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創新人才探源(四)---中美高等教育觀察
送交者: 南泥灣 2006年12月14日14:54:1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創新人才探源(四)--中美高等教育觀察

作者:南泥灣/齊楠木

大學是高等教育和科研的場所和主力。美國大學脫胎於歐洲古典大學,歷史較長。如哈佛大學創建於1636年,原名為劍橋學院,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古典大學經過吐古納新,形成現代大學。中國的大學直接建在現代大學的基礎上,才百年的歷史。

1.現代大學數量和規模

美國的現代大學制度在1870-1940年期間逐漸成型,以兩個新型大學的建立為標誌:1876年建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1892年建立的芝加哥大學。在此之前的哈佛和耶魯等學院並不是現代意義的大學,這些學院的目標是培養本地區本教派的牧師及其政治領袖,實行的是以希臘文和拉丁文為中心的西方古典人文教育。這種教育模式以英國的牛津劍橋和法國的巴黎高師為代表,常被稱為西方大學的英國模式。

隨着1870年後美國開始現代轉型和高度經濟發展,美國老學院的傳統人文教育也被看成不能適合社會經濟發展,導致美國教育制度在19世紀末開始重大的轉向。不再強調傳統的古典文化的人文教育,而是強調以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為取向的“研究”為主的專業性教育,尤其着重發展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研究生院,建立專業性的系科、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形成所謂的研究型大學。

美國共有125所研究型大學,在數目上只占全國3600所高等教育機構的3%,培養了全國3/4的博士。不僅如此,研究型大學還授予35%的學士學位和全國科學和工程方面56%的理學學士學位,培養了全國大多數專業人員:醫生、律師、商業管理者和工程師。總之,美國的研究型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因此,在美國,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指那些最負盛名的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等。

中國約有1000所高校,其中610所本科大學 ,另有科學院系統培養研究生,原來大多為教育型大學,以培養大學生為主。從90年代末期部分逐漸成研究型大學,以培養研究人員為主,據武書連統計,2005年我國的研究型大學30所左右,研究教學型大學70所左右,兩者之和在100所左右,與211工程大學的100所在數量上大致相同,達到10%。

2.本科教育

1)進度安排
從教學安排上美國和中國的本科生差別不是很大,各自有其特點:中國大學專業大多在入學時確定,以後較難改變,興趣難以顧全。美國許多大學一二年級不分專業。大學的大一新生,在入學時並不急於劃分專業,而是從"核心課程"入手,先讓學生們了解各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對各學術領域形成初步認識,再根據個人興趣確定專業方向。這核心課程包括:文學與藝術、歷史、自然科學、社會分析及道德、外國文化等,美國學生興趣發揮的餘地比較大。

對美國本科,我沒有直接體驗。據網友Bach介紹,第一兩年專業稱為“PRE-MAJOR,必須完成兩年的基礎課,(都是刷人的課),三年級才能進系。 這些刷人的基礎課,包括,數理化,一兩門英文寫作, 若干門人文學科(社會,藝術,哲學,經濟,心理,歷史,等等)還有一兩門入門專業課(比如說C語言等)。 這些課,意在淘汰學生。平均分都在C左右。 到了兩年修完,很多系決定,學生B以上才能入系。B以下的,對不起了,BYEBYE, 或者重修,把GPA升到B以上才行。 例如,電腦系,很熱門的,每年也只招70人三年級入系。等到畢業的時候,就只剩四五十個了。

2)教學內容
中國、美國本科教育的書本知識每個學校相差不大。相對來說,中國大學教材比較老,主要原因是英文版教材一般是學科發展較為成熟的東西,比前沿晚3-7年,中文版教材根據英文版教材改編的較多,又要晚5-8年左右,所以總體上落後前沿10-15年,有的還更多。

3)教學方式和考核
中國以教材和老師上課講義為主,比較而言,中國本科生的閱讀量不大。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的情況比較多,課程學習考核和高中相差不大,抄襲容易且有市場,處理抄襲講人情,所以屢禁不絕還有人以此為榮。美國學校強調個人獨特思想性和複雜信息處理能力,比高中的課程更活,剽竊在學術領域是一種重罪,每年都有學生因剽竊而受到嚴懲。

一位網友學完清華大學生物化學專業一年級後在耶魯改學4年歷史,他的體會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在美國的一所著名大學學習歷史,比起我原來在清華 大學生物化學專業上一年級時的經歷,或是在清華附中理科實驗班的課程賦予我的挑戰要大得多。 ”

  “耶魯的大多數歷史課程每周都要上兩三次大課,參加一次討論課,還要完成殘酷
的200頁乃至更多的閱讀。每學期有期中和期末考試,還要提交兩篇論文,開始時就 連聽課時記筆記和按時完成閱讀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挑戰,寫論文就像是惡夢一般。 論文的題目是不確定的。比 如:“自選有關古希臘史的任何一個題目”、從50本有關中世紀史的書中“自選一本 寫書評”,或是“從卡爾•馬克斯的《資本論》與法國思想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維 爾所寫的《論美國的民主》中選出的章節進行比較與對照”。對於這樣的作業,不言而喻的潛台詞則是:你在論文中所說的一切,必須反映出你 自己的思想,因此簡單地重複某一教授的觀點或是書裡的什麼內容,將不會使你獲得 好成績。”

  “這種看似缺乏指導性的教育的價值。在很大的範圍內允許學生自 己選擇論文題目反映了西方對個人原動力的信任。學生們受到鼓勵自己做出選擇,他 們的興趣主導着他們隨意發展。在各個不同層次上,在摸索論文題目的過程中,之後 在篩選手中材料時,以及最後用這些材料構成睿智的論點,學生們學到了迅速處理以 及批判性地利用大量信息資料這一重要能力,這是一種不僅用於歷史研究的重要技能 ,而且用於學術領域以外的很多領域,在那些地方信息資料縱橫交錯地出現,而不是 像清晰的教科書上的段落那樣,準備一句句地餵給被動的學生。”

2)大學學費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每年高校入學之際,大陸社會上總會發生幾起因無錢上大學造成的家庭悲劇,這樣的悲劇衝撞着平民百姓的心靈。目前最現實的辦法是,教育部門要完善以助學貸款為主的貧困學生救助機制,絕不能讓一名貧困學生上不起大學。

中國大學基本都是公立大學,學費5000-15000元/年。按國家統計局目前的最新結論——“6萬元~50萬元,這是界定中國大陸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年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但中產比例只占5.04%,對大多數來說,考慮到這種從小學就開始的經濟負擔,大學學費是一個更大的包袱。大學貸學計劃在某些省幾乎沒有實施,不少學生因沒有足夠資金而放棄學習機會,其中不乏出身貧寒的人才苗子。

美國好象沒有哪個學生因經費而放棄學習的。公立大學的學費5000-15000美元/年,常春藤盟校的學費大概3-4.5萬美元/年,據美國官方統計,美國占絕大多數的白人家庭,年中等收入為5.2萬/年。對於美國大多數家庭來說,大學學費越來越難以負擔。一般來說,讀大學1年的費用占家庭收入的31%。但是這個數字掩蓋了20%的低收入家庭和20%的高收入家庭的巨大差異,因為學費占低收入家庭收入的73%,而只占高收入家庭收入的9%。其中一些名校為收入低的學生提供免費學費。

2.研究生教育

1)入學
中國和美國目前都有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國還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其中2門全國統考)和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各校自主考試)。美國只有一種研究生入學考試(全國統一的GRE),碩士兩年後參加博士資格考試,沒通過就改為碩士畢業,通過後進入博士階段學習。也有專門1年—兩年的碩士專業,水平不高。

2)課程特點
課程的大多數在名稱上差別不大,對美國研究生課程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方面,文獻討論和非研究方向的知識考察。中國好象沒有對等的方式,中國研究生課程以介紹知識為主,也沒有面試考察方式。

文獻討論討論的方式大概這樣:例如一門40學時的課程,首次教授介紹概要和要求。以後每次下發1-2篇綜述和3-5篇原始文獻,學生按小組準備討論,實際上是論文分析課,論文說明什麼問題,以數據和圖為序,1,2,3,4,?為什麼這樣說?優點和缺點在哪?

這個課程學習方式對參加討論學生壓力和幫助最大,因為完全與實際科學研究相關,相當於科研仿真思路訓練,課程成績根據討論發言質量而定,可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深淺,學生在討論中加深了認識。

非研究方向課主要寫一個方面的小論文,然後對指導委員會答辯,有的直接是博士資格考試的一部分。學生不能請教該專業的人士,完全自己發揮,旨在考察學生獲取專業以外知識和分析評論能力。

3)研究經費和水平
中國研究經費最初來自國家計劃直撥,現在文科類勉強,自然科學類已不夠。美國幾乎所有研究生的經費度來自指導老師的課題研究。

研究生的課題水平直接與實驗室水平相關,我將在下一個科研環境專題中介紹。

4)中國醫學學位和研究生
醫學本科生學制5年(含一年實習),修滿30門左右的課(包括基礎醫學,醫學基礎 ,臨床醫學),畢業考試合格,實習期滿且合格,可以獲得醫學學士學位(MB),還有相當數量的醫學大專生(3年)。

醫學碩士生學制3年,修滿5-7門課(包括公共必修,專業基礎和專業)並通過考試,完成碩士論文,醫學博士生3年左右,碩博連讀的5-6年。修滿5門課並通過考試,學制3年,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通過即可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由於不少臨床醫生抱怨醫學博士不能看病,大概1988年後醫學研究生又分為基礎和臨床兩種,臨床又分為臨床(技能)和臨床(實驗)兩類。

5)美國醫學博士
美國美國MD是職業學位,與法學的JD類似,與PhD相當,屬於研究生教育。只有本科畢業生才有資格報考(現在個別大學也招高中生,7年制),只有約3-6%的優秀BS或BA才能獲得醫學院入學資格,修滿20-30門左右的課(包括醫學基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考試合格,即可以獲得MD學位,學制4年。畢業授予MD學位。

其他國家多數是另一種類型,包括英國,俄羅斯等,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馬來西亞等直接從高中生招生,學制6年,一些國家授予MB學位,如中國,英國、俄羅斯,等,有些國家直接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德國、日本。

4.高等教育差異簡述

1)本科的教學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通才,研究生院則要把學生塑造成專才。中國嚴進寬出,95%學生以上畢業,美國寬進嚴出,畢業率低得多,低達60%。總體說來,美國大學生課程難度大,學生比中國大學生累,醫學院以外的中國大學課程太容易了。如果考慮到美國高升學率,最後的淘汰倒相差不是很大。一般而言,美國碩士水平不高(可能不如中國)博士水平較高。

2)美國教育體制中的很多共性,比如:對學生創造性、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等素質的着重培養。中國大學課程與高中相比沒有根本性改變,還是灌鴨子的方式多,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書背筆記依然存在。美國學校培養個人獨特思想性和複雜信息處理能力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應用價值,走上社會適應較快。中國大學生畢業後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3)美國和中國的醫學院的本科,在課程設置和學習時間等等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美國醫學生,確實比中國醫學生多讀了幾年本科,但是他們並沒有比中國的醫學生多讀幾年的研究生教材,而且他們讀的本科,可以與生物醫學沒有多大關係。中國醫學學士和美國MD學位對等得到兩國的政府機構和醫學行業機構的互認。每年有100多個中國的醫學學士通過board考試、經過住院醫生、專科訓練(felllowship),獲得正式的美國的行醫執照,成為美國的醫生。

4)中國的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比較難辦,從內容上與美國的MS和PhD對等。美國認可中國醫學本科訓練而不認為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與美國MD對等,而認為與美國MS和PhD相當。

5)美國學科交叉比中國明顯,跨專業報考研究生極為普遍,例如,耶魯法學院並不限制其考生的專業背景,考生只要是任何大學裡的本科應屆畢業生(或者已經畢業)均可報考。尤其美國法醫商匯集了美國大學的精英份子,水平比中國這三個專業要高,儘管中國醫學院畢業生臨床手術技術不差,但專業知識和平均素質還是有差別。


恢復高考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得到長足發展,為蓬勃發展的經濟提供了大量人才,但管理隨意性太強的缺點還是暴露了出來,教育計劃缺乏研究精神和科學性,想到一出是一出。從1998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108萬人到2002年全國高校計劃招生275萬人,增幅高達154.6%,2005年全國高校招生計劃475萬,7年增加近五倍,每年又為無法解決就業的300萬大學畢業生發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躍進擴招,降低了培養質量。一位斯坦佛大學校長曾說,如果斯坦佛大學學生人數增加一倍,需要20年時間才能消化人數增加帶來質量降低的影響。

學生入學名目繁多,什麼保送入學,研究生代培,在職培養等,初衷不錯但實際上為學術腐敗打開了方便之門。文革後恢復高考先有幾年醫學本科規定為4-5年,後來改為6年,實行了6年又改回5年,改來改去為了什麼?北大校長許智宏曾說(大意),研究生不是考出來的,研究生教育是為了培養科研能力,所以應該取消研究生入學考試。這個想法跟取消高考一樣脫離實際,而且邏輯有問題。校長如此,教育焉能不亂?那一個國家有中國高等教育那麼多小名堂?為改革名稱而改革!

本科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研究生培養專業知識能力,中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缺點是缺思考和分析能力訓練。現在中國流行談論建設一流大學,我覺得還早了一些。只有當大學象愛惜自己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聲譽的時候,討論建設一流大學才有意義,因為與其他指標相比,世界性名望是最難得到的東西。


2006-12-12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一個清華gg對北外mm處女調查報告的解讀
2005: 中國教育的悲哀
2004: 科學、金錢與政治: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2004: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弊病再談
2002: 我支持康奈爾大學雷教授!
2001: 憧憬巔峰_諾貝爾頒獎百年盛典日復旦夜
2001: 追蹤"院士除名"事件:被除名的是哪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