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國人老抱怨漢語,是造成他們學不好英語的原因。當然,這是poor workmen always blame their tools 而已。事實是,對成年人而言,母語程度對學習外語是很重要的。
我剛出國時,參加過一個寫作班,學員程度參差不齊。 我記得有些中國學生連一篇讀後感都寫不好。我比老師清楚他們的問題所在,他們的英文程度並不如此之低,而是因為這些人中文沒有學好,且不說些英文,你就叫他們用中文寫,都有點捉襟見肘。而對我,這些作業是小菜一碟。我們做作業時,老師都是把寫作格式寫在黑板上,給我們一個guideline, 而我從不參照這些東西,因為那是照顧困難學生的。我的寫作常常得到好評,還多次在全班讀出來。一次,老師問我,是否我在國內讀多寫作課程,我老實告訴她,我國內的英文班從來不教這些東西,老師感覺驚訝。其實,這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英文學習有階段性,大致分為句子階段和篇章階段。在句子階段,學生學習句子構成,這時母語,也即漢語,是沒有大幫助的;但到了篇章階段,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造句能力,需要謀局布篇了, 母語就顯出重要性來了。我高中畢業,一般中文寫作對我已經駕輕就熟,也就是說,不一定寫得多麼的出色,但基本上任何文章不費力氣。當我學習英文寫作時,我的構句能力已經足夠,寫就篇章,基本就是中文怎麼寫,英文也就怎麼寫,顯得輕而易舉, 這不是說句子對句子的對譯,而是文理思路條理都是中文的,語句是英文的,我這樣寫就的作業,幾乎每次都是最好。
工作單位去年組織一次培訓,有一個活動是“命題作文”,當場寫一篇論說性質的短文,在場都是英語為母語者,我的英語不會是做好的吧,但又是寫的最快,第一個完成,還被要求當眾朗讀。
與其說我英文怎麼好,到不如說我的母語幫了我大忙。母語的作用在初學者和三腳貓那裡是感覺不到的,但到了相當的高度,就會顯出其力量。
漢語有數千年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遺產,兩千多年前後,當很多歐洲主流語言還沒有影子的時候,漢語已經出現了象左傳,史記等偉大的作品。漢語的詩詞散文,以其文字的優美,簡練,短小精悍,感情豐富,是其他語言包括英語無法望其項背的。比較起來,英語實在歷史太短,16世紀前,根本沒有嚴肅的作品,此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短短四五百年歷史,對一種文字發展而言,是頗為短暫的。
除了文學表達力,漢語的邏輯性,抽象性,聯繫緊密,合理科學,都使它在世界語言文字之林鶴立雞群。同時,語言不是孤立的東西,需要政治經濟軍事的支撐,才能顯出其力量。中國人需要的是自信,發展國家,壯大自己,以對得起老祖宗,讓古老民族再度輝煌。
讓我們記住莎士比亞的這句話吧:be true to thy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