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中國最早電影放映點
送交者: 白衣子 2015年05月05日01:35:13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1930年代的外灘已是滿街的小汽車

 

普通百姓結婚時使用的傳統花轎

在老上海頭牌茶樓,喝茶、聽戲之餘,還能看哈哈鏡和西洋電影;民國初年,上海中產階級的生活時尚是“住洋樓、養番狗”;“遠東第一”交響樂團的前身,竟是在外灘公園露天六角亭演出的 “草台班子”……這些上世紀老上海生活的點滴鱗爪,通過那個年代的明信片就可見一二。

本周起,一場名為 “舊城舊影——老上海明信片展”將在閔行博物館拉開帷幕。參展的近240張明信片,全部來自民間捐贈,展出規模乃同類之最。展覽將持續至今年12月15日,市民可免費觀看。上海歷史博物館展覽部副主任肖祖財說:“那時的人們精選了最具上海特色、最佳視覺效果的攝影作品印製在明信片上,不僅向遠方的親友傳遞問候,還向大洋彼岸展現了一座東方城市的風土人情。明信片也成為世界認識上海的重要途徑之一。 ”

【地標】外灘系列明信片最長達70厘米

1869年,明信片在奧地利誕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明信片已風靡全球,也悄然來到中國,來到上海。根據記載,1878年,包括上海在內的五處通商口岸首先設立“海關郵政”,開啟中國郵政的近代化進程。民國時期,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國際郵件進出口門戶之一。而進出上海港口的大量郵件中,寄往海外的明信片不在少數。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最彈眼落睛的要數一組五折和四折頁的外灘系列明信片。最長的一張明信片達70厘米,最短的一張也有60厘米,是普通明信片尺寸的4倍有餘。

其中,拍攝於1925年左右的外灘明信片,採用當時很鮮見的廣角鏡頭。鏡頭中央是1924年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上海外國僑民參戰將士落成的歐戰紀念碑。左側建築從近至遠,依次為:亞細亞火油公司、英國總會、有利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大北電報公司、滙豐銀行及建設中的新海關大樓等。而發行於1935年的黑白明信片拍的也是外灘,不過視角卻變成從浦東遙望。畫面中,外灘萬國建築群已頗具規模,沙遜大樓旁在建的中國銀行也已破土動工。

這幢後來於1937年建成的建築,是外灘(中山東一路段)眾多建築中惟一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 “中國銀行原定建造34層樓,使之成為上海第一高樓。但隔壁的沙遜大廈業主維克多·沙遜出來干涉。結果,中國銀行放棄原來計劃,新建大樓比沙遜大廈金字塔頂矮60公分。 ”肖祖財說,“這張明信片看似不經意的一景,可說是記錄下了一段特別的歷史。 ”

另一張攝於1940年的外灘風貌4折明信片,色彩豐富些。匯聚了從古典主義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哥特式風格到現代風格建築等各種流派,從兩三層的小洋房到十幾層的摩天高樓,將外灘建築發展史基本定格。

【娛樂】福州路上誕生最早電影固定放映點

外灘的高樓大廈,只是老上海生活的一個側面。市井裡弄、茶館菜場才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展品中,有一張已泛黃髮白的四馬路(現為“福州路”)明信片。照片一角,一家名為“青蓮閣”的三層茶樓,與周邊的商店自成一體。雕梁畫棟,頗有點派頭。招牌雖小,但這家茶樓的名號卻很大——曾列為“上海洋場一景”。

除了供人品茗吸煙外,茶樓的招牌項目則是集遊藝、雜耍、唱曲和攤販於一體的小型遊樂場,有西洋景、哈哈鏡、打彈、棋牌、珍禽異獸、高矮畸形人等。京劇坤角老生張文涓早期在青蓮閣演出並一舉成名,象棋國手楊官麟也曾在此設擂挑戰各地棋壇高手。當時,青蓮閣是滬上各行莊的現貨交易中心。茶樓眾商雲集,看貨取樣,立約議價,熱鬧非凡。著名實業家劉鴻生就常在此進行煤炭交易,建築營造商也定期在青蓮閣以茶會形式招僱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青蓮閣茶樓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也有重要意義。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但當時只是夾雜在各種遊藝活動中,沒有固定的放映場所。 1903年,西班牙人雷瑪斯攜帶一架舊放映機、一些殘缺短片,在青蓮閣樓下租一間小房間開影戲部。房間裡掛一幅白布,擺幾張條凳,湊滿20人放映一場,一天好幾場。票價每人制錢30文,影片大多是歐洲風情的紀錄片,片長15分鐘左右,單機放映,換片要停幾分鐘。雷瑪斯懸掛照片,貼出廣告,雇幾個印度人穿着花花綠綠的衣服,在門口拿着喇叭、銅鼓大吹大擂。放映電影時,還不時撩開放映室的門帘招徠顧客。上海市民對這些“西洋影戲”倍感新奇,紛紛購票先睹為快,因此,青蓮閣成了中國最早的電影固定放映點。

露天音樂亭成就“遠東第一”上世紀初時新的老上海還有一大愛好——聽露天音樂會。

一張攝於1868年建成的外灘公園露天音樂亭的畫面,記錄下這一盛景。畫面中,一座外形頗為突兀的六角形露天音樂亭,在外灘公園的大草坪上居中而立。時值夏季,為了遮擋蚊蟲,亭子四周掛起草綠色的帳幔。亭內,演奏椅凳、樂譜等已擺放就緒,等樂隊閃亮登場。亭子周圍的隔離帶旁,已整齊地擺放着不少椅子,等候的市民也準備入座。

史料記載,1879年初,由滬上部分西方僑民組成的上海業餘管樂協會改組成立上海公共樂隊。樂隊最初規模較小,只有銅管樂,成員大都來自菲律賓馬尼拉。主要是為工部局和一些外國駐滬機構的活動奏樂助興,間或也在蘭心大戲院、虹口娛樂場(今魯迅公園)等場地舉行音樂會。

1919年,“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再傳弟子、意大利音樂家梅·帕器接受工部局邀請,出面重組樂隊,並擔任指揮。他不但在上海的酒店和咖啡館物色了40名樂手,還親自回到歐洲,招聘來意、德、奧、俄等國樂師12名,將樂隊陣容擴大到擁有50多名演奏員的規模。

由於梅·帕器為樂隊制定了一整套演出制度,樂隊演出曲目日漸增多,演奏質量不斷提高。 1922年,樂隊正式改名為 “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常在外灘公園的音樂亭表演。音樂會每周至少一場,夏季甚至一周三四場,每場觀眾數百人,還有座椅供出租。短短幾年,梅·帕器把一支“草台班子”改組成高水平的樂團,其聲譽竟被提高到“遠東第一”的地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子虛烏有的密電揭示不擇手段的內心
2014: 阿妞不牛: 以畜生的名義……
2013: •號外,朱令鉈中毒案引發白
2013: 李揚:關於外星人吃人的案例
2012: 卑鄙小人蔣介石:楊虎城將軍一家遇害慘
2012: 二戰後中國軍隊未能駐軍日本的原因
2011: 美國人其實做了一件極大蠢事!
2011: 高伐林: 歷史不是筐不是鏡,是一團亂麻
2010: 落基山人:項羽與劉邦的不同想法對中國
2010: 朱鎔基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酷吏和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