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從現在開始涉及經濟市場資本和社會學的東西,比較散,但最終會有機地結合起來。試圖通俗點,其實複雜了也不會,因為不是經濟學專業。爭取能比較邏輯些,英文的就三頁還修改了三次才覺得邏輯關係講清楚了。
順便提前提醒隔壁阿里一下,這部分內容不是現在看來的,看的都是20歲以前看的。我的東西向來是自己經歷的體會,所以說從事物中抽象出實質我一直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其實小老大大概更強些。
說過高利貸從沒有過弄垮一個國家的經濟,那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高利貸一般是被政府打擊的,所以規模無法發展的很大。但是,看清楚了,但是,如果政府允許呢?現在帝國政府給AIG的貸款不就是11%的高利貸嗎?次貸是典型的高利貸。
克林頓當政時發生了一件後來改變了美國經濟形式的東西,最終影響到今天。共和黨的先別跳腳高興,好像屎盆子可以栽倒民主黨頭上。因為這件事是共和黨始終提倡的,也是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通過的,直到現在,到今天。比如麥肯佩林現在競選還在宣傳這個觀念,就是自由經濟,沒有政府調節,一切由市場決定的理念。克林頓接受了這個觀念與當時美國的一個特殊情況有關,也符合民主黨一貫理念。
這個所謂的特殊情況就是“和平紅利”。是因為冷戰的結束,美國政府平常用在與蘇聯對着幹的軍費開支生了下來,因為是和平的產物,所以叫這個名字。
就是說政府突然手裡有了一大筆錢,怎麼花?
那時剛到美國,向國內家裡打國際長途每分鐘是2美元多。學生要省錢,自然不敢多打。現在向北京打國際長途用卡是不到兩美分。這種變化是怎麼來的。
國際長途要跨國,國有國法,包括稅法,準確的名稱記得是ACCESS FEE。中美兩國長話公司始終未能達成互免稅的協議,當然都是因為自己的利益不能滿足,當時聽說的是否則每分鐘大概十幾美分。克林頓時期的共和黨國會是要自由經濟,民主黨是要發展中小經濟,打擊壟斷。這兩個不矛盾,因為大企業壟斷阻礙自由經濟,比如這個電話公司。另外因為政府手上有錢,可以投入市場設立項目。但壟斷公司的力量別人很難比。這就出來了那個DEREGULATION(不知中文翻成什麼)。
就是用行政手段打破壟斷,電話公司一分為二。當地短途是壟斷,但價格不能亂來。長途包括國際長途全部開放,自由競爭。記得那時經常有電話公司打來電話拉人轉公司,有的朋友一個月能轉三次。很快又人與中國達成免稅的協議,大家跟上。這就是DEREGULATION打破壟斷的好處,最終是消費者得益。直到今天價格越降越低。但當地短途的價格比較固定。資本主義經濟的要素大概是這樣幾項(我的理解,錯了算我的)人,物,市場和資金。克林頓時期提供了後兩樣。結果是市場多樣化,中小型企業大批成功,INTERNET的技術發展助長了這個轉型。
DEREGULATION涉及經濟領域很多方面,目標是是使消費者有選擇,市場有競爭,最終消費者獲益,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什麼都是兩方面的,影響到今天的是對金融系統的DEREGULATION,偏偏這個系統有着與其他系統完全不同的特性。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