周报》1932年51期62-83页。
【102】胡冀燕:《无时不思 无日不写——谈于光远先生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中国民商》2013年11期30-37页。
【103】刘世定、胡冀燕:《于光远经济学主要学术思想》,见《于光远经济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页。
【104】胡培兆、孙连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这样的探索——读于光远同志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经济研究》1981年7期74-77页。)
【105】张问敏:《第一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见于光远主编:《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6-79页。
【106】方舟子:《吴晓波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新语丝2011年1月10日新到资料。
【107】《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发奖会在北京举行》,1985年5月23日《人民日报》第3版。
【108】高怡:《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浙颁奖》,中国新闻网,2015年11月08日16:11。
【109】唐盛:《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新鲜出炉》,2004年3月24日《证券时报》。
【110】朱剑虹:《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得主产生》,200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第2版。
【111】于光远:《望家和专家》,见于光远《反“人体特异功能”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58-260页。
【112】于光远:《再说陈伯达》,《天涯》1998年5期86-89页。
【113】于光远:《人生九十感言》,《民主与科学》2005年5期19-20页。
【114】王蔚:《“大玩学家”于光远访谈录》,《市场瞭望》1996年13期2页。
【115】邢小群:《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是对立关系——于光远漫谈》,见:邢小群、俞景华编:《专家视野里的中国经济》,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130-140页。
【116】杨干贤:《我和恩公于光远》,《中国民商》2014年2期88-89页。
【117】李成勋:《于光远在经济学领域的四大贡献》,《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37期80页。
【118】成:《于光远著〈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一)出版》,1981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5版。
【119】石:《〈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出版》,1981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5版。
【120】齐翔延:《青松寒不落 碧海阔逾澄——我所认识的于光远》,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35-346页。
【121】董辅礽:《研究初级阶段理论贵在创新——读于光远著〈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198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第5版。(另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14页。)
【122】忠东:《加法与减法》,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66-270页。
【123】忠东:《企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987年。
【124】冯兰瑞:《平均主义·按劳分配·劳动力商品及其他——读〈社会主义和它的初级阶段中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86-195页。
【125】吴晓波:《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电子书,无页码。
【126】于光远:《关于规律客观性质的几个问题》,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104页。
【127】于光远:《说“咬文嚼字”(三则)》,《辞书研究》1995年2期118-124页。
【128】马惠娣:《于光远的休闲哲学纲要——纪念于光远先生诞辰105周年》,《哲学分析》2020年6期120-130页。
【129】于光远:《建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学科中的一些问题》,《求索》1981年1期44-55页。
【130】于光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1988年11月25日在刘少奇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五)》,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94-503页。
【131】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五)》,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10-658页。
【132】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3】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自序》,见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4】韩钢:《于光远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2期48-53页。
【135】于光远著、韩钢诠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36】刘秉义:《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兼论我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实事求是》1983年增刊51-57页。
【137】王兰垣、荣长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1988年2期22-28页。
【138】于光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求索》1989年1期3-8页。
【139】于光远:《关于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1期1-5页。
【140】《首届中国经济学 - 奖杰出贡献奖候选人 - 于光远》,见宏观经济信息网>>中国经济学奖,2006年。
【141】《“四种消费品理论”提示社会发展新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9期90-96页。
【142】马惠娣:《“四种消费品理论”揭示社会发展新规律——读〈我的“四种消费品理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9期95-96页。
【143】马惠娣、李昆峰:《于光远资料二十:关于开展“于光远研究”的初步设想》,手稿,见孔夫子旧书网、7788收藏网。
【144】亦明:《科邪教父于光远之五:“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万维读者网教育学术,2022年08月04日07:16:01。
【145】仲津:《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发展规律问题》,《学习》1957年1期14-17页。
【146】于光远:《关于运用经济规律问题》,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76-239页。
【147】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第2-3版。
【148】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49】薛暮桥:《价值法则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学习》1953年9期3-5页。
【150】薛暮桥:《深化改革 摆脱困境——给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一封信》,见《薛暮桥晚年文稿》,三联书店1999年版114-124页。
【151】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见《张闻天文集》第四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319-343页。
【152】张闻天:《要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见《张闻天文集》第四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345-346页。
【153】骆耕漠:《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对生产的作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江汉论坛》1959年5期19-23页。
【154】宋泽:《再谈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江汉论坛》1959年9期26-29页。
【155】于光远:《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改回“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我的一个建议》,《翻译通讯》1981年3期9-11页。
【156】于光远:《谈谈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问题》,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9-175页。
【157】吴学灿:《“按需分配”与“各取所需”》,《读书》1979年2期27-32页。
【158】斯大林:《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见《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85-128页。
【159】斯大林:《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见《斯大林全集》第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93-109页。(俄文原文见Сталин, И.В. Сочинения. Том 13. Моск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1951. с.118.)
【160】张仲实:《关于“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195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第7版。
【161】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第1版。
【162】朱翟:《“按需分配”与“各取所需”译文小议》,《读书》1979年8期6页。
【163】于光远:《编好百科全书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1980年4期7-21页。
【164】叶林:《谈谈译名的忠实性和科学性:“按需分配”和“各取所需”是一回事吗?》,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52期;见北京图书馆马列著作研究室编:《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399-406页。
【165】于光远:《社会主义和它的初级阶段中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见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五)》,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48-159页。
【166】江宗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历史教学》1955年2期15-20页。
【167】张春桥:《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195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第7版。
【168】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见《斯大林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62-165页。
【169】亦明:《方舟子早在1995年就抄袭MSU教授的英文文章》,虹桥科教论坛,2010-10-14 06:00:54。
【170】Cole, G. D. H. 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Volume 1. Socialist Thought: The Forerunners, 1789-1850. London, UK.: Macmillan & Co., 1953. p.172, p.176, p.214.
【171】Loubère, L. A. Louis Blanc: His Lif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French Jacobin-Socialism. Evanston, I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1. p.42.
【172】Roberts, L. J. 1991. Etienne Cabet and His Voyage en Icarie, 1840. Utopian Studies 2(1/2):77-94. 【173】Becker, A. Was wollen die Kommunisten? Eine Rede, im Auszug vorgetragen, vor einer am 4ten August 1844 im Lokal des s.g. Kommunisten-Vereins zu Lausanne, von Mitgliedern verschiedener Arbeiter-Vereine abgehaltenen Versammlung, Lausanne: Kommunistischer-Verein, 1844. s.34.
【174】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 Werke. Band 19. Berlin: Dietz Verlag, 1973. s.21.
【1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22-23页。
【176】Bravo, G. M. 1981. August Becker am Vorabend der Revolution (August 1846 bis Ende 1847).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 History 26:302-324.
【17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370、387、629、630、630、631、636、637、637页。
【178】于光远:《〈思考与实践〉序》,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9】于光远:《从理论上批判“四人帮”》,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7-18页。
【180】于光远:《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会的发起和几次会议的经过》,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8-19页。
【181】王惠德:《一个专卖假药的反革命骗子——从〈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看张春桥怎样篡改马克思主义》,197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第3版。 【182】《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1975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
【183】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红旗》1975年4期3-12页。
【184】姚文元:《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红旗》1975年3期20-29页。
【185】冯兰瑞:《论按劳分配中的平等和不平等——驳“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的谬论》,1978年1月9日《光明日报》第2版。
【186】冯兰瑞:《在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日子》,《百年潮》2000年3期4-10页。
【187】仲津:《对“按劳分配”的一些看法》,《学习》1957年2期2-4页。
【188】仲津:《再来谈谈“按劳分配”问题》,《学习》1957年6期13-15页。
【189】仲津:《也来谈谈按劳分配和工农收入对比》,《新建设》1957年9期41-43页。
【190】于光远:《开展在农业生产中贯彻按劳分配的讨论》,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63-66页。
【191】本报特约评论员:《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第1版。
【192】于光远:《建议写联系当前实际的四种理论教材》,见《于光远短论集》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7-60页。
【193】于光远:《要深入研究的十几个问题》,见《于光远短论集》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1-17页。
【194】薛暮桥:《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制度》,195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第7版。
【195】纪岩:《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武器》,《红旗》1975年第4期30-36页。
【196】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资产阶级法权”应改译为“资产阶级权利”》,197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第2版。
【197】于光远:《什么是“四人帮”在按劳分配问题上谬论的要害》,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0-27页。
【199】方舟子:《装聋作哑是何罪?》,新语丝2004年9月11日新到资料。
【200】《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190-191页。
【20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305页。
【202】冒天启:《他是改革理论的开拓者:缅怀经济学泰斗于光远》,《经济学家茶座》2013年4期124-129页。
【203】于光远:《好学勤思的胡耀邦》,《湖南党史》1999年4期17-20页。
【204】于小东:《回忆父亲于光远》,《中国改革》2013年12期112-116页。
【205】肖楠:《于光远:一部轮椅走天下》,《同舟共进》2001年5期6-8页。
【206】于光远:《自述》,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86-88页。
【207】“Almost as long as economics has existed as a subject of study, mathematics has played a part in both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exposition of economic ideas.”(Hoy, M. et al. Mathematics for Economics. MIT Press, 2011. p.3.)
【208】凯尼斯著,柯伯年译:《经济学方法论》,南强书局1929年版。
【209】洛帕尼科夫、李伯经:《苏联对经济数学的研究(历史的概要)》,《财经理论与实践》1983年增刊82-83页。
【210】社论:《发展重工业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1954年3月3日《人民日报》第1版。
【211】《解放军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 热烈拥护五年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195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第1版。
【2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分组讨论中发言 强调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1955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第1版。
【213】陈翰伯:《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195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第3版。
【214】章良猷:《苏联六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的争论》,见《经济研究》编辑部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争鸣(1949~1985)》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485-632页。
【215】杨文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89-392页。
【216】德·特·谢皮洛夫:《党的总路线和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人们》,1955年2月7日《人民日报》第3版。
【217】依·多罗舍夫、阿·鲁缅采夫:《反对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学习译丛》1955年3期14-22页。
【218】丁肖逵:《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经济研究》1956年4期23-40页。
【219】胡祖光:《应用数量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版10页。
【220】张华夏:《对“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公式来研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一文的意见》,《经济研究》1957年1期71-79页。
【221】齐磊磊:《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历史与未来——张华夏教授访谈录》,《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9期100-103页。
【222】齐磊磊:《张华夏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4期2页。
【223】何祚庥、罗劲柏:《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一):为什么不断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力学学报》1957年第1卷1期109-130页。
【224】何祚庥、罗劲柏:《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二):论生产高速上涨的条件》,《力学学报》1957年第1卷2期184-192页。
【225】何祚庥、罗劲柏:《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数学分析(三):在实现扩大再生产时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必需满足的上升比例关系,以及它们的经济意义的分析》,《力学学报》1958年第2卷3期255-275页。
【226】何祚庥:《书斋内外尽穷理——何祚庥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114-115页。
【227】于光远:《〈漫谈竞赛论〉序言》,见于光远:《漫谈竞赛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228】姜斯雄、曾昭贵:《科学精神的教育要从娃娃做到老人——访于光远》,《科学与无神论》1999年1期6-8,35页。另见:《科学精神的教育要从娃娃做到老人——〈科学与无神论〉记者访于光远》,《同伪科学至少还要斗一百年——于光远散文随笔自选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10-218页;《我是于光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166-174页。
【229】于光远:《对我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一堂课》,见《青少年于光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0-114页。
【230】柴树藩、于光远、彭平:《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31】于光远:《初识陈伯达》,《读书》1998年6期27-36页。
【232】于光远:《我的编年故事:1939-1945(抗战胜利前在延安)》,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134-136页。
【233】陈伯达:《再版前记》,见陈伯达《近代中国地租概说》,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234】齐翔延、刘与任、胡冀燕、刘世定:《实践·探索·开拓·发展——于光远传略》,见《经济日报》主编:《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传略 1》,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62-517页。
【235】《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局考察团》,见郑家亨主编:《统计大辞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1197页。
【236】岳国芳:《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查研究工作述论(1941-1945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21页。
【237】刘华清:《问鼎天下:1935-1949》,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240页。
【238】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陕甘宁边区史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42页。
【239】张闻天:《张闻天晋陕调查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
【240】于光远:《调查研究》,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版69页。
【241】于光远:《我承认自己是“唯生产力论”者》,见于光远:《思维的年轮:1977-1995》,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5-7页。
【242】张闻天:《发展新式资本主义》,见《张闻天文集》第3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184-187页。
【243】对于方舟子“打假”时心理活动的分析,详见亦明:《黎柳蝉伙同方舟子在2010年造谣陷害肖传国及其家人》之四《巨骗行骗心理探幽》,中国学术评价网,2014年4月6日;《方舟子三百万诈骗案纪实》第五章《徐黑方舟子》第四节《〈诌子兵法〉浅释》,中国学术评价网,2015年12月31日。
【244】何宝昌:《论张闻天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见陈伟忠主编:《张闻天研究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206-221页。
【245】刘英:《在历史的激流中:刘英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124-125页。
【246】于光远:《湖南之行观感》,见于光远《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445-452页。
【247】于光远:《忆“广州会议”》,《同舟共进》1997年5期6-13页。
【24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900-938页。
【249】逄先知,冯蕙主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558-559、588-589页。
【250】《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见黄道霞、余展、王西玉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632-638页。
【251】《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见黄道霞、余展、王西玉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640-647页。
【252】于光远:《我参加的一次湖南农村调查》,《湖南党史》2000年1期28-29页。
【25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300-315、320-323页。
【254】周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在湖南调查的四十四天》,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55】江渭清:《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53-457页。
【256】董保存:《风起钓鱼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68-75页。
【257】沈家善:《农村办公共食堂始末》,《中共党史研究》1986年第6期页。
【258】李秉勋:《毛泽东决定解散农村食堂的来由》,《百年潮》1997年6期48-52页。
【259】易奇勋:《毛泽东批准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始末》,《文史博览》2008年6期17-20页。
【260】史本林:《毛泽东解散农村公共食堂的来龙去脉》,《湘潮(上半月)》2017年3期28-32页。
【261】罗平汉:《中国1958:一桌五亿农民的"大锅饭"——全国大办公共食堂始末》,《时代文学》2007年4期4-31页、5期4-32页。
【262】于光远:《1961年在湖南安化县杨林公社马渡大队调查回忆录》,作于1990年,未发表。见:7788商城。
【263】陈首涛:《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湖南党史》1994年5期52-54页。
【264】戴安林:《湖南大跃进运动始末》,《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782-789页。
【265】李克林:《记忆最深的三年》,见人民日报报史编辑组编:《人民日报回忆录:1948-1988》,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149-157页。
【266】陈剑辞、陈彤:《于光远曾两次到安化马渡调研》,《文史博览》2022年4期19-20页。
【267】黄禹康:《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于光远在湖南安化马渡大队调研纪实》,《秘书之友》2007年12期31-34页。
【268】彭长春:《陪于光远在马渡调查“公共食堂”》,《文史博览》2009年1期46-47页。
【2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70】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71页。
【271】列宁:《社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9-35页。
【272】戈宝权译:《关于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群众》1944年9卷11期443-457页。
【273】Некоторые вопросы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политэкономии. Под знаменем марксизма 1943(7/8):56-78.
【274】Lissner, W. Communist Dogmas Basically Revised. New York Times, April 2, 1944. p.7.
【275】解放社:《政治经济学》,解放社1949年版427-452页。
【276】列昂节夫著、张仲实译:《政治经济学初学读本》,新华书店1950年版449-484页。
【277】许涤新:《〈广义政治经济学〉序言》,见许涤新《广义政治经济学》,北京三联书店1949年版。
【278】Leontiev, L. A. 1944.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Soviet Union. Science & Society 8(2):115-125.
【279】张仲实:《译者序言》,见:A.李昂吉叶夫著,张仲实译:《政治经济学讲话》,生活书店1937年版。
【280】康·维·奥斯特罗维季扬诺夫:《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见三联书店编辑《“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评论集》,三联书店1955年版118-147页。
【28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8页。
【282】联共(布)中央编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83】Althusser, L. Sur la reproduction.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5. p.43.
【284】马家驹:《勇于探索的经济利学家于光远》,见孙连成、林圃主编:《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第一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80页。
【285】马家驹、蔺子荣:《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研究》1980年6期65-72页。
【286】王学文:《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中国青年》1939年7期17页。
【287】王学文:《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1)》,1949年10月9日《人民日报》5版。
【288】王学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新建设》1959年11期18-21页。
【289】《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977年7月23日《人民日报》第1版。
【290】田光:《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史来看政治经济学的对象》,《经济研究》1961年4期23-31页。
【291】张闻天:《社会主义经济若干理论问题》,见《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145-153页。
【292】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的两重性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10期33-42,32页。
【293】孟凡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容篡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年3期13-18页。
【294】孙冶方:《要懂得经济必须学点哲学——再读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几点体会》,见《孙冶方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47-173页。
【295】孙冶方:《对〈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的批判者的答复》,《经济研究》1982年10期18-28页。
【296】何祚庥:《技术革命及其挑战:从于光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两大贡献说起》,《科学文化评论》2015年6期56-61页。
【297】于光远:《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济学”的建议(草稿)》,见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秘书处编《生产力经济学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27页。
【298】于光远:《开场白》,见:于光远、王惠德:《在改革的实践中学习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299】君麟:《生产力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学习》1950年4期8-11页。
【300】齐翔延:《站在改革前列的经济学家》,198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第5版。
【301】“某个延边人的实名(隐去)报料,是真的吗?【罗永浩的父亲是和龙市龙门的靠打砸抢起家的革委会起家的,延边二中是延边州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是罗永浩父亲罗昌珍动用手里的权力进入的,罗永浩一直排名倒数第一,学习成绩跟不上,相差太远没有办法被劝退的,罗永浩和他的哥哥都是延吉市出了名的混混儿。】”(见“方舟子”的新浪微博,2012-1-15 13:11。)
【302】于光远:《怎样进行调查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版15页。
【303】胡绳、于光远、王惠德:《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04】万里:《政策上的主要问题是“左”》,《万坚论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48-49页。
【305】于光远:《关于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问题》,农业出版社1980年版。
【306】杨荣卿:《利用价值规律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服务》,《农业经济论丛》1980年第1辑7-17页。
【307】于光远:《谈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新产业革命的对策问题》,见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河南省经济研究中心合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下册,1984年1-28页。
【308】林子力:《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2期107-128页。
【309】周曰礼:《谈谈联系产量责任制》,《江淮论坛》1979年2期32-37页。
【310】李兴江、陈开军、张学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理论、实证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表7-1。
【311】司马南:《不食人间烟火的方舟子》,新语丝2010年9月1日新到资料。
【312】于光远:《主编者言》,见于光远主编:《论中国经济5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72页。
【313】叶新兴:《中共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剖析》,中华经济硏究院1985年版。
【314】于光远:《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就与马思主义理论工作》,见《于光远短论集》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88页。
【315】于光远:《关键在于提高经济效益》,1983年2月11日《人民日报》第5版。
【316】新华社电:《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赵紫阳万里为国务院副总理免去纪登奎陈锡联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接受吴德辞去本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0年4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
【317】于光远:《农业和它在经济上的特点》,《农业经济论丛1》,农业出版社1980年版1-6页。
【318】于光远:《读读“科学种田”与“民主种田”》,《新疆农垦科技》1978年3期1-2页。
【319】陈永贵:《谈谈科学种田》,《红旗》1973年2期29-38页。
【320】“不禁忍俊不禁”是自称的“福建省语文状元”方舟子的名言,见方舟子:《无句不误的〈社会契约论〉网上中译本》,新语丝1999年3月3日新到资料。
【321】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06页。
【322】龚育之:《龚育之回忆:“阎王殿”旧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14页。
【323】费多谢也夫著、俊庄译:《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时代出版社1955年版37页。
【324】王耐群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问题解答》,山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2页。
【325】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学点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13页。
【326】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956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第2版。
【327】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
【328】《改造政治立场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高崇民代表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立场问题》,1958年2月8日《人民日报》第3版。
【329】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330】龚育之:《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广州会议》,《百年潮》1999年1期5-13页。
【331】王永钦:《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一搏——周恩来与1962年广州会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2期6-11页。
【332】陈弘毅:《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瞭望》1993年11期18-20页。
【333】刘武生:《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湘潮》2006年9期12-17页。
【334】曾宪新:《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曲折历程》,《传承》2008年5期4-7页。
【335】周恩来:《论知识分子问题》,见《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53-369页。
【336】《陈毅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两篇讲话》,《党的文献》2002年2期3-12页。
【337】周恩来:《知识分子应当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见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1086页。
【338】社论:《更好地运用“三结合”的领导方法》,1963年2月11日《人民日报》第1版。
【33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见胡维佳主编《中国科技政策资料选辑:1949-1995》中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615-625页。
【340】邓小平:《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2-34页。
【341】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85-100页。
【342】于光远:《恩师和战友——祝培源师九十寿辰》,见国际流体力学和理论物理科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科学巨匠 师表流芳》,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80-86页。
【343】教育部大批判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容践踏》,197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
【344】教育部大批判组:《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1977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1版。
【345】龚育之辑:《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工作》,科学出版社1954年版。
【346】Сталин, И. В. О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Москва: Рипол Классик, 1946. c.16, 19, 146, 158, 173。(另见“诸夏怀斯社”编辑的电子版《斯大林全集》第十六卷,62, 69, 83, 102, 116, 121, 122, 123, 132, 141页。)
【347】龚育之:《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从邓小平谈话谈自然辩证法工作》,《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6期48-52页。
【348】于光远:《为企业家说话 对企业家说话》,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49】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350】熊卫民:《追忆广州会议——薛攀皋先生访谈录》,《科技中国》2006年11期8-16页。
【351】《于光远:知识分子应该觉悟到我就是皮,上层建筑应该附在我的皮上》,《经济研究资料》1999年10期58页。
【352】王晓晖:《神气十足于光远》,见王晓晖《红椅子·黑眸子》,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81-84页。
【353】邓小平:《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7-109页。
【354】《毛泽东思想万岁(1961-1968》,钢二司武汉大学总部1968年版77页。
【355】《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见中国科学院编《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129-143页。
【356】吴明瑜口述,杨小林整理:《科技政策研究三十年 吴明瑜口述自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140页。
【357】程中原:《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论略》,《党的文献》2004年4期23-30页。
【358】胡绳:《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199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
【359】龚育之:《一段历史公案和几点理论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11期1-3页。
【360】逄先知、冯蕙主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五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294-295页。
【361】于光远:《忆邓小平和国务院政研室》,《百年潮》2000年7期4-15页。
【362】于光远:《我忆邓小平》,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174页。
【363】林子力、有林:《评“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广东人民出版社1977年6月版(内部发行)。
【364】中央政策文献室编写:《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71页。
【365】林子力、有林:《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8年3月版133页。
【366】林子力、柳可白:《深层系统改革思路与深层基础理论创新》,见《经济理论20年: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76-435页。
【367】周叔莲:《确实要解决研究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问题——学习于光远有关论著的札记》,见齐翔延编:《科学攀登的历程——评介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02-308页。
【368】周叔莲:《科学·技术·生产力——斥“四人帮”诬蔑、攻击〈汇报提纲〉的谬论》,1977年5月30日《光明日报》第2版。
【369】周叔莲:《胡耀邦与〈科学、技术、生产力〉》,见李向阳编:《百位经济学家论国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27-130页。
【370】《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三日)》,1977年9月20日《人民日报》第1版。
【371】于光远:《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1977年9月21日《人民日报》第2版。
【372】于光远:《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9期67-68页。
【373】朱亚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普遍意义与当代内涵》,《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1期18-20,29页。
【374】何祚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电子书,无页码。
【375】于光远:《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见于光远:《思维的年轮:1977-1995》,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304页。
【376】于光远:《谈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评价问题》,《南方经济》1998年5期5-6页。
【377】于光远:《面对新世纪的老话题──对科学与技术的再辨析》,《中国改革》1998年5期6-7页。
【378】于光远:《三个故事:科学精神的三个侧面》,见《论科学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页。
【379】于光远:《邓小平第二次复出与政研室的命运》,《党史博览》2001年8期4-9页。
【380】于光远:《服务万岁·科技万岁·服务科技万岁》,《服务科技》1991年1期3页。
【381】于光远:《关于教育是生产力的问题》,《教育研究》1980年5期2-6页。
【382】许良英:《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年1期40-46页。
【383】见新语丝读书论坛,2002-08-02 00:07:28。
【384】樊洪业:《“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历史公案之我见》,《科学文化评论》2005年2卷1期12-26页。
【385】于光远:《胡乔木和我》,《广州文艺》2000年11期24-29页。
【386】亦明:《科邪教父于光远之三:“指导”科学规划》,万维读者网教育学术,2022年07月16日09:54:04。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0: | 也说木心:千里之行,始于竹下 | |
2019: | 中枢系统对感受器所传递的信号也要做复 | |
2019: | 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 |
2018: | 透过建筑读文明史,罗曼式与哥特式艺术 | |
2018: | 宝宝打人,没礼貌,任性,家长应该怎么 | |
2017: | 269【视频转载】文章写不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