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格律就是沒有格律。
格律是普世價值,就象民主是普世價值一樣,不存在雙重標準的,爭也沒用。你要
說我那是英國特色的格律,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否則的話,幾內亞有幾內亞的民主,
菲律賓有菲律賓的民主,南韓有南韓的民主,中國有中國的民主。。。政出多門,
實際上就取消了民主,這樣是很不妥當的。世界上只有一個民主,那就是西方的民
主。世界上也只有一種格律,那就是中國的格律。
至於英詩有沒有音樂感,我想這主要是個心理問題,愛烏及房子麼!再退一萬步講,
就算音樂也有爵士樂與古典音樂的不同,古琴與二胡的不同,所以英詩就好比爵士
樂加二胡,而中國的律詩則是古琴加弦樂伴奏,這個已經是極度寬容的底線了,不
要再隨意改變說法了,謝謝!
至於問題多亂擰悼亡詩,實在是很不成道理。“In memory of......”?of個什麼
呢?奏沒有下文了。要照這樣的標準來講,那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成了悼亡詩,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
雄淚滿襟。”也成了悼亡詩了,這樣是很不妥當的,要反思。
悼亡詩這樁事體,我昨天解釋過的。中國人心思深,很念舊,蘇軾“十年生死兩茫
茫”這種詞,西人寫不出來。還有陸游都八十多歲了,還每年春上必往沈園憑弔唐
婉,這也是西人不可能理解的,因為西人腸子短,不懂柔腸寸斷是什麼意思。也正
是從這樣的角度來講,文學評論家才說西方只有彌爾頓寫過這樣懷念已故很久的妻
子的悼亡詩,所以此悼亡詩非彼悼亡詩也。
至於西人在追悼會上開玩笑乃至哄堂大笑的習俗,也是很不妥當的。《論語》中講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是說人的一種真誠心,對人亦是如此。假如換了讓你
去死,你還笑得出來嗎?生命是有尊嚴的,所以追悼會上開玩笑、竊笑、哄堂大笑
很不妥當,當然號啕大哭也不大好,但總比笑好。其實西人的笑原本也是從中國學
去的,莊子的妻子死了,他就豉盆而歌,後來馬可波羅把這傳到西方了,西人沒學
會歌,就改成笑了,好象是這樣的,待考。而我們說大哭不好,但也有例外,比如
顏回死,夫子慟,哭得非常傷心,可顏回又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孔子這個哭,就非
常感人,而不是讓人心煩。
另外我對問題多邊讀帖子邊翻白眼的態度很有意見,因為這樣會漏讀一半以上,而
且剩下的一半還會讀錯,希望唯一同學對她這種不良習慣有所監督。我昨天講過,
這個悼亡詩問題是我二十幾年前讀到的,和楊周翰沒有關係。不過我的確很喜歡哈
代,英國的作家如果只能留下一個,我願意把哈代留給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