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還原一段歷史的真實,請大家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補充幾點:
1、我是屬於七八年拿到了十個名額之一的幸運兒,大學以“全優生”的稱號畢業後留校,後來上研究生,並於八十年代末到北美讀了博士,多年來在北美高科技公司擔任高級項目主管工程師。所以,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那一代青年軍人吶喊而已,因為我最了解他們。
2、給年輕一點的人補一點課:在文革十年中,年輕人所有的出路堵死,當兵幾乎是大多數人唯一和最佳選擇。因為各地徵兵時競爭激烈,男兵要比才華,女兵更近乎選美,幾乎可以說當時的軍隊是一個郎才女貌人才薈萃之地,招收和容納了大量的優秀才俊。改革開放後人們選擇多樣化,今天的軍隊已經完全不可能有那樣的兵源質量了。換句話說,有印青、張千一、士心、孟慶雲那樣音樂天賦和個人智商的人的早就留學美國而不是去當兵了。當年他們進部隊完全是歷史條件使然,所以他們就成了軍隊文藝界的“絕唱”了。
3、當時的軍隊有近八百萬人,16到30歲之間的估計有七百萬。如果每七個人中有兩個具有高考的願望和資質的話,就會多出兩百萬人參加高考。就按當年百分之四的錄取比例,約有八萬人可能從部隊考入大學。而當年一年招生總數是二十多萬。可見如果開放部隊自有高考的話,有三分之一的七七、七八級將是從部隊考入的。這是多大一個比例啊!
請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朋友,多了解些歷史背景資料再表態和作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