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日本的诺贝尔奖“丰收期”还能持续多久?
送交者: 芨芨草 2016年01月03日22:28:54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日本的诺贝尔奖丰收期还能持续多久?

赵松

 

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因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而备受关注。在屠呦呦获授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同时,邻国日本则有2名科学家分获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至此,包括2名已加入他国国籍的科学家在内,日本已有24人获得诺贝尔奖。近十多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增长相当快,其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前景又如何呢?

本次是日本连续两年获得诺贝尔奖,20143名日本人科学家获得物理学奖。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了显著增加,共有16人获奖,所获奖项均属自然科学领域。其中尤以2008年至今的8年最为明显,12人获奖,当前的日本俨然已经进入诺贝尔奖收获期

日本迄今为止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奖的人数为21人,排名居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之后,为世界第5位。如果仅从2000年以后的情况来看,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

为什么日本能够在最近十年进入诺贝尔奖丰收期?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播种期是什么时候。事实上日本在2000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其论文主要完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这段时期被视为播种期。当时正值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泡沫经济时期,日本政府和企业资金充足,原本就重视科技的日本投入了大量经费用于科学研究。这使得日本可以不再模仿欧美,转而扩大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

日本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毕业于日本几所顶尖国立大学,且他们的科研成就大多是在这些国立大学或非私营的研究机构取得的。而这些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大多来自政府,由此可见政府的投入为日本获得诺贝尔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日本21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中6人毕业于京都大学、4人毕业于东京大学、3人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这三所大学的获奖者合计占全部获奖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三所大学是日本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且均为国立大学,同时也是获得政府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

2015年度的科研经费为例,出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日本大学中东京大学获得的政府科研经费最多,3763个科研项目共获得约216亿日元科研经费。其次是京都大学,2955个科研项目共获得近140亿日元科研经费,名古屋大学的1765个科研项目获得约75亿日元科研经费,位居第4位。

除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外,日本学术界相对较好的学术氛围以及研究者个人的勤勉努力也是日本近年来不断收获诺贝尔奖的重要因素。在日中国科学技术者联盟会长杨克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日本的社会氛围来看,整个社会很尊重学术和学者,从日本儿童的表现出来的志向就能看出这一点。他举例称,不少日本儿童希望长大以后从事科研工作,其中不少儿童敢于将获得诺贝尔奖设定为人生目标,这表明学者在日本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对于获得诺贝尔奖也有着较强的意愿。

杨克俭称,日本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也比较完善。例如不允许教育研究机构中的研究者从事本职之外的咨询等商业活动,这让研究者用于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保障。不管是教育研究机构还是企业,对于科研项目的监督考核工作落实的较好,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出了什么样的成果,都有严格且透明的监管机制。

此外,日本从组织至研究者个人对于科研的态度是科学长远的。杨克俭称,即便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地企业也并非仅仅关注眼前利益,而是很重视研发,将研发和人才培养作为长线投资。这使得日本企业不仅有着雄厚的技术储备,还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这些人才水平之高,以至于很多人可以直接转投大学担任教授。

杨克俭称,日本人被认为是一个做事严谨认真、细致入微的群体,这种特性同样也体现在学术界。同时,这种特性恰恰也很有利于从事科学研究,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这也是日本较少在社会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针对日本获取诺贝尔奖的前景,杨克俭表示,鉴于日本在科研方面有着较高的投入和人才、技术储备,未来10年日本仍有可能获得一定数量的诺贝尔奖。从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情况来看,获得该奖的日本研究者数量可观,这些研究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率很高。

尽管日本研究者近年来接连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日本舆论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未雨绸缪的呼声比较强烈。日本NHK的电视评论称,日本现在收获的诺贝尔奖其实是数十年前的研究成果,并不能说明日本当前的研究环境很优良,着眼未来,不应当得意忘形。

日本经济评论家町田徹在日本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称,10年后日本很有可能重回1999年以前获得诺贝尔奖频率较低的时代,理由是日本经济实力的下滑。经济的发展是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因素,如今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20,政府无力再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日本研究者的论文发表数量出现减少趋势,这必将导致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出现下降。

另一方面,非私营的教育研究机构的用人机制也出现了变化,不再以终身雇佣和长期雇佣为前提,雇佣时间只有数短短年的职位正在增加。这使得研究者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非常困难。基于经济发展促进科研发展的规律,町田徹认为中国未来可能在科研领域获得飞跃性的发展。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老几:浅议中西哲学本体(一)
2015: 盤點可致寶寶「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單
2014: 院士王正敏这样的事在国内很典型,一点
2013: 著名媒体和名人推荐值得一读的书
2013: “财政悬崖”的避免:谁是赢家和输家?
2012: 天蓉:脑电波之謎-35-历历在目十年之前
2012: 柴玲真地获得了自由吗?
2011: 这个洋人让洋奴们很开心
2011: 霍金震撼,早已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