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瑜亮情结真相
送交者: 孙以绣 2004年09月22日16:24:13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社会上常对人们发生竞争,彼此不相上下,因而有内心不平,互相嫉视的现象,称之为「瑜亮情结」。其出典来自〈三国演义〉,该书谓周瑜才智过人,少年得志,但在遇到诸葛亮时,两人在赤壁之战及其后数次战役与事件中,彼此有所较量,公瑾皆为孔明所败,结果使周瑜大感愤恨,终被气死,临殁乃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

一般人还有一印象,认为诸葛亮年长,较为成熟稳重;周瑜年轻,有些冲动浮躁。在戏剧中,如「群英会」等角色安排,也以小生演周瑜,老生演诸葛。在名望方面,大众也觉得:诸葛较周瑜为高,所以在「卧龙吊孝」一戏中,孔明即称公瑾为弟,所用辞语,有前辈对后进加以赞誉期许之意。其实,如从史料中探索,以上这些说法与事实不符。

第一,周瑜不比孔明年轻。查核史书,可知周瑜生于一七五年,诸葛则生于一八一年,孔明较公瑾小六岁,周瑜死时三十六岁。赤壁之战发生于二○八年,时公瑾三十四岁,孔名二十八岁。

第二,周瑜声望高于孔明。史书记载,赤壁战前,孙权派周瑜领军西上抗操,担任主将。刘备在曹军追击下,由当阳奔往樊口,日夜盼望东师,一闻周瑜兵到,欲与晤面,公瑾高其姿态,要玄德单舸往见,备亦屈节应命。可知公瑾当年,连刘备都不放在眼里,作为刘备部属的孔明,更不能与之等量齐观了。另据〈三国志〉及〈通鉴〉言:孔明居隆中时,「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鱼豢〈魏略〉也说:玄德往见孔明时,「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可见当时诸葛之声望并不高。

第三,赤壁之役,孔明作用不大。抗曹战中,南军完全以周瑜为主帅,统筹全局,指挥裕如,未闻有何疏失。刘备与刘琦二军,为之声援,孔明仅为玄德参谋而已。直至战后,玄德向汉帝表荐刘琦为荆州刺史,自行领军往徇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皆降,始以诸葛亮为军师中朗将,督零,桂,长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由此,孔明乃受重用。

〈三国志·诸葛亮传〉言在赤壁战前,孔明曾建议刘备东联孙权,并亲往江东作说服工作。但〈鲁肃传〉之记载,则言倡议孙刘相联,乃出于鲁肃之划策。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记鲁肃先说服孙权,采此策略,并亲往当阳见刘备,玄德原有南奔苍梧之意,经鲁肃劝说,始决定东依孙权,联手抗曹。至此,孔明乃受命随鲁肃东下见权。其时,周瑜正奉使番阳,二人有可能并未晤面,自然更谈不上彼此过招较劲了。然后,发生赤壁之战,公瑾调兵遣将,击败曹操,过程中也不曾与孔明相遇,两人自无从斗智比能,更无所谓「瑜亮情结」了。

赤壁之战后,周瑜又往江陵与曹仁作战,战事拖延一年以上,且因亲赴前线,致为流矢所中,虽将曹仁逐走,但公瑾箭伤未愈,加之劳累过度,致不幸英年早逝。〈通鉴〉说:「周瑜正拟取蜀,于道病困。。。。。卒于巴丘(今岳州)」。这和「孔明三气周瑜」之说,更扯不上关系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流浪的人最想家---纪录片《铁路沿线》
2003: 京城杂忆 -- 之六
2002: 有神文化的充实和无神文化失落
2002: 男人之间的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