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西方中心論的基石:百年翻譯確實有點扯蛋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9年05月10日05:26:2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於是侯奈尼憤然去羅馬,在那裡學習醫學並精通了希臘語(註:按照西方歷史,公元9世紀的羅馬是“帝國廢墟”。侯奈尼去那兒能學到什麼?如果他能在羅馬學到希臘文,歐洲豈不直接就變為“希臘世界”,哪來“黑暗千年”?)。侯奈尼然後回到巴士拉,跟隨當時著名的語言學家哈利勒·本·艾哈邁德,向他學會了阿拉伯語,這樣他就精通了四門語言,即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和古敘利亞語。定居巴格達以後,他開始從事醫學實踐,並被馬蒙任命為「智慧館」總管,從此他開始從事從希臘語到古敘利亞語和阿拉伯語的翻譯工作。當時哈里發按他翻譯的書稿的重量,如數賞給他黃金。侯奈尼將柏拉圖的《政治篇》、《法律篇》和《對話錄》譯成阿拉伯語;又將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論生滅》由希臘文譯成古敘利亞文。另外他還把希臘醫生伽倫的許多著作譯成了古敘利亞文。”】

這貨太他媽天才了,難怪新東方在阿拉伯國家掙不到錢,半路出家沒字典,沒錄音錄像轉眼就精通了4中語言, 還有死的沒人說的語言。

再說黃金, 哈利發太有錢了, 但是在粗糙的古代紙上寫字, 按重量算錢, 這字體大小,行距邊框是不是要規定的好一點。 中國造紙技術是唐朝後期傳入阿拉伯的, 再次之前阿拉伯人和歐洲都用羊皮紙和萱草紙,這個大翻譯家在中國粗紙上書寫, 但是被翻譯的著作應該是一車一車的羊皮紙和萱草紙, 這玩意也很貴很貴。 翻譯完了是不是扔掉? 你別操心圖書館燒了, 一根毛都不剩。 你別問為啥希臘羅馬戰亂不斷, 那些貨怎麼沒把成車的書燒掉? 別說羅馬人珍惜書, 如果真的珍惜,也就不會有中世紀黑暗了。 即便這些貨不少書, 那一本聖經300張羊皮,只要沒人管也被耗子吃了, 萱草紙更等不到好幾百年以後的阿拉伯人來撿寶貝。

當然, 我這樣說沒有用, 我沒證據。 誰比我牛想到伊拉克敘利亞找證據也就歇息吧, ISIS毀滅了一切可以殘存證據, 包括鋼筋水泥的古建築

————————

諸玄識、董並生質疑“阿拉伯—希臘翻譯運動”

                                               董並生                                                 

按:近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在上海東方電視台《這就是中國EP17》發表演講,批判西方中心論,質疑古希臘的真實性。在演講中提到阿拉伯-希臘翻譯運動的相關內容。對於這個問題,諸玄識與董並生曽有專文揭露,茲轉發於此,以供參考。


中世紀阿拉伯的科學的源頭在何方?希臘?為什麼真主默罕默德要求其信徒遠到中國去尋求知識?


第一部分 諸玄識論歷史背景


希臘 ……→ 阿拉伯 ……→ 西方?


中國 ——→ 阿拉伯 ——→ 西方!


歐美學者說,西方是在中世紀後期,從阿拉伯那裡“失而復得”古希臘。那麼,阿拉伯的希臘文獻又在哪兒呢?實際上根本沒有!斯坦福大學數學史家基思·德夫林(Keith Devlin)說:


(據說)馬蒙(al-Mamun, 786—833年)……把大部分都是口語形式的知識,從希臘語翻譯成阿拉伯文的著作……還有印度科學。許多被收集、被創作的書籍都集中在一個圖書館裡,它叫“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或稱“智慧館”)。儘管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持那通常被反覆宣稱的:A.該圖書館是巨大的;B.它是被馬蒙建立的;C.這裡就是“希臘—阿拉伯翻譯”的地點。 [1]


哈佛大學研究員托比·哈夫以正統西方來肯定“希臘科學”,但他斷言:它已消失良久——絕蹤失影、春夢無痕,而不同宗教更不可能把異教徒的東西拿來,“死灰復燃、薪盡火傳”。托比·哈夫說道:


雖然伊斯蘭在曾經屬於基督教的許多地區擴張 ,但伊斯蘭哲學和它的文化實踐是與基督教的觀念格格不入的。……另一方面,在伊斯蘭興起的時候,希臘文化實際上早已消失。進言之,阿拉伯半島從未被希臘或羅馬文化所滲透。即使(像通常所說的)存在着給人以印象的8—9世紀的“翻譯運動”,把大宗希臘哲學帶入阿拉伯,那也是截然不同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的。再從文化植根的容忍尺度上講,總有一個法統傾向來守護、保存和淨粹偉大的阿拉伯—穆斯林的獨特文化。從11世紀起,它的宗教學校成為穆斯林教育和踐行的中心,……傳承‘虔誠的稟賦’。……古代的科學被視為外國的,是悖逆於伊斯蘭思想的。[2]


在四大發明的西傳之前,中國以西都是部落和方言,沒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在阿拉伯得力於“中學西被”、而成為“字母世界”的第一個“有文字的文明”之時,歐洲及地中海區域——按照阿拉伯學者歐米沙拉的說法——依舊是“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3]直到五百年後,“東學西漸”——以阿拉伯為中介——丕變西洋。


如果真得存在過“西方古典”(希臘、羅馬),存在過“文明古國”(埃及、兩河);那麼,也不至於“老文明區”如此蠻荒,不至於文化與科技是由東向西之遞進疊傳,不至於阿拉伯真主默罕默德教導其信徒,要遠到中國獲取知識。 [4]


關於中世紀歐洲的文化狀況,讓我援引幾位西方學者的研究如下:


英國歷史學家 T. F. 陶特(Thomas Frederick Tout, 1855—1929年)認為,14世紀的英國王室才用文字和學習(讀與寫)。而在12—13世紀,文人(指使用文字的教士)是罕見的現象。 [5]


美國學者邁克爾·格倫·馬內斯說:“在中世紀,幾乎全部的非神職人員都是文盲(按:大多數教士也是文盲。——引者).……缺少原始記錄,像我們所信以為真的那些歷史,都是“二手歷史”;其主要原因是,在整個黑暗時代(the Dark Ages:黑暗的中世紀)基本上是非文字的。文盲的人無處不在,甚至一些國王和王室都不能讀和寫。” [6]


菲利普·戴利德(Philip Daileader)教授稱:“中世紀的歐洲貴族是武士階層,也基本上是文盲的階層;因而,作為非文字的武夫,他們截然不同於……近代初期的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貴族。……貴族通常都是文盲,因而不懂拉丁文(極少數的神職人員使用)。” [7]


所以說,1215年英國《大憲章》是偽造的。(請讀 諸玄識《欺世盜名的《大憲章》——反民主的偽造品》)


總而言之,中古和上古的西方都是前文明、非文字、半原始和部落性的社會,基督教千年依然如故;直到——印度裔美國哲學家拉賈尼·甘特所言——中國文化(科技)分別透過阿拉伯從西面和蒙古從東面,懷抱歐洲長達400—700年,而哺育出近代西方。[8]


 阿拉伯人將希臘文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然後又被翻譯成拉丁文?那麼,希臘文的原件在哪裡?



第二部分 董並生原文: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為歐洲人虛構


——“阿拉伯哲學”概念屬於歐洲中心論的“東方主義”之範疇


由“阿拉伯哲學”刺激而產生“經院哲學”的故事


“古代和近代歐洲文化中間穿插了一段黑暗時期。回教徒和拜占庭人雖缺乏用以革新的智力,卻維護了文明的工具——教育、書籍和治學的閒暇。當西歐擺脫野蠻狀態的時候,回教徒和拜占庭人都曾給西歐以刺激:回教人主要於公元十三世紀,拜占庭人主要於公元十五世紀。在這兩種情況下,如此刺激都產生了勝過傳導者自身所創造的新思想:一是經院哲學,一是文藝復興。” [1]


中世紀所知“亞里士多德”來自“阿拉伯譯本”之說


“阿拉伯人之獲知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這件事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最初乃是通過這條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對亞里士多德作品的評註和亞里士多德的章句的匯編,對於西方各國,成了哲學的源泉。西方人曾在一個長時期裡面,除了這些亞里士多德著作的重譯本和阿拉伯人的評註的翻譯之外,半點也不認識亞里士多德。由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特別是由西班牙南部、葡萄牙和非洲的猶太人,這些譯本現在從阿拉伯文被翻成拉丁文;因此中間常常還經過一次希伯來文的翻譯。” [2]


在「西方哲學史」中加入“阿拉伯哲學”,因其為「傳導者」


“阿拉伯哲學作為獨創思想是不重要的。像阿維森納和阿威羅伊等人主要都是注釋家。總地說來,比較有體系的阿拉伯哲學家們的見解,在邏輯和形而上學方面大部分來自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主義者,在醫學方面來自蓋倫,在數學和化學方面表現某些獨創性——後者也還是在研究鍊金術時偶然遇到的結果。鼎盛時期的回教文明在美術和許多技術方面是值得稱讚的,但在理論問題上沒有顯示出獨立思辨的才能。作為一個傳導者,它的重要性是不容給予過低評價的。” [3]黑格爾說:“阿拉伯人的哲學必須在哲學史中提到。上面已說過,他們很快就專心致志於藝術、科學和哲學。但是我們將談到的,多半還是關於哲學的外表的保存和傳播方面的。” [4]


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8—10世紀)神話


“倭馬亞王朝時期,穆斯林開始翻譯希臘古籍,但那是個別人的工作……。正規地大量從事翻譯工作,發生在從阿拔斯王朝初期開始的「百年翻譯運動」時期。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的譯書,多為波斯文和印度文的古籍。


第二個時期,從馬蒙到第19代哈里發嘎希爾(公元813-934年)。馬蒙設翻譯館,分為希臘文、敘利亞文和迦爾底文3個部門。聘請各方學者集中在巴格達,從事有計劃的、正規的翻譯工作。當時主持翻譯館者,為基督教徒胡奈因等。在這期間,希臘和波斯的古籍,包括哲學、醫學、文學、天文學、地理學等,幾乎完全被譯成阿拉伯文或敘利亞文了。這個時期使翻譯工作達到了頂峰,是百年翻譯的鼎盛時期。


第三個時期,自10世紀初到11世紀初。


200年的翻譯工作,希臘、波斯的古籍大半譯出,如:


柏拉圖的著作:理想國、對話集、書信集等8種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倫理學、辯論學、形而上學、詩學、修辭學等19種。
……
《舊約》的希臘譯本


波斯文著作17種


印度梵文著作25種


希伯來文、拉丁文、科普特文、奈柏特文的著作,200年內的譯著近千種。” [5]
著名的阿拉伯語翻譯家。


伊拉克學者穆薩•穆薩威在其所著《阿拉伯哲學---從鏗迭到伊本•魯西德》(1977年阿拉伯文第二版)中,列舉了4名阿拉伯著名翻譯家。


第一位名叫侯奈尼·本·易司哈格(公元809—877年)


他翻譯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 “他是在「智慧館」(智慧之家)工作過的傑出人物,是聶斯托里派教徒。早年師從約翰·本·馬賽維學醫。據說,因為他向這位老師提出許多問題而使他氣惱,遂被逐走。老師訓斥他說:‘你只配在街頭賣烏勒瓦’。


於是侯奈尼憤然去羅馬,在那裡學習醫學並精通了希臘語(註:按照西方歷史,公元9世紀的羅馬是“帝國廢墟”。侯奈尼去那兒能學到什麼?如果他能在羅馬學到希臘文,歐洲豈不直接就變為“希臘世界”,哪來“黑暗千年”?)。侯奈尼然後回到巴士拉,跟隨當時著名的語言學家哈利勒·本·艾哈邁德,向他學會了阿拉伯語,這樣他就精通了四門語言,即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和古敘利亞語。定居巴格達以後,他開始從事醫學實踐,並被馬蒙任命為「智慧館」總管,從此他開始從事從希臘語到古敘利亞語和阿拉伯語的翻譯工作。當時哈里發按他翻譯的書稿的重量,如數賞給他黃金。侯奈尼將柏拉圖的《政治篇》、《法律篇》和《對話錄》譯成阿拉伯語;又將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論生滅》由希臘文譯成古敘利亞文。另外他還把希臘醫生伽倫的許多著作譯成了古敘利亞文。” [6]


第二位名叫易司哈格·本·侯奈尼,是侯奈尼·本·易司哈格的兒子


易司哈格·本·侯奈尼“像他父親一樣,他是聶斯托里派教徒,在「智慧館」內充當他父親的助手。他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以及不少醫書譯成了阿拉伯文。”


第三位名叫侯拜西•本•哈桑•艾阿姆,是侯奈尼的外甥 “他是侯奈尼的外甥


也是他的一名學生。侯奈尼一直十分器重他,以至人們說:侯奈尼的幸福之一是侯拜西與他作伴。”


第四位名叫沙比特•本•古賴,翻譯了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


“他是薩比教徒,由哈蘭移居到巴格達,以精通星相學、醫學和哲學聞名於世,是哈里發穆塔迪德朝廷里的一位占星家。這一切有助於他提高薩比教在巴格達的地位,並幫助他成為該教派的第一位領袖。他將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譯成阿拉伯文,在邏輯、天文學、星相學和醫學上他都有造詣。十九世紀末,他的《論科學的分類》一書的拉丁文譯本在德國問世。” [7]


這4位翻譯家中的第1位侯奈尼,將古希臘著作由“希臘文”翻譯為“阿拉伯文”。那麼,請問他的“古希臘文”從哪裡學來的呢?按照上文所述,他是在羅馬學回了“古希臘文”,我們知道,實際上當時連羅馬也沒人會“古希臘文”,不知道這位侯奈尼是如何學來的;然後說他回到巴士拉又學會了“阿拉伯文”,對於這位侯奈尼先生來說,“阿拉伯文”也是一門外語。這樣他就精通了波斯語、阿拉伯語、希臘語和古敘利亞語。


這位翻譯實際上是一名醫生,不好好搞自己的醫學,治病救人,花那麼多閒工夫翻譯自己也不懂的“古希臘哲學”?當時羅馬地區——乃至整個歐洲——沒人懂“古希臘文”,這位醫生如何可能在羅馬學了“古希臘文”,再將“古希臘文獻”翻譯為另外一種外語“阿拉伯語”呢?當時的羅馬並沒有這些“古希臘文獻”,這位波斯醫生從哪裡搞到這些“古希臘文獻”的呢?說是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從“古希臘文”翻譯為“阿拉伯文”還好理解,是為了給阿拉伯人看的;而將希臘醫生的著作譯成“古敘利亞文”則更加令人不可理解了,因為當時沒有人使用“古敘利亞文”,那麼翻譯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這裡第2位、第3位翻譯家,一個是他兒子、一個是他外甥,“古希臘文”一定是侯奈尼教給他們的,因為波斯並沒有“古希臘文”的學校。侯奈尼父子為聶斯托里派教徒,“聶斯托里派”為古代基督教派別,7世紀傳入中國,稱為景教。 第4位翻譯家是薩比教徒,是一位占星家和醫生。“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占星術”屬於“巫”的範圍,這位阿拉伯翻譯家,本來只是一個“巫醫”。不知他是怎樣得到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希臘語文本,又如何可以讀懂“古希臘文”的呢?


所謂的“百年翻譯運動”完全脫離了歷史條件。第一,翻譯所據的“原本”沒有交代。第二,伊斯蘭可以引進中國紙,一定不愁中文書,為何單單不見中文著作的翻譯呢?第三,以一種原始的語言,翻譯諸多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拼音,其所面對的人文、自然、歷史環境各不相同,在既無傳授者、也無工具書的情況下,如何可能憑藉一時的興趣就可以完成在今天的條件下都不可能完成的翻譯作業呢?


為什麼要編造“百年翻譯運動”這樣的神話呢?原來是為了安排另一場“翻譯運動”:將所謂“古希臘文獻”通過“阿拉伯譯本”輾轉翻譯成“拉丁文譯本”


以西班牙為中心的“阿拉伯翻譯運動”(11—13世紀)


“公元8—10世紀以巴格達為中心的百年翻譯運動,將古希臘哲學和科學典籍,以及波斯和印度重要學術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另一次是公元11—13世紀以西班牙托萊多的翻譯學校為中心的翻譯運動,歷時達一個半世紀之久,將阿拉伯文版的古希臘哲學、科學典籍和阿拉伯學者對這些典籍所作的注釋、評論、增補和創造,以及阿拉伯學者的重要學術著作,翻譯成拉丁文或希伯來文、西班牙文。” [8]


這批翻譯家及譯作大致有以下內容:


非洲人康斯坦丁(公元1087年卒):將阿拉伯《皇家醫書》等翻譯為拉丁文
克利摩拿人熱拉爾(公元1114-1187年):將71部(一說87部)阿拉伯文著作譯成拉丁文。包括:托勒密的《天文大集》、歐幾里得《幾何原理》 法拉比注釋「亞里士多德著作」等


巴斯人阿德拉德(活躍於12世紀初):英國經院哲學家,譯有歐幾里得《幾何原理》等


吉底薩里菲(1180年卒)和約翰·本·達烏德:共同翻譯伊本·西那的《心理學》、《物理學》、《形而上學》等


邁克爾·斯科特(約1236年卒):翻譯了幾部阿拉伯文本亞里士多德著作。如:《動物學》、《生物學》(提要)


伊本·蒂彭·摩西(創作時期1240-1283年):翻譯伊本·魯世德「亞里士多德著作評論」、歐幾里得《幾何原理》、《塔木德》等


伊本·蒂彭·雅各布(約1236-約1312年):法國醫生。翻譯歐幾里得《幾何原理》、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等 [9]


據說由西班牙為中心將所謂“古希臘典籍”翻譯為拉丁文的這批著作,造成了歐洲“經院哲學”的文獻基礎。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8—10世紀)所接受的所謂“古希臘文獻”,就這樣原封不動地通過西班牙的“阿拉伯翻譯運動”(11—13世紀)就還給了西方(拉丁世界)。


阿拉伯語的來歷


“7世紀以前,不存在統一的阿拉伯。由於社會經濟落後,阿拉伯人多由分散的游牧部落組成。各個部落有自己的語言,雖同屬阿拉伯語種,但懸殊很大,同一事物,同一概念,各部落有自己的語彙,同義詞多得出奇。例如:年代一詞有24個同義詞,光明有21詞,黑暗有53詞,太陽有29詞,酒有100詞,駱駝有255詞,抽象名詞災難有400詞……


7世紀初,麥加已取代過去也門的地位,既是南北商道的孔道,又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麥加城古萊氏人的語言(屬阿德南語),逐步成為阿拉伯人的通用語。《古蘭經》便是用古萊氏族的語言寫下的。於是《古蘭經》和古萊氏語相得益彰。《古蘭經》籍古萊氏語傳播到半島各方;古萊氏語又籍《古蘭經》而成為全阿拉伯民族的、無可爭辯的通用語,這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標準語(Alfoushah)。當然這種「標準語」曾將各部落的大量語彙,收容進去,這是阿拉伯語成為一種統一的、豐富多彩的語種的主要原因之一。” [10]


阿拉伯語起源甚為晚近,主要是一種宗教語言及行政語言。


阿拉伯造紙業始於8世紀中葉


“根據阿拉伯文獻的記載,阿拉伯造紙業始於8世紀中葉的撒馬爾罕;在751年的塔拉斯河戰役之後,一些中國戰俘被帶到撒馬爾罕。卡茲維尼(al-Qazwini)引述一份文件指出:戰俘來自中國。其中一人通曉造紙術,故此人開始造紙。之後,造紙術流傳甚廣,成為撒馬爾罕人的一宗主要產品,並以此出口四方。” [1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造紙業是阿拉伯文化發展的一項基本條件。


阿拉伯人的史學概念始於公元9世紀


“阿拉伯人是在經歷了十分悠長的歲月之後,才在頭腦里有了歷史概念的。對伊斯蘭教徒說來,歷史寫作是後來才學到的東西。……伊本·赫沙謨約於公元828年寫了最早的一部默罕默德傳。” [12]


所謂“古希臘史學”沒有對阿拉伯史學產生任何影響


“沒有任何希臘史學家的著作被譯成阿拉伯文的證據。穆斯林史學沒有受過古典文學影響的任何痕跡,它仿佛是白手起家的。” [13]


史學層級較低,都沒有見到所謂“古希臘”的影響,豈有受到抽象程度較高的“哲學”之影響的可能?


阿拉伯人最初從敘利亞獲得“希臘哲學”知識的傳說


“回教世界獨特的文化,雖起源於敘利亞,卻隨即盛行於東西兩端,波斯與西班牙。敘利亞人,在征服期間是亞里士多德的讚美者,奈斯脫流斯教派重視亞里士多德過於柏拉圖,柏拉圖是為天主教徒所喜愛的哲學家。阿拉伯人最初從敘利亞人獲得希臘哲學的知識,因而,從一開始,他們便認為亞里士多德比柏拉圖更為重要。雖系如此,他們所理解的亞里士多德,卻披上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外衣。” [14]


兩位外籍“阿拉伯”哲學家


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有兩位回教哲學家:一是波斯人阿維森納,一是西班牙人阿威羅伊。前者聞名於回教徒,後者則聞名於基督教中間。


波斯人阿維森納


“阿維森納(伊本·西納)(公元980-1037年)的一生是在人們通常認為只能在詩里才有的那類地方中度過的。他生于波卡拉,二十四歲時去到基瓦,‘荒漠中寂寞的基瓦’——以後去到克拉桑——‘寂寞的克拉斯姆海岸’。他在伊斯巴汗教了一個時期的醫學和哲學,以後便定居在德黑蘭。他在醫學方面甚至比在哲學方面更為知名,不過他對蓋蘭醫學並沒有什麼增益。從公元十二世紀到公元十七世紀,他一直被歐洲人視為醫學的導師。他並不是一個聖潔的人物,事實上,他非常嗜酒與好色。他受到正統教派的猜忌,但由於他的醫術關係卻結交了一些君王。他曾因土耳其僱傭兵的敵意,不時遇到麻煩;有時他躲避起來,但有時又被投在監獄裡。他著了一部百科全書,由於神學家們的敵意在東方幾乎被淹沒,但在西方,由於這本書的拉丁文譯本卻頗具影響。他的心理學具有一種經驗主義的傾向。他的哲學比他的回教哲學家前輩更多接近於亞里士多德和更少接近於新柏拉圖主義。” [15]


從經歷來看,阿維森納主要是個醫生。他的哲學活動及編撰“百科全書”的經歷不可信;東方不亮西方亮,以個人之力編撰的“百科全書”對東方沒有影響、卻通過拉丁文譯本對西方產生了影響,不啻為天方夜譚。在歐洲要在18世紀之後才有“百科全書”的概念。


西班牙人阿威羅伊


“阿威羅伊(伊本·拉釋德)(公元1126-1198)與阿維森納不同,生活在回教世界的另一端。……


有人認為他能分析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推薦他到「哈里發」阿部·雅庫布·優蘇夫那裡供職(然而他卻似乎不懂希臘文)。這位統治者很寵信他;公元1184年任命他做他的御醫,不幸這位患者卻於二年後去世了。……上帝已命令為那些妄想單憑理性就能導致真理的人備好地獄的烈火。於是把所有涉及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書盡都付諸一炬。


不久以後,西班牙境內摩爾人的領域由於基督徒的攻略大為縮減。西班牙境內的回教哲學與阿威羅伊同時告終;回教世界中其他地區的嚴格的正統教義扼殺了哲學的思辨。
……
阿威羅伊曾致力於改進阿拉伯人對亞里士多德的解釋。這種解釋在過去曾過分地受到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他給亞里士多德以一種對待一個宗教創始者般的崇敬——甚而遠遠超過阿維森納給予亞里士多德的崇敬。他認為上帝的存在可以借着獨立於啟示的理性加以證明,這種見解也曾為托馬斯·阿奎那所主張。論及靈魂不死時,他似曾緊緊地依附於亞里士多德,主張靈魂不是不死的,而智性(努斯)是不死的。然而這並不足保證個人的靈魂不死,因為知性雖表現於不同的個人之中,但它卻是同一的。這種觀點自然受到了基督教哲學家的駁斥。
……
阿威羅伊在基督教哲學中比在回教哲學中更為重要。在回教哲學裡他是個終結;但在基督教哲學裡他卻是個開端。公元十三世紀他的著作已被米凱爾·司各脫譯成拉丁文,由於他的作品屬於公元十二世紀後半期,這是令人驚奇的。在歐洲他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影響不僅體現於經院哲學家當中,同時也體現於許多否認靈魂不死被稱為阿威羅伊主義者的非專業性自由思想家當中。在職業哲學家當中,特別仰慕他的人起初多為弗蘭西斯教團僧侶和巴黎大學中的一些人。” [16]


阿威羅伊實際上也是一名醫生,在哲學上,相對新柏拉圖派而言他更接近亞里士多德,認為上帝的存在可以借着“理性”加以證明。我們知道,在12世紀理性的時代尚未到來,而阿拉伯傳承“古希臘哲學”本身也是杜撰的故事。


這兩位“阿拉伯哲學家”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兩個人都是醫生;第二,兩個人在哲學及科學方面的業績在阿拉伯沒有影響,其影響反而在歐洲。歐洲人所編波斯人的祖先、波斯人自己卻不知道,應該是一路貨色。


阿拉伯出身者唯一“哲學家”


“金第(約死於873年),這個首次用阿拉伯文寫哲學的人,同時也是阿拉伯人出身的唯一著名哲學家,翻譯了普羅提諾所著《九章集》的一部分,並以《亞里士多德神學》的名義刊行了他的翻譯,這給阿拉伯人關於亞里士多德的觀念帶來了很大混亂。阿拉伯哲學界自此歷時達數世紀之久才得以克服這種混亂。” [17]


《亞里士多德神學》為另一批造假者杜撰,與所期待的有所不同,就說是造成了混亂。


“阿拉伯哲學”的概念為德國人提出


“對阿拉伯哲學史的系統研究開始於西方,主要是德國、法國的一些東方哲學家。據埃及著名阿拉伯哲學史家穆斯台法•阿布杜•拉齊格(Mustafa ‘Abd Raziq)所著《伊斯蘭哲學史通論》(Tamhid Li Tarikh al-falsafah alislam,1944年開羅阿拉伯版)引證貼尼曼(Guillaume ThéophileTenne-mann,死於1819年)的《哲學史撮要》(《Al-Mukhtasar fi Tarikh al-falsafah》說,伊斯蘭(阿拉伯)哲學史的研究,開始於德國哲學家,被稱為哲學史之父的布魯克爾(Jean Jacques Brücker,死於1770年)。後來,貼尼曼、庫森(V•Cousin,法國哲學家,死於1847年,曾在巴黎大學講授哲學史,有著作:Cours de L’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par V•Cousin,paris,1841)、杜魯特(Gustave Dugat,有著作《穆斯林哲學家和穆台凱利蒙傳記》---Tarikh al-falāsifahWal-mutakllamina min al-muslimiin,Paris,1889---?)……” [18]


在阿拉伯尋找“古希臘文獻”的始作俑者為德國人


“在研究阿拉伯伊斯蘭哲學方面,阿馬貝爾•儒爾丹於1819年問世的《對翻譯亞里士多德著作的時期和源泉的批評研究,以及阿拉伯人通過經院哲學大師所利用的希臘文獻》被認為是第1部重要的近代研究成果,此書強調了阿拉伯哲學對西方的,尤其是拉丁的經院思想的影響。接着,歐內斯特•勒南1852年獻出了不朽論著《阿威羅伊和阿威羅伊主義》。” [19]


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在阿馬貝爾•儒爾丹於1819年問世的《對翻譯亞里士多德著作的時期和源泉的批評研究,以及阿拉伯人通過經院哲學大師所利用的希臘文獻》的之後。


勒南何許人也?原來就是那位西方著名的“東方主義”者。伊本•魯西德即西方人所稱的阿威羅伊。


勒南對伊本•魯西德的評述


“勒南在其《西方的阿拉伯文明》中說:‘把大多數希臘哲學家介紹給我們的是阿拉伯人,這是他們對我們的功績。他們對基督教的哲學復興也有恩德。而伊本•魯西德是亞里士多德思想觀點最偉大的翻譯家和注釋者,因此,不管在基督徒中還是在穆斯林中,都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基督教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通過他的注釋,讀到了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我們還不能忘記,是他創造了「自由思想」的觀念。’” [20]


對阿拉伯哲學最有影響的“希臘著作”是一部偽書


“對阿拉伯哲學思想最有決定性影響的希臘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神學》這部其希臘作者不知何人,但被說成是亞里士多德的匯編。它是為第一位真正的阿拉伯哲學著述家鏗迪而譯成阿拉伯語的,……這部著作的歷史價值是相當大的,……它一直被認為是希臘哲學的縮影。 [21]阿拉伯人……一定把《神學》這部偽作看成是一部真正有用的書。伊本·納伊曼的阿拉伯文版本雖然號稱是波菲利對據說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的譯作,但我們沒有任何資料證明這位敘利亞新柏拉圖主義者寫了這麼一部注釋本。然而有人認為《神學》是另一位新柏拉圖主義的大倡導者、代表希臘思想的最後一位大異教徒狄亞多赫·普洛克魯斯(485年卒)所著 [22] ,真是荒謬。這部著作幾乎一定是被稱為普洛克魯斯的《神學要素》的那部書的同一部書,此書在阿拉伯語裡進入偽亞里士多德的文集之中。十三世紀的經院哲學家,諸如聖·托馬斯和聖·大阿爾伯特,在《原因書》的標題下研究或注釋這一著作。……


在《神學》和《原因書》兩書中,作為幾乎整個阿拉伯哲學思想奠基石的流出論的學說,被闡述和討論得十分徹底……” [23]


阿拉伯也有“逍遙派”


“受亞里士多德學說的影響,產生了阿拉伯理性主義者學派。這個哲學流派的主要代表,在伊斯蘭運動內部,是伊斯蘭經院哲學中的「唯理派」---穆爾太齊賴派。於伊斯蘭運動之外,代表這個哲學流派的著名哲學家,在阿拉伯東方有鏗迭、法拉比和伊本•西拿,在阿拉伯西方的安達魯西亞(即西班牙)有伊本•巴哲、伊本•圖斐利和伊本•魯西德。這些亞里士多德派哲學家,也被稱為「阿拉伯的逍遙派」。” [24]


“阿拉伯哲學”沒有進步


第•博爾說:“伊斯蘭哲學始終是折衷派的哲學(Eclecticism),是以譯成阿拉伯文的希臘著作作為基礎的;其歷史的經過可以稱為同化的程序,而不可以稱為生殖的程序。伊斯蘭哲學既未能以新的研究自別於古代哲學,又未能自出心裁,以謀舊問題的解決,故伊斯蘭哲學在思想方面沒有重要的、值得記載的進步。” [25]


“古希臘哲學”通過阿拉伯傳回歐洲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聯繫古代哲學和中世紀哲學、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橋梁」的阿拉伯哲學,在世界哲學思想發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潮流在西方幾乎中斷;而阿拉伯人在由中國傳入的造紙術所提供的物質條件下,通過系統翻譯和注釋,不僅了解了古代波斯、印度和希臘的科學,而且掌握了亞里士多德和新柏拉圖派的主要著作,從而豐富和發展了阿拉伯文化,使當時版圖包括歐洲的西班牙和西西里的阿拉伯帝國,成為一座文明的燈塔而大放異彩。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就是從這裡通過由阿拉伯文譯出的版本,傳回歐洲,給西方的中世紀哲學輸入了新鮮血液,打破了當時思想界的僵化局面。” [26]


“外國學者”在西班牙尋找“阿拉伯語著作”


“彼得雇用的譯者是在西班牙工作的兩個外國學者,凱頓的英格蘭人羅伯特和卡林西亞的德意志人赫爾曼。他們來西班牙工作的初衷是尋找阿拉伯語著作中有關天文學、幾何學和數學的著作,並把它們翻譯成拉丁語。” [27]


古代西班牙是一種“馬賽克式文化”,並不統一


“理查德·福特說過,西班牙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幾個國家。……伊比利亞半島的地形就像現在的希臘一樣,把這個地區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分離的地區。因此,古代西班牙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馬賽克式的文化,也就不足為奇了。語言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這種多樣性,西班牙地區曾使用過的語言不少於五種。不幸的是,這些語言始終在挑戰翻譯的努力,因而我們對古代西班牙的了解只局限於古典時代。” [28]


“泛西班牙”概念是“羅馬帝國”概念的派生物


“羅馬對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強加的統治,創造了泛西班牙的概念,把西班牙作為一個單一的政治實體。哥特人國王至少在理論上,是羅馬人的繼承人,因此他們統治着的是一個單一的王國。更為重要的是,隨着天主教對阿里烏斯派異端的勝利,主教們給予了西班牙單一的宗教。對於西班牙民族主義者來說,羅馬天主教與國家本身是同質的。” [29]


波斯人不知道自己民族的偉人?


希羅多德所講述的關於古代波斯的偉大人物,後來的波斯人一點都不知道。“中世紀的波斯根本不知道有居魯士、岡比西、大流士和澤爾士這些偉大人物(只有從希臘史料中才能得到)。他們卻編造了一部古代神明和魔鬼的神話王朝。” [30]


20世紀前,阿拉伯人自己並不知道有所謂“阿拉伯哲學”


歷來研究阿拉伯哲學的,大多是歐洲人,或者說是歐洲的東方主義者。由於受歐風美雨的影響,在進入20世紀之後,在西方留學的阿拉伯人第一次開始了解,原來還有“阿拉伯哲學”這回事。


“從本世紀20年代中期,在阿拉伯世界出現了一批註重研究阿拉伯哲學史的年輕學者。如塔哈·侯賽因(Tah Husayn)、傑米耶·索里巴(Jamil Salibā)、穆斯台法·阿布杜·拉齊格(Mustafa‘Abd-al-Rāziq)……等人,先後以中世紀的阿拉伯哲學為對象,或者撰寫博士論文,或者出版學術專著,或者整理古代典籍,或者翻譯介紹西方阿拉伯哲學史研究名著,阿拉伯本土的阿拉伯哲學史研究證實邁開了系統研究的第一步。” [31]


當代阿拉伯學者的“阿拉伯哲學”研究,基本上出不了西方的“東方主義”窠臼。


“阿拉伯哲學”對歐洲的影響


“阿拉伯哲學對西歐哲學的影響集中地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使中世紀的歐洲人較全面地獲得古希臘哲學的知識。中世紀,歐洲的文化處於‘原始的粗野狀態中’ [32],僧侶是唯一受過教育有文化知識的人,他們為了維護基督教的統治,無情地摧毀許多珍貴的古代哲學和科學文獻,其中包括許多希臘哲學家的著作,致使中世紀的歐洲人很多不知道亞里士多德的名字。由於阿拉伯譯註的傳入西歐,使歐洲人第一次獲得了亞里士多德關於邏輯學、物理學和形而上學的主張。……所以黑格爾說,西方是通過阿拉伯人,‘才知悉了亞里士多德’,‘西方人曾在一個長時期裡面,除了這些亞里士多德著作的重譯本和阿拉伯人的評註的翻譯之外,半點也不認識亞里士多德。’


其二,阿拉伯哲學中的進步思想最終導致了西歐經院哲學的崩潰和文藝復興的到來。” [33] 從這裡的解釋來看,阿拉伯哲學對於歐洲經院哲學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第一,沒有阿拉伯哲學就沒有歐洲經院哲學,因為經院哲學的基礎是從阿拉伯傳來的亞里士多德哲學;第二,歐洲經院哲學又是被阿拉伯哲學的思想打破的,從而開啟了歐洲的人文主義時代。


“阿拉伯哲學”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學者就阿拉伯哲學對中國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具體內容是:阿拉伯哲學何時傳入中國?受阿拉伯哲學影響的中國學者和著作;受阿拉伯哲學影響形成的主要哲學思想等內容,結論是中國受阿拉伯哲學的表現是:


以真宰說為核心的本體論;


以認主學為核心的認識論;


三綱五常與五功相結合的倫理觀三個方面。 [34]


問題是,同樣一個阿拉伯哲學,為何對歐洲中世紀的哲學產生巨大影響時是一種面貌,對中國產生影響時卻是完全不同的面貌呢?換句話說,對歐洲影響如此之大的“亞里士多德哲學”,為何對中國發生影響時卻一點影子看不到呢?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這個對歐洲影響巨大的“亞里士多德哲學”,完全是後世捏造並添加到歐洲哲學史中去的,實際的歷史根本沒有這回事。


綜上考述,阿拉伯為所謂“古希臘哲學”進入拉丁世界的“通道”純屬虛構。


第一,公元7世紀前阿拉伯語不存在,因而不可能有阿拉伯哲學的存在。語言是哲學的載體,沒有語言就談不上哲學。


第二,阿拉伯語公元7世紀開始形成,並隨着伊斯蘭教的擴張而流布。在伊斯蘭教形成的過程中,如果說從伊斯蘭教中脫胎出與伊斯蘭教教義近似的伊斯蘭哲學,也許還說得過去,在一個年輕的語言體系中,出現一種完全異己的所謂哲學的可能性不存在。


第三,阿拉伯人本來並不認為有什麼阿拉伯哲學的存在;所謂阿拉伯哲學的概念,最早由德國人提出,阿拉伯哲學的概念由東方主義教父勒南最初表述。


第四,黑格爾在其哲學史講演錄中述及阿拉伯哲學,完全是從歐洲經院哲學源頭的角度來展開的,結論是:阿拉伯哲學沒有自己的東西,只是保存古希臘文獻的一個通道。


第五,羅素在其題為西方哲學史的著作中,也述及阿拉伯哲學,也是將阿拉伯哲學作為保存古希臘哲學的一個通道而言。


第六,阿拉伯哲學早期並不存在,而在其將古希臘哲學移交給歐洲之後,就退出了歷史舞台;好像阿拉伯哲學只是為了給歐洲經院哲學做一個鋪墊而存在。


第七,阿拉伯哲學從希臘文翻譯而來,其希臘文本來歷不明。這個傳說依託於亞歷山大里亞文化中心的神話,亞歷山大里亞文化中心之說既不成立,阿拉伯哲學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八,所謂“阿拉伯哲學”的著名哲學家實際上都是醫生。


第九,阿拉伯人自己不知道有所謂阿拉伯哲學,直到20世紀20年代,阿拉伯學生到歐洲留學之後,受西化教育的阿拉伯才第一次知道歐洲人所說的阿拉伯哲學。


第十,阿拉伯學術同時期也傳到了中國,完全是不同的內容,所謂“亞里士多德”的那些內容,根本就沒有影子。


阿拉伯哲學的源頭與其說在希臘,毋寧說在中國


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鼓勵人們求學時說:哲理是穆民失去了的駱駝,必須尋求,哪怕到中國去。” [35]


詳見:董並生專著《虛構的古希臘文明---歐洲古典歷史辨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中世紀阿拉伯“智慧館”——主要的古希臘的著作被翻譯成阿拉伯文?


[1] [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中譯本上卷第521頁,商務印書館1963年9月


[2] [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中譯本第3卷第261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12月第1版


[3] [英]羅素《西方哲學史》中譯本上卷第521頁,商務印書館1963年9月


[4] [德]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中譯本第3卷第252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12月第1版


[5] 喬治·才丹《伊斯蘭文明史》卷三,第171-175頁;轉引自納忠《阿拉伯通史》上卷第567-568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12月第1版2006年5月2刷






0%(0)
0%(0)
  估計是英譯漢時譯錯了。。。。。 - 括號 05/10/19 (507)
    更可能是扯蛋謊言扯的太多,弄出個漏洞 - 香椿樹1 05/11/19 (473)
      英文書籍里沒有見過這個謊言。。。。 - 括號 05/14/19 (40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天娃在線中文教育,輕鬆學中文
2018: 自己實證與自我實現
2017: 美國留學學費辣麼貴!不好好利用這些學
2017: 彭運生談藝錄(31)
2016: 邏輯為什麼奏效?(我的答案及思考過程
2016: 易經提醒中國什麼時候南海出兵為吉利
2015: 中國現代哲學家學會:範例世界的數學維
2015: D.QU著:近體格律詩體與永明格律詩體之
2014: 教孩子的學問 (第一集) (第二集)
2014: 4. 英語學習:秘方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