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文化大革命中的化纖工業 (4)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05:4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大躍進使得化纖塑料在幾乎一無所有下起步 (3)lesson 於 2008-08-03 08:04:01
文化大革命中的化纖工業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69年九大)開始後,我國的化纖工業繼續大發展。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國化纖工業最主要的還是粘膠纖維。在文化大革命中繼續發展。

  經10餘年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到文化大革命勝利結束的1969年,上海化纖工業已具一定規模,總產量達到17000噸,占全國總量的25.5%,成為中國最早的化纖工業基地,並為全國的化纖工業作出較大的貢獻。

  富強纖維是我國的一大發明。文化大革命中楊浦棉紡織廠化纖車間研製成功富強纖維,提高粘膠纖維濕強力——這就是上海第三化纖廠。安樂人造絲廠研製成功粘膠強力帘子線。1965到1971年,上海紡織院吸取這些科研成果,先後設計完成中國第一個強力粘膠帘子線工程,以棉杆皮為原料的強力粘膠短纖維和年產1000噸粘膠長絲工程,這些工程設計的成功,為中國發展化纖工業奠定基礎,並培育出一支化纖設計隊伍。後來富強纖維就在全國推廣。

  因帘子布品質不符需要,1967年興建了年產一萬噸粘膠纖維強力絲帘子布的湖北化纖廠,於七十年代初期投產。這完全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技術,自行製造關鍵設備及紡絲機,為我國粘膠纖維工業的又一大成就。

  為向湖北化纖廠建造年產萬噸級帘子線裝置提供工藝技術設計參數,1965年上海安樂人造絲廠委託上海紡織院進行中間試驗,設計國內第一個年產500噸粘膠強力帘子線車間。該設計以該廠實驗工場試驗成果和自行設計的連續式紡絲機為依據。後者是在一台機器上完成紡絲、後處理、乾燥、加捻直至成品的設備。1968年9月,上海反帝人造絲廠在浦東的帘子線車間建成年產500噸粘膠強力人造絲裝置終於投產。1970年7月劃歸上海第二人造纖維廠後,對裝置進行多次工藝改革。產量提高質量優良,後來終於為湖北建成了年產萬噸帘子線生產線。

  隨着上海富纖試驗的進展,1968年上海為河南安陽設計年產1700噸富強纖維車間,以棉杆皮為原料紡制富強纖維。1970年,又為湖北沙洋化學纖維廠設計年產1700噸富強纖維車間。
  我國的合成纖維工業正是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建設的。

  鄧小平匪幫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他們崇洋媚外、貪大求洋、洋奴哲學乃至出賣國家利益的批判,攻擊為閉關鎖國,盲目排外和反對從外國引進技術。但是除了自力更生地發展化纖工業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戰鬥最激烈時也也從來沒有排斥引進國外的技術和設備。六十年代,我國雖然處於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的包圍和封鎖之中,只要可能引進技術,從來沒有停止過。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也從來沒有那篇文章說根本不能引進技術,他們攻擊了三十多年從來沒有舉出一篇文章作為證據。

  我國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從西方引進了一些化纖企業,還有急需的冶金、電子和精密機械等技術和設備,合計花了2.8億美元。我們知道還有瀘州天然氣化工廠的合成氨。

  北京維尼龍廠和蘭州化纖廠就是1965年從國外引進維尼綸、腈綸的成套工藝技術建設的。1967年建成的北京維尼綸廠年產1.6萬噸,是比較成功的一個合成纖維廠。從英國引進採用硫氰酸鈉一步法生產工藝的第一套大型腈綸成套設備蘭州化纖廠也一次投產成功。當時文化大革命戰鬥正酣,除了劉少奇的洋奴賣國路線受到批判外,從國外引進的廠並沒有受到批判。

  聚丙烯工業也有了發展,1964年蘭化公司從英國引進首套5000噸溶劑法聚丙烯裝置,於1970年投產。在大批判中從來沒說過引進就是賣國。

  我國一開始還不能正式生產聚酯,生產的確良主要從國外進口原料抽絲。這大概也不算閉關自守和排外吧!

  大躍進的成就開始在全國推廣。前面說的上海合成纖維廠,在1966年遷部分設備與職工到重慶,建成了重慶合成纖維廠後,爾後又相繼為湖南、江蘇等地興建的錦綸廠提供技術支援,接受來人實習培訓。該年該廠試製成功錦綸66長絲。以後對工藝路線經過200餘次大小試驗和40餘次設備改進,於1969年,設計製造成功國內第一套符合工業化生產要求的錦綸66連續縮聚、直接紡絲設備,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座生產腈綸的車間,上海第二人造纖維廠腈綸車間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建設起來的。1966年為與高橋化工廠丙烯腈生產配套,由上海紡織設計院負責設計,建設了年產2000噸腈綸纖維車間。雖然全部設備由國內設計製造,但既參照了國內科技資料,也吸收消化蘭州化纖廠引進的英國技術,採用硫氰酸鈉溶液直接紡絲新工藝,並趕在蘭州化纖廠以前於1969年投產。

  與此同時大慶化纖廠,淄博化纖廠也興建了年產2,000─3,000噸的聚丙烯腈廠。

  1966年至1968年,大連合成纖維研究所引進日本機器,取代原來的仿蘇設備,添置了設備。1967年該所在建設年產300噸滌綸短纖中試車間時,又引進西德螺杆擠出機,使滌綸短纖紡絲技術躍上一個新台階。該車間投產後,大連合成纖維研究所根據實踐取得的經驗,先後向國內十幾家單位提供成套技術資料,促進了我國各地小型滌綸短纖紡絲工業的迅速發展。後來該所不斷對以滌綸短纖為主的設備進行改進,完善工藝,在國內滌綸短纖紡絲技術方面,保持了領先地位。

  人們可以對這個時候引進的規模之小不以為然,但不論規模大小,都說明根本就不存在排外、閉關鎖國、反對引進等情況。當時引進規模小有當時的原因,1972年引進規模大大擴大有1972年的原因,這在下面就會說。

  值得一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國建設了北京燕山石油化工總廠。北京比許多地方早早地就進入了國民經濟第二次大躍進,從1968年到1971年連續四年工業以30%以上的超高速度發展。北京燕山石油化工總廠和首鋼是重點建設的兩個工程。燕山石油化工總廠始建於1967年,1969年投產。後來,1973年我國引進的第一套大型石油化工裝置――30萬噸乙烯就是在燕山破土動工。同時興建的還有18萬噸高壓聚乙烯、8萬噸聚丙烯、4.5萬噸丁二烯等4套裝置,統稱“四烯工程”。“四烯工程”的建成,極大地改變了我國乙烯工業的面貌。

  隨着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解放軍也於1969年研製成功三元混紡布單軍衣(滌綸占50%,錦綸占17%,棉花占33%),1971年優先裝備邊防和北京衛戍區部隊,1973年裝備全軍。

  1969年我國的化纖產量據鄧小平匪幫說達到了6.66萬噸,比1965年有相當的增加,搞了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建和擴建了新廠,還引進了外國的新技術新設備。自古以來在大革命中經濟建設能夠有如此之大的成就是史無前例的,代價最小最小最小,成績最大最大最大。

  和化肥相仿,我國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化纖工業的發展表現在小化纖推廣有了試點,大化纖建設有了典型。九大以後文化大革命結束,進入了國民經濟第二次大躍進階段,等着推廣了。

  但是總的來說,我國的化肥工業設備製造能力較強,而化纖工業的設備製造能力還較弱。因此不像化肥,經過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躍進,小化肥占了大頭,大化肥廠自己設計,自己製造設備的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化纖工業中,小化纖廠和自行設計製造設備的大化纖廠產量和文化大革命以前比雖有了很大的增長,但當引進的四大化纖廠建成投產後,國內自己設計製造設備的大小化纖廠所占比例就顯得很小了。甚至連以前的大化纖廠也顯得微不足道了。四大化纖廠成了改善人民衣着的主要力量,在四大化纖廠建成前,人民的衣着改善也被淹沒了。鄧小平匪幫就可以乘機一筆抹殺,甚至於可以用七十年代初的確良要憑票供應來攻擊文革,吹噓自己。可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國的確良還靠進口原料生產呢!可供應量極少。
0%(0)
0%(0)
        遼陽石油化纖總廠在鄧小平匪幫搗亂下的遭遇 (9) - lesson 08/03/08 (573)
          四川長壽維尼綸廠和天津石油化纖廠的遭遇 (10) - lesson 08/03/08 (434)
            “四三”方案中的三個塑料廠、烷基苯廠 (11) - lesson 08/03/08 (450)
              “四三”方案被耽誤是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匪患 (13) - lesson 08/03/08 (912)
              從國民經濟計劃公報看”四三”方案的後續建設(12) - lesson 08/03/08 (31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轉一篇為那些崇拜強權的人:以色列與真
2006: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