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EPR問題—探索真實世界的論戰 |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8年11月12日05:27:0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量子之境 十日談 第4日 震撼寰宇的EPR問題
——探索真實世界的論戰
約在 20世紀20年代,隨着量子力學的發展, 引起學界對量子論的某些觀點產生了爭議, 這表現在愛因斯坦等人與丹麥物理學家玻爾的論戰上。 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一些觀點,從懷疑發展到反對。 比如,愛因斯坦認為: “粒子必然是一個‘獨立’於測量的分立實體。 也就是說,電子即使沒有被測量, 它一樣有自旋、位置等特性。 我想即使我不看它,月亮也還是在那兒。” 畫外音:這時似乎聽到有聲音傳來:‘什麼震撼寰宇,我怎麼不知道?!’哎,不知道沒關係,您權且把‘EPR’,記作‘億霹阿’哈!——天上閃過一億霹靂,結果會怎樣?……
(一)愛玻論戰 第1、2回合 第1回合 量子具有獨立的實在性嗎?
約在第五屆索爾維會上(1927), 愛因斯坦首次向玻爾發動攻勢。 愛因斯坦用自己研究過的關於α射線的例子, 表示對玻爾等人的質疑。 愛因斯坦認為,即使是微小的量子, 也具有獨立的實在性,不論是否有人正在看它。 雖然這次論戰愛因斯坦沒有獲得成功, 但他相信自己的實力。愛因斯坦想, 只要能繼續尋找反對波爾的例子, 就可以動搖玻爾等人有關量子力學的觀點。
第2回合
絕對的因果關係是存在的嗎?
1930年,在第六次索爾維會上, 愛因斯坦發表了一個‘思想實驗’, 這個‘思想實驗’被稱為“愛因斯坦光盒”, 愛因斯坦以此來挑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愛因斯坦從能量公式E=mc2出發, 以邏輯推演和數學計算, 批駁量子力學的所謂“不確定性原理”。 ‘愛玻論戰’第1、2回合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比較多, 並且這些知識也不是重點,我們只需了解,在辯論中, 愛因斯坦一派仍沒有說服玻爾等人, 實際上,玻爾在會上證明了, 愛因斯坦所主張的絕對的因果關係是不存在的。 下面將重點介紹第3回合‘愛玻論戰’。 第3回合 震撼寰宇的“ E P R問題” 顯示出非凡的能力, 以下僅舉幾 E P R(Einstein-Podolsky-Rosen ) 是三位物理學家姓氏的縮寫 (姓氏第一個大寫字母— E:愛因斯坦;P:波多爾斯基和R:羅森) 1、起因 1935年,愛因斯坦已經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1935年5月,他與另外2位物理學家家波多爾斯基和羅森, 在美國《物理評論》第47期上, 刊登了一篇題為 《物理實在的量子力學描述能否認為是完備的》。 在這篇論文中, 愛因斯坦等人對量子力學是否具備完備性提出質疑 【*普林斯頓大學, 是一所位於新澤西州的研究型大學, 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2、E P R質疑的要點 在1935年的文章中, 愛因斯坦等人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提出一個悖論 (悖論指在邏輯上可以推導出不相協調之結論來) 。 這一悖論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觀世界的實在性問題。 (1)什麼是對物質世界描述的完備性 完備性:物理實在的每個要素 都必須在物理理論里有其對應部分。 換句話說,一個完備的物理理論 必須能夠正確描述物理實在的每個要素。
(2)什麼是實在性原則
實在論(或稱唯實論)認為, 現實是獨立於人的感官、概念與想法之外的。 經典物理學認為,當我們不對系統進行干擾或觀測時, 就能確定系統中某個物理量。 這必定是存在一種實在性要素。 這種要素及物理量就是所謂的實在性判據。 物理實在: 假若在對於系統不造成任何攪擾的情況下, 可以準確地預測某物理量數值, 則對應這一物理量,存在物理實在的要素。
(3)什麼是定域性假設 這就是說 EPR 論文認為, 有關測量的這個動作是遵守“定域性”原則的。 所謂定域性是說, 物體只能直接地被相連區域發生的事所影響, 在遙遠區域發生的事, 不能以某種超光速傳遞方式影響這個物體。 定域性通俗地說就是, 如果測量兩個相隔的粒子, 那麼,對第一個粒子所做的事, 不會影響第二個粒子。 將’定域性’與‘實在性’合起來說就是, 在某區域發生的事, 不能立即影響在其它區域的物理實在。 E P R論文認為, 量子力學不滿足定域實在性判據, 所以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