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小兒小女(14)-不那麼着急成績-3
送交者: 西岸 2007年05月25日09:51:5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接上篇。

孩子被定義為神童後家長被邀請參觀正在練習爬綠藤技術的老神童們的操練過程。我們去了最想上的那個學校,但實際上小小老大的合同神童班是在另一學校,比這家遠。但如果這個學校的30人的神童班自己填不滿,其他學校的可進來。另這家學校是本學區公認最好(小小老大的原學校是次最好),因為學生質量非一般學校可比。多是父母短期來美國混,而且孩子是其他國家出生的,即所謂1.5代的。

父母有這本事到美國來,自是本領很大,智商特高的那種。孩子不僅繼承高智商,而且像父母那樣有緊迫感,因為沒準明年爸媽就被帝國主義取削簽證回國發財去了,不像美國出生的孩子天生就沒遠見。所以那學校的SAT成績據說很高。另外外國學生多,種族融合好,不像小小老大班上算她就兩個半亞裔,其中一個全乎的還是個十腳也踢不出個屁的小子,跟沒有一樣。缺點是孩子流動性很大,很多孩子就上一、兩年就回祖國了。

一去觀禮,果然不同,全班把老印算上,至少一半亞裔。五年級歷史課討論一個很深奧的題目,比五味的論語PK檔次不差。老師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坐在前面和中間醒目位置的孩子積極舉手,發言踴躍,都很自信的樣子。要在咱老中一準是班幹部事先背好了詞在老師的示意下為集體增光,在這裡還是相信美國人民的誠實的。但我發現亞裔尤其是看着像老中的孩子都溜邊兒坐,不發言,在咱這種少數族裔看來不是個“破辣絲”。但整體還是非常的睜眼。

觀禮後校長答疑,我們最關心可否進來而不去那遠的學校。校長當場一查,本校兩輪考試後的神童級孩子22個,還有8個空額。再查往年歷史,最多時不過再多仨,從沒滿員過。我們想咱家丫頭都99%了(那會兒還不知有99.9%的),有一個餡餅也應落咱丫頭身上。

後來接到入學通知,小小老大沒能上那學校。我當時說老子就不信在這地界還有8個小東西能比小小老大厲害。一打電話,學校說本校經過後兩輪考試及精神院推薦,多出了8個爛竽級神童。本着本校優先的學區原則,今年外校的一個都進不來。NND。

小小老大進了原來指定的神童班,好在三年級時的班裡另一個坐雅座的女孩也在,小傢伙也挺高興。

第一天與老師見面,感覺不好。三十上下一個挺白淨的大個女老師,說話和氣,很熱情。但根據二年級和三年級的經驗,老教師才有本事。但這個大個竟也是有神童班教學專門證書的,那也不行,美國的證書說明不了此人有創造力,光會讀課本讀的再好有個屁用,這麼年輕能有多少教學經驗?

另外讓人不放心的,是她那至少250磅的身架。自到了北加州後徹底領會了平等容納不歧視別人的精神,胖子除了多耗點資源外別的沒啥。但不能控制體重意味着缺乏自律,缺乏毅力,至少是抓不住重點。陽光加州陽光人民,多是我等身材健美特容易裝嫩的州民,一家三口周末騎車進山全身專業打拌特吸人眼球,小小老大歲數小,老美又不會看人,把咱少看至少十歲是很正常的,特顯嫩。在這種健美大環境下要是個例外那心態就難說。與咱無關咱自不當回事,但根據老老大數十年閱人精驗,這樣的人往往會力圖證明自己有比別人特殊之處,那會幹出什麼就。。。。。。

小小老大開始享受神童待遇。這一班神童還真不是蓋的,近三分之一是亞裔,全班被認為第一的是個小子,一上來就學5年級神童級的數學,小小老大自認差的遠。女孩第一是個老中,看上去比較蔫,屬全力學習那種。小小老大大概能排第三。但小傢伙有點別的也能自戀,體育最好,還是全年級的,經常在PE上被老師提了出來給人做示範。愛發言,或曰臭貧,這是比功課更重要的。人緣好,很快認識了同一所私立出來的一個大個日裔丫頭,再加原來的雅座同桌,三人形影不離。在美國學校里有朋友是最重要的,因為女孩有可能特惡,抱團就沒人敢動,心理上就不容易受創傷。再加上全班最小,她把這作為一個“邁呢斯”,算是不如人的藉口。就在一開始時有點心理不平衡,但在爸媽的教唆下很快就不把那當全班第一當會事了。那幾根綠藤子不着急爬,何況在她爸媽看來有比藤子更好的。

問題是在美國吃上韭菜餡餅是很不容易的事,何況還是天上掉下來的。。。。。。

待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讀池莉近作有感
2006: 無題(1)
2005: 湘君:父母在的感覺
2005: 風在吹:李奶奶的故事
2004: 特洛伊戰爭趣史(九)特洛伊木馬 (完
2004: 重 歸 伊 薩 卡(新版)
2002: 重讀《與妻書》 訪林覺民故居
2002: 關於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