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林毅夫獲提名任職世行的意義
送交者: 張智新 2008年01月23日16:08: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香港文匯報》 2008年1月23日
作者張智新為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世行提名林毅夫出任要職,象徵着當代中國人文社科知識分子無論在學識、能力還是信譽方面,都逐漸獲得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認可與賞識,更象徵着中國對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態度的微妙變化:既堅持致力於變革舊秩序、推進國際秩序民主化的一貫初衷,又積極利用、主動參與,並謀求舊秩序賴以依存的重要國際組織中獲得發言權,甚至領導權。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稱,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決定提名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所的林毅夫為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如果這項任命最終獲得世銀理事會的認可,林毅夫將是第一位擔任此職的中國人,也是首位出任此職的非歐美人士。這是繼來自中國的張月姣女士最終出任WTO(世界貿易組織)大法官不到兩個月後,又一名中國人出任國際組織高官,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

對此,多數觀察者普遍將其原因和意義歸結於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其實,儘管這是問題的實質和核心,但恐怕不僅局限於此。

世行需要新面孔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多邊開發機構,世行是按照公司化模式經營的,各成員國為股東。而美國一直是其最大的股東,擁有16.41%的投票權,因此行長一職也一直由美國國民出任。此番林毅夫出任的職務,全稱應該是“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檔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此前一直由西方知名經濟學家擔任。

世行的宗旨是通過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貸款、政策諮詢和技術援助,減少貧困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世行的貸款和援助都是附加了不少條件的,如要求受助方消除腐敗、變革體制、發展民主、擴大開放等。這些條件勢必引起不少國家的疑慮和反感,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世行貸款和援助的發展中小國,許多時候都是被動地聽命於世行規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初,世行和其他國際組織曾推動拉美進行自由化經濟改革,後來被指責應對拉美的經濟衰退負責。

當然,近年來讓世行面臨危機的還不止這一點,日趨蔓延的腐敗和低效正讓世行的信譽步步下滑。最近的腐敗案例是世行在印度高達5.7億美元的醫療項目,據稱存在嚴重欺詐、腐敗和質量問題,世行反腐機構負責人也因此下台。

任命一個來自中國的新面孔出任要職,既是世行試圖紓緩並治理其信譽危機的需要,更是為了更有效地同那些受助國打交道的需要: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的良好形象和聲譽,無疑可以幫助世行同貧窮國家增進互信、改善溝通,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世行提名林毅夫出任要職,顯示出這個二戰後成立的老牌國際經濟組織對中國實力崛起的尊重,也充分體現其謀求同發展中國家更好合作的善意姿態。但此項人事任命還有更為重要的象徵意義。

不僅是實力象徵

其一,這象徵着當代中國人文社科知識分子無論在學識、能力還是信譽方面,都逐漸獲得了西方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認可與賞識。長期以來,能夠在國際範圍內贏得各種榮譽和讚賞的中國學者,多數屬於自然科學領域。而西方一提起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大家,通常就是諸子百家等歷史名人,鮮少現當代學者。林毅夫獲世行提名,不僅彰顯出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卓越成就,更體現中國整個人文社科研究的巨大進步。

其二,這更象徵着中國對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態度的微妙變化:既堅持致力於變革舊秩序、推進國際秩序民主化的一貫初衷,又積極利用、主動參與,並謀求舊秩序賴以依存的重要國際組織中獲得發言權甚至領導權。

1980年中國恢復世界銀行的成員國地位,次年接受了其第一筆貸款。28年來,中國對世行由最初的猜疑、鬥爭,發展到後來的妥協、合作,進而到今天的主動參與、爭取話語權,可以說是其對待國際組織態度和戰略逐步變化的一個縮影。

舊秩序終需變革

當然,這一任命,也在某種意義上反映出現有國際秩序主導者對提升包括世行在內的國際組織吸納力、包容力和適應性,尤其是因應世界經濟總體格局深刻變化的主動努力。

從這一角度看,世行相中林毅夫,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成為國際組織高官,是再自然不過的時代變化,完全不足驚奇;更進一步,不僅將來這種現象將越來越多,而且,正如在印度訪問的英國首相白高敦所言,世行等國際組織及其所代表的世界秩序最終還需進行深刻變革,以應對和反映中國、印度的崛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由給孩子買數學補充材料談開去...
2007: 我為什麼反對丘成桐教授?
2006: 好文共欣賞
2006: 韓國能揭露黃禹錫,得益於他們擺脫中國
2005: 比較愛因斯坦和楊振寧的兩次婚姻
2005: 評評美國頂尖公立大學
2004: 大學批判
2004: 北大教師談“世界盃”與世界一流大學
2003: 記憶中有關陳景潤的趣事
2003: 流氓教授與騙子學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