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關於教育的神話(三之三)
送交者: Viewer 2006年10月20日15:31:3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作者:Jay Greene 翻譯:九喻


【作者Jay Greene是Manhattan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著有《關於教育的神化》一書。本文就是以這本書為基礎寫生的。】

5)專業證書的神話

一般認為,獲得專業證書(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是具備專業技能的可靠標誌,因為在大多數行業,專業認可頒發給那些證明了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人。很少見沒有執照的醫生,或者沒有通過資格考試的律師。教師的質量當然對學生的學業表現至關重要,但是得到額外的教育學位並不意味着成功。

很多研究人員、政客和多數美國人都假設,資格認證越多,教師水平越高,可是證據顯示的並不是這樣。在對教師質量的研究發現里,表現最突出最穩定的一個就是,專業證書和教育學碩士學位和課堂教學表現無關。然而多數教育系統獎勵證書和經驗,而不是獎勵更加可靠的證明教學水平的指標。

在為Abell基金會(Abell Foundation)所作的一個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擁有教育學碩士學位(a master's in education)並沒有導致更好的表現,在新教師里,是否擁有傳統的專業證書對學生表現毫無影響。在檢驗了全部171個關於教師擁有證書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的研究以後,Eric Hanushek發現只有9個研究顯示證書和學生表現之間有明顯的正比關係,5個研究發現有明顯的反比關係,157個顯示沒有關係。再看看“為美國教書”(Teach For America)項目,這個項目讓新近大學畢業生不需獲得傳統的教育資格認證就成為教師,“Mathematica政策研究”(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的三位學者發現,這些沒有資格認證的教師教的學生一年之中在數學上取得了顯著進步,同時還能跟上閱讀課程。現行的以教師得到資格認證為中心的政策,因而顯示出極大的誤導性。

當前的教師工資系統與教育學位掛鈎,也對教師質量沒有好處,因為它人為的把時間和金錢耗費在得到那張文憑上,而不是在特定的教學領域掌握更多的知識。NAEP的一項研究認為,教育學碩士文憑“對提高教師能力幾乎沒有作用,”因此花費巨額資金追求學位“是教育界具有爭議性的最沒有效率的投資之一。”

研究人員也研究了教師經驗年頭和學生學業表現的關係。這裡的結論並不確定。如果有什麼發現的話,那就是證據顯示在最初適應工作環境的幾年工作里,教師表現更有成效,但是這個最初的階段過去之後,他們工作效果就停滯不前了。這個數據讓人們懷疑現在的做法是否合理,即在教師工作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加薪很少,而在工作了20年和30年的以後每年加薪很多。

現有教育系統的成員強烈反對把文憑和工資脫鈎。當密歇根採用了強調可證明的教學能力(通過技能測試衡量)、而不是證書和工作經驗的新辦法之後,《底特律新聞》展示了憤怒教師的經典反應。一個有30年教齡和碩士文憑的教師說,“我還要回去參加考試,這簡直是扇我的耳光。”

只有停止根據和教學表現沒有關係的文憑來雇用和支付報酬的做法,我們才能期待課堂授課的質量。

6)富裕學校的神話

一個流行的神話說,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表現好,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錢,招收好學生,剔除差學生。這個傳統說法體現在密歇根報紙的警告上,這個警告說“選擇學校系統會迫使缺錢的公立學校關門,而富裕的私立學校會變得更加有錢。”

毫無疑問,私立學校的學生展現出明顯優異的成績。例如,NAEP八年級閱讀考試,53%的私立學校學生達到了“精通”(proficient)水平,而只有30%的公立學校學生達到這個水平。八年級數學,只有27%的公立學校學生達到“精通”水平,卻有43%的私立學校學生達到這個水平。有趣的是,按照百分比,私立學校八年級學生最終獲得學士學位的人數比公立學校多一倍。

然而,公立學校一貧如洗而私立學校錢袋鼓鼓的說法根本不對。實際上,相反的說法更接近事實。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1999-2000年度,私立學校平均向每個學生收取$4,689學費,同一年,公立學校平均用在每個學生身上的錢是$8,032。在天主教學校(占私立學校學生人數的49%),每個學生的平均學費只有$3,236。絕大多數私立學校的學生實際得到的經費不到公立學校學生的一半。

一些人指出私立學校並不提供公立學校提供的全部服務:交通,特殊課程,午餐,心理諮詢。但是一個分析比較了紐約、華盛頓特區、Dayton和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公立學校和私立天主教學校的開銷,研究人員發現,除去那些公立學校的服務和管理開支,公立學校仍然比天主教學校消耗了明顯更多的資源。此外,如果公立學校提供附加服務,這些服務應該有助於提升教學成果。所有的開支最終都歸結到一個問題--投入產出比。

正如不能把缺乏資金作為公立學校表現差勁的藉口,同樣不能把對學生來源的選擇性作為藉口。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私立學校並不很挑剔。對全國天主教學校的一項研究發現,88%的入學申請獲得通過。其他對華盛頓特區、Dayton和紐約私立學校的研究發現,只有1%的家長報告說他們的孩子因為入學考試成績不佳而沒有獲得錄取。而且,那些通過選擇學校項目從公立學校轉入私立學校的學生,在學業和種族背景上與繼續在公立學校就學的學生相似。

私立學校也沒有通過淘汰差學生或製造麻煩的學生來顯著改善學生構成。一個研究發現“天主教高中平均一年開除不到2個學生”。而儘管每個學生都理應獲得公共資金資助的教育服務,但是公立學校常規性開除學生。根據美國教育部的資料,公立學校每年開除1%的學生,另外還有0.6%的學生被隔離到特殊教學單位。這超過了天主教學校和其他私立學校的比例。同時,公立學校還把1.3%的殘疾學生外包給私立學校。

不管怎麼樣,一些研究已經比較了就學於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同樣背景的學生。一項研究跟着一項研究,一致的結果是留在公立學校的學生比轉到私立學校的學生表現差。很清楚,學生表現提升和私立學校的教學方式有關--而不是更多的錢,或把困難學生踢出去。

7)選擇學校項目沒有效果的神話

當報道“選擇學校”項目(voucher)--一個旨在給家長錢以便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的項目--媒體幾乎總是說對這個項目實踐效果的研究還沒有結論。比如《紐約時報》在報道最高法院批准“選擇學校”項目的時候說:“這個決定是在沒有清晰回答如下基本問題的情況下做出的:究竟選擇學校提升了美國教育質量了嗎?這場爭論...依然激烈,更多看到的是互相矛盾的研究,而沒有真正的結論。”

現實卻是,對選擇學校的研究根本不是混合的結論或者缺乏結論。高質量的研究一致顯示,選擇學校對參與的學生有正面效果。唯一的爭議,是學擇學校的正面效果到底有多大。

已經有8個隨機挑選的選擇學校項目的研究,其中7個發現通過這個項目選擇自己學校的學生在統計上效果顯著(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例如我和另外兩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密爾沃基(Milwaukee)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選擇學校項目轉入私立學校的學生,比留在密爾沃基公立學校的控制組學生(control group)表現好。4年之後,轉入私立學校的學生比控制組學生閱讀成績高6分(百分制),標準化數學考試的成績高11分(百分制)。參與研究的全部學生都是低收入西班牙裔或黑人。

我從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Charlotte, North Carolina)的一項研究發現,1年以後,轉入私立學校的學生比留在公立學校的同學成績高6分(百分制)。全部受訪學生都是來自低收入家庭。在紐約,一個私人資金資助的選擇學校項目成為很多研究的對象。一個研究發現,3年以後,參與選擇學校項目的非洲裔美國學生比控制組學生成績高9分(百分制)另外一個研究發現轉入私立學校的學生數學成績高了5分。華盛頓特區的一個類似的選擇學校項目,也使得轉入私立學校的非洲裔美國學生在2年之後比留在公立學校的同學成績高9分。

這些研究涉及的選擇學校項目,每個都得到了家長的熱情支持。而且私立學校的這些成績,是在僅僅花費了相當於公立學校開支的一小部分的情況下取得的。研究涉及的5個選擇學校項目里,資金最多的是密爾沃基那個,也不過給學生提供公立學校每個學生開支的60%(該市公立學校花在每個學生上的錢是$10,112)。私立選擇學校項目花在每個學生上的錢不到公立學校的一半。更好的表現,更愉快的家長,大約一半的開支:如果是在攻克癌症上有類似的結果,學術界和新聞界早都一擁而上了。

傳播真相

過去30年裡的很多教育政策,都是建立在嚴謹的研究證明是錯誤的觀點上的。學校功能的每個方面都被這些神話影響了。糾正流行於我們的教育系統的誤解,根據有硬數據支持的事實來制定新政策,至少需要一代人。

因為傳播神話的特殊利益集團的強大反對,這個工作變得格外的困難。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揭露真相的人們的不懈努力,事實和理性已經在很多領域戰勝了神話。毫無疑問,事實和理性也會在學校取得勝利。【全文完】

英文原文:Education Myths
By Jay Greene
The American Enterprise,July/August 2006
http://www.taemag.com/issues/articleID.19233/article_detail.asp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丘先生給我們的啟示
2005: 丘成桐-田剛北大大爭第五回合:形勢突
2004: 怎樣才能得不到諾貝爾獎?
2004: 醒與夢之辯論
2003: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3: 三年目睹之怪現狀zt
2002: 北大校長來了
2002: 陳景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