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基因是什麼?
張鳴
這一陣兒,有人開始議論文革了,這是好事。文革已經在好長一段時間成為敏感詞,所有有關文革的文章、作品,統統成為禁品,禁查的力度,比查毒品還要嚴。現在能說兩句,總比不說強點。
有人說,要想防止文革再來,就要剷除文革的基因。這話說的好。但是,什麼是文革的基因呢?記得類似的討論,在1980年代就有過。那時人們說的文革基因,是“封建專制”的殘餘,以及這種專制文化的土壤。說來說去,板子都打在文化上了,於是,文化討論熱火朝天。找到根兒了,大家皆大歡喜。
當然,中國後來的事情,古代的帝王將相,以及拍馬屁的文人們,是要負點責任。但古代有過這樣的文革嗎?再往前推,古代有過鎮反、三反五反,合作化,反右,大躍進和反右傾運動嗎?中國歷史上,一亂一治,亂治交替倒是常見,但亂的時候,也無非就是大砍大殺,到處放火,搶女人,何嘗有過沒完沒了的批鬥會,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大規模的非法關押?隋煬帝不過修了一條大運河,就惹得民怨沸騰,丟了腦袋並江山,大躍進時中國修了不知多少座不該修的水庫,深翻了不知多少畝的土地(翻過之後地都不能種了),建了不知多少座高爐,砍禿了不知多少座山頭,和平時期,餓死了上千萬的人,又怎麼樣呢?
把文革的基因,歸咎到古人身上,實際上是一種過於輕佻的開脫。如果真要找基因的話,在今人身上找,也許更靠譜。發動和操縱文革的人,不僅是中國古人的後代,更是來自俄國列寧主義的後人。馬克思加秦始皇,也許才是他們的血緣譜系。
從根本上講,文革跟此前的歷次政治運動,並無本質不同。都是領袖發動,大小會動員,大批判,標語、口號,整人,抓人,關人,最後收尾。而此前的政治運動,即使像大躍進這樣貌似的生產運動,其中也有整人的內容,體制內的人,總難免有人落馬。只是文革中,毛把自己一手建立的政權體系整個癱瘓,整到了大批當權派頭上,才激起了體系中人的公憤。毛死之後,最後通過決議,否定文革。其實,在文革之初,在毛澤東讓劉少奇等人主持運動的階段,工作組也是要犧牲一批跟文教有關的人士,包括部分的基層文教工作幹部的。最早被學生打死的北京女師大附中的副校長卞仲耘,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犧牲掉的。
當然,毛時代這樣搞運動,整了這個整那個,最後來了個一鍋燴。這樣的整法,即使是體制內的人,也感到了不安。因此才有了否定文革的決議,有了絕不搞運動的宣誓。但是,此後不久,對文革的反思就被叫停,文革成為一片封鎖特別嚴的禁區,而變相的運動,一個又一個。總有那麼一批有本事興風作浪之輩,一有風吹草動,就要鼓吹階級鬥爭,發動政治運動。
嚴格地說,這個體制本身就有這樣的基因,總是趨於用運動整人的方式,保持體制的緊張。在他們看來,人自身和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才是革命精神的源泉,為了這種緊張,可以犧牲一切。不用說,這是一種不能好好過日子的基因,一種總喜歡折騰人的基因,這樣的基因在某些人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在別人身上未必就沒有。因為這個體制雖然號稱已經轉型,跟世界接軌,但卻一直沒有好好地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