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不準不是因為系統測量誤差導致。否則不可能用數學的方法來證明它。測不準原理具有很深的量子物理的根源。
(2)試圖用因果關係來推導物理系統的狀態,進而繞過測不準原理是徒勞的。比如,對一個“單色”粒子,有人會聲稱只要精確測量“色”--動量,不去測量位置,而用數學的方法推導出粒子的位置,不就打破了測不準原理了嗎?這是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之一。牛頓說過,給我初始條件,我能告訴你世界的將來。問題是,要推導出粒子的位置,或告訴你世界的將來,必須知道初始狀況。不幸的是,在量子物理的框架下,測試初始狀況,包括了對許多對“共軛量”的測量,而它們不可能同時被精確測定。就單色粒子的例子,初始狀況的”快照“就包括,T0,P0, 和R0,其中《P0,R0》就是一對“共軛量”。其實,上面是用經典物理的思路來解釋。用量子物理的觀點來看,理想“單色”粒子,它的波涵數是分布全空間的。你不知道它在那裡。一旦你精確測定它的位置,它的波涵數就是空間的DELTA涵數,就不是“單色”粒子了,它分布在全動量空間。
(3)對系統的測量,不管是“偷看”還是“偷聽”,多麼“偷偷摸摸”,“輕手輕腳”,都是對系統的微擾,原來的系統狀態便被打破,原來波涵數在“做愛”的,便因為有了第三者,壞了人家的好事。
(4)在更好的理論下,也許測不準原理將被打破。但在現有的量子物理框架下,包括量子場理論,弦論,測不準原理不會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