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AA88說:“拋物線”這個漢字詞彙比英文的Parabola要強百倍,但他沒有具體講他是怎麼體會出漢字的拋物線強的,也許是第六感覺,或純是出於他對漢字的無限的感情。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例子,應該深入探討一下,不應該只停留在感情層面上。我認為“拋物線”這個漢字詞彙和英文的Parabola比較起來,有如下幾個重大的缺陷:
1。不具有抽象性:拋物雖然比較直觀,但認識非常容易被局限在字面。所謂的“拋物線”對地球人來說,是指物體在持續受地球引力作用下,在具有初速度(或加速度)的前提下在空中運行軌跡。這種認知不具有抽象性,如果不拋物,這種“線”是否存在?“線”是絲旁,這裡有線存在嗎?在地球上拋物和在月球上拋物此線是否一樣?在沒有引力的地方呢?拋物這個動作是否涉及到動作發出者?誰在拋物?。。。,這種表達顯然非常拖泥帶水的,一點也不乾淨。
2。用漢字的“拋物線”的民族,對該事物的認知會停止在該詞彙的字面意思上,而使用Parabola的民族會繼續深刻探究這種概念的全部內容。顯然,AA88就是前者,在他看來,不就是個簡單的“拋物線”嗎?從他的語言表達上,已經顯露出中國人的淺薄和無知。
3。學習負擔重:拋,物,線,這三個字都必須逐一去學,要學認,學讀音,學寫,三倍的努力。否則,會認未必會讀,會讀未必會寫,。。。而英文的Parabola只有六個不同的字母,非常容易學。
4。書寫速度慢:筆畫太多。
5。漢字的不拼音:如果一個七歲的中國孩子和一個同齡的美國孩子,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這個詞彙,也就是說他們都在自己的語言中有“拋物線”和Parabola這個詞和字。那麼在會說這個詞彙的前提下,拼音的parabola幾乎不用再學什麼字,會基本的拼寫規則就知道如何寫了。而對中國孩子需要去學這三個漢字,中國的孩子也許要等到九年級學會這三個漢字後才知道如何寫,如何認這三個字組成的詞和概念。
6。這個詞彙在傳播中的差異:因為英語的字在書寫上是拼音的,所以無論它傳播到任何地方,都只有一個標準的音,學習這種語言的人都會從字面獲得該字的標準讀音,文字對語言有規範化的作用。而漢字的不表音,各地方語言各行其是,愛怎麼發音怎麼發。
7。Parabola很容易機器處理。無論是用打字機,還是用計算機都很容易。而且字母是有序的,這個字本身也就天然地可以排序,有利於檢索,在編寫字典,在編寫數據庫,在編檔案等時候都非常簡單。而漢字拋物線卻不具備這個功能。
8。Parabola很容易走向世界。而“拋物線”這仨字,除了會漢字的人無法學會。
。。。。。
還有很多差別,可見Parabola 和拋物線如果頭對頭進行比較的話,漢字的拋物線比英語的Parabola輸何止百倍?難怪用漢字的中國人落後其他民族呢?
據說,李鴻章李中堂到美國訪問的時候,曾接見當時大清派出的留美學生。李大人曾非常仔細地傾聽一個留學生向他講解拋物線,怎麼也不搞不懂,最後那個留學生靈機一動,說李中堂撒過尿嗎?李大人滿臉困惑地說:是呀! 那個留學生於是,那您的尿劃出的軌跡就是拋物線。李中堂於是恍然大悟。
李中堂真知道什麼是拋物線了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但至少“拋物線”這個詞彙和其他所有漢字詞彙一起,造就了中國人的淺薄和無知,以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馬馬虎虎的民族性格。
在此,多謝AA88網友提供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