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获提名任职世行的意义 |
送交者: 张智新 2008年01月23日16:08:1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香港文汇报》 2008年1月23日 作者张智新为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世行提名林毅夫出任要职,象征着当代中国人文社科知识分子无论在学识、能力还是信誉方面,都逐渐获得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赏识,更象征着中国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态度的微妙变化:既坚持致力于变革旧秩序、推进国际秩序民主化的一贯初衷,又积极利用、主动参与,并谋求旧秩序赖以依存的重要国际组织中获得发言权,甚至领导权。 《华尔街日报》日前报称,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决定提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的林毅夫为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如果这项任命最终获得世银理事会的认可,林毅夫将是第一位担任此职的中国人,也是首位出任此职的非欧美人士。这是继来自中国的张月姣女士最终出任WTO(世界贸易组织)大法官不到两个月后,又一名中国人出任国际组织高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对此,多数观察者普遍将其原因和意义归结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其实,尽管这是问题的实质和核心,但恐怕不仅局限于此。 世行需要新面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世行是按照公司化模式经营的,各成员国为股东。而美国一直是其最大的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因此行长一职也一直由美国国民出任。此番林毅夫出任的职务,全称应该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档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此前一直由西方知名经济学家担任。 世行的宗旨是通过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贷款、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减少贫困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世行的贷款和援助都是附加了不少条件的,如要求受助方消除腐败、变革体制、发展民主、扩大开放等。这些条件势必引起不少国家的疑虑和反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世行贷款和援助的发展中小国,许多时候都是被动地听命于世行规则。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世行和其他国际组织曾推动拉美进行自由化经济改革,后来被指责应对拉美的经济衰退负责。 当然,近年来让世行面临危机的还不止这一点,日趋蔓延的腐败和低效正让世行的信誉步步下滑。最近的腐败案例是世行在印度高达5.7亿美元的医疗项目,据称存在严重欺诈、腐败和质量问题,世行反腐机构负责人也因此下台。 任命一个来自中国的新面孔出任要职,既是世行试图纾缓并治理其信誉危机的需要,更是为了更有效地同那些受助国打交道的需要: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无疑可以帮助世行同贫穷国家增进互信、改善沟通,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世行提名林毅夫出任要职,显示出这个二战后成立的老牌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实力崛起的尊重,也充分体现其谋求同发展中国家更好合作的善意姿态。但此项人事任命还有更为重要的象征意义。 不仅是实力象征 其一,这象征着当代中国人文社科知识分子无论在学识、能力还是信誉方面,都逐渐获得了西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赏识。长期以来,能够在国际范围内赢得各种荣誉和赞赏的中国学者,多数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而西方一提起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大家,通常就是诸子百家等历史名人,鲜少现当代学者。林毅夫获世行提名,不仅彰显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卓越成就,更体现中国整个人文社科研究的巨大进步。 其二,这更象征着中国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态度的微妙变化:既坚持致力于变革旧秩序、推进国际秩序民主化的一贯初衷,又积极利用、主动参与,并谋求旧秩序赖以依存的重要国际组织中获得发言权甚至领导权。 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次年接受了其第一笔贷款。28年来,中国对世行由最初的猜疑、斗争,发展到后来的妥协、合作,进而到今天的主动参与、争取话语权,可以说是其对待国际组织态度和战略逐步变化的一个缩影。 旧秩序终需变革 当然,这一任命,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现有国际秩序主导者对提升包括世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吸纳力、包容力和适应性,尤其是因应世界经济总体格局深刻变化的主动努力。 从这一角度看,世行相中林毅夫,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国际组织高官,是再自然不过的时代变化,完全不足惊奇;更进一步,不仅将来这种现象将越来越多,而且,正如在印度访问的英国首相白高敦所言,世行等国际组织及其所代表的世界秩序最终还需进行深刻变革,以应对和反映中国、印度的崛起。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7: | 由给孩子买数学补充材料谈开去... | |
2007: | 我为什么反对丘成桐教授? | |
2006: | 好文共欣赏 | |
2006: | 韩国能揭露黄禹锡,得益于他们摆脱中国 | |
2005: | 比较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两次婚姻 | |
2005: | 评评美国顶尖公立大学 | |
2004: | 大学批判 | |
2004: | 北大教师谈“世界杯”与世界一流大学 | |
2003: | 记忆中有关陈景润的趣事 | |
2003: | 流氓教授与骗子学生(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