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帖子
废科举使年轻人选择革命
送交者: 非言飞语 2011年05月04日19:26:4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张朋圆:士绅是革命阻力 废科举使年轻人选择革命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2011年3月30日B02版,作者:石剑峰

核心提示:这个阶层赖以生存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就被废除了,如果后继无人的话,传统的东西当然也无法延续下去。科举制的废除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重要因素。新兴起来的年轻人不再有发展的余地,他们就容易走向激进。因此,很多大家族的后人也毅然地选择搞革命。


“士绅卷入辛亥革命,表面上看是一种助力,但实际上他们也扮演了阻力的角色,因为他们绝对不欢迎激烈的改革。
士绅阶层主张在渐进当中改革,实现社会的进步。”

——张朋园

85岁的张朋园是海内外知名历史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主要集中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和当时的立宪运动,他对梁启超尤其推崇,其代表作包括《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等。

在辛亥百年之际,正在台湾的历史学家张朋园日前接受了早报专访,他对百年前的革命有着自己的判断,对未完成的立宪和改革有惋惜。谈到士绅阶层,张朋园认为,士绅卷入辛亥革命,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助力,但实际上他们也扮演了阻力的角色,因为他们绝对不欢迎激烈的改革。

士绅是革命助力也是阻力

东方早报:你的很多著作和研究都与晚清改良派、立宪派和士绅阶层相关,你怎么看士绅阶层与革命的关系?

张朋园: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是一个传统社会,是一个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弥漫着一种精英主义,这些精英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国家的领导阶层,即所谓的士绅阶层,他们左右国家命运。在清朝末年,士绅阶层同样感觉到王朝存在很多缺点,但他们大体上还是拥护这个王朝的,因为他们自身在这个朝代中得到了很多好处,有权有地。如果一旦革命,会对他们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失。但是,

当他们看到了政治的腐化,清王朝动力的匮乏之后,他们感到了失望,心理上多少产生了对王朝疏离的感觉,继而转化为对于革命的同情。

他们是国家的精英,地方上一旦有动乱,他们肯定会出来干预,以掌握局面。因此,地方绅士最终变成了一股左右社会趋向的力量。

绅士同情革命,也怕革命走得太远,怕影响到他们的势力。当年孙中山提出“土地国有、增加税收”,对他们来说是种威胁。

他们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不是说他们有多么赞成革命,而是要将革命柔化,强调适可而止——建立民国即可,不可以再激进下去了。一句话,士绅阶层主张在渐进当中改革,实现社会的进步,他们也绝对不欢迎激烈的改革。他们卷入辛亥革命,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助力,让人觉得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连士绅阶层都加入进来了,但实际上他们也扮演了阻力的角色,目的是为了减缓革命的进程。比如张謇等人,当时也加入了临时政府,但是对于孙中山的一些措施并不同意。他对于孙中山的评价也不高,认为有时两人无法沟通。

 

1905年,士绅阶层得以安身立命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由于后继无人,和其相关的传统也无法延续。可以说,科举制的废除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重要因素。(来源:资料图)

东方早报:但在革命之后,这个阶层逐渐消失了。

张朋园:因为这个阶层赖以生存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就被废除了,如果后继无人的话,传统的东西当然也无法延续下去。

科举制的废除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和重要因素。新兴起来的年轻人不再有发展的余地,他们就容易走向激进。因此,很多大家族的后人也毅然地选择搞革命。

可以说,当时中国整个社会都在面临一个新的整合,政治上、思想上都是如此。从唯我独尊的儒家思想到百花齐放的思潮,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态度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民主思潮自然就占了高峰。几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之后,使得中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最终,由于社会的不均衡,而走向了马克思主义。

1905年之后,士绅阶层仍旧存在,在上世纪50年代,其中的一些人还活着。这些人享有经济特权,在社会上又有影响力,是社会上比较强大的保守力量,这又挑起了年轻人进行反叛。

 

更应强调革命之后的建设

东方早报:革命之后,原先所期盼的民主与共和并没有真的到来,在你看来它的原因是什么?

张朋园:我认为,这一点和西方思潮的转变有很大关系。清政府在末年是希望走向君主立宪、设立议会的道路,效仿日本和英国实现缓慢的转变。这是受到传统思潮的影响。

可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威权主义兴起,西方社会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纳粹主义。东西方思想不免相互影响,相互参照。孙中山是一个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可是后来他也受了这些西方思想影响,然后就走向了另外一边。蒋介石攫取了国民党之后,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更大。

所以,后来国民党内部没有民主思想,孙中山思想原来的影子就很难再觅到了。胡汉民、汪精卫这些人的集权主义更加猖狂,叫嚣着“党外无党,党内无派”,这个观念其实就来自于国外。

我们现在更应该强调的是革命之后的建设,1979年之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投入精力去建设。我觉得邓小平也有“如果革命再革下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的观念在里面,所以他才会如此坚定要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就代表着“放弃革命,慢慢建设”,也就是梁启超他们曾经说的。

晚清的时候,改良派与革命派在辩论时也说过:“革命之坏在于不利于国家建设”。革命党对此的回应是:“破房子当然要拆了重新盖过”。

人民在风雨飘摇中吃尽苦头,中国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者是特别能体会这点的。对中国而言,是因为没有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实现社会的演进,因此政治上、文化上都没有办法往前推。中国人喜欢说“永远的革命”,一场革命结束后,紧接着再来一场。为什么不能是“永远的建设”,即建设之后再建设呢?这是一个观念性的问题。

东方早报:在台湾地区,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党不同的政见和分歧,是否会导致大家对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不同的评论呢?

张朋园:对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进党是不管的。民众自身的身份多少会影响他们对于辛亥革命的看法,但要说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有多深,也不见得。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所了解的,差不多只有一百年前国民党领导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一既成事实而已,而这也不一定准确。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各方面的讨论会比较多,这主要还是受到国民党的影响,不少站在国民党立场上的历史学家,包括

这个党本身,觉得庆祝“百岁生日”是十分必要的。国民党从民进党手里把权力夺回后,他们需要花心思去确保他们的权力,想尽一切方法把这个党的声望提高,所以今年对于辛亥革命的纪念应该算是一项比较重大的活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0: 毛主席超暴语录,苏联外长吓得屁滚尿流
2010: 奴尔哈赤的后金能算合法政府吗?
2009: 提醒齐女士,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2009: 这个什么齐婕,lesson,要不是脑子有毛
2008: 从电话到手机
2008: 天葬 (14) 西藏问题国际化
2007: 给故宫博物院管理层的一封信
2007: 帮帮孩子!──李丹印象点滴及杂议
2006: zt 五四运动与基督教新文化运动的危机
2006: zt 理性追求与非理性心态—20年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