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红树林
万维读者网 > 五 味 斋 > 帖子
关于教育中的讯息和见解--回答雨菲菲
送交者: 问题多 2006年11月01日14:27:00 于 [五 味 斋] 发送悄悄话

我看不出你这篇回复中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到底有什么不同。但是我可以阐述一下为什么我不同意某些人说的教育能等同于洗脑。

了解别人对同一件事有什么见解应该也属于信息的一部分。告诉学生都有哪些人有哪些观点,这确实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要进行一下文献综述,一是防止做重复劳动,二是寻找有什么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

我不认为教育者教人从不同角度(注意:是角度而不是观点,可能这是你觉得我们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看问题,可以等同于洗脑。这个角度可以是从不同社会群体的角度,也可以是从不同的出发点,也可以是从不同的文化背景看问题,确实是现在的时髦做法。常见的做法是:老师把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尽可能全面的综述式介绍,然后讲出自己的观点和原因。同时允许学生对所有前任包括老师自己的观点进行评述。至少我没有意识到我周围的老师中有什么人是教人用别人的观点看问题的(用别人用过的研究方法倒是普遍)。我认为在理解别人的观点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评述,这个观点搜集的过程本身也是搜集讯息的过程。不可忽略。

以洗脑为目的的教育, 并不是现在的流行做法(包括在中国很多大学里),同时我不认为洗脑式的教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当然,可能又会回到教育的定义上去了。不过,我这里谈的是我对教育的理解。别人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教育有可能教人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就认为统统是出于洗脑的目的,或者看到有人打着教育的名义对人洗脑,就认为教育不过如此,就是老师在教室里讲某人的观点,学生拿笔记。这我是根本不能同意。而且不认为这在英国(至少是英国)有任何时髦的迹象。

确实,我不可能要求听我讲话的人同意我的观点,但是可以有理由认为任何我的思考前提和思考方法的人有可能跟我作出同一个结论。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不断地把我讲话的前提和研究思路告诉别人,同时对我不同意的观点也是从这两个角度进行评述。这种“传授”不是我仅仅告诉别人我的结论,而是告诉别人我的思考过程。别人可能和我的出发点就不一样,比如:有些人认为只有自己才算人,别人可以不算。那就不可能和我在任何一个环节上达成“共鸣”。如果有人接受了我的前提,但是做不出同样的结论,完全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做不出同样的结论。如果他的说法我能接受,我完全可以修改我的想法,甚至接受对方的观点。所以,我认为真正有效果的“洗脑”不是从观点上寻求别人的认同,而是而是寻求出发点和研究方法的认同。这恰恰是科学研究能够为很多人所接受的原因。

另外:你下面列举的同意我的观点的人很多我以前都矫情过,也得罪过。有的人可能是没有时间坐下来长篇大论。因此,我真心希望你把他们当作一个个的马甲后面的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跟在我后面瞎捧场的一类。五味在所有问题上都认同的两个人我还没有见到,这也是为什么五味能成五味,而不是一味。

雨菲菲:

你说的是“讯息”,我说的是“见解”。
讯息多多益善,否则,何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
但凡有见解者,真正的见解只有一个。
这也并不是说对方的见解、别人的见解就不是见解,不过不是自己的见解。
对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正确的见解”、不同的“最佳的选择”。
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正确的见解或最佳的选择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都只有一个。
这就是见两面直如不见的意思,也是摸棱两可的反意。

讯息是可以传授的,见解是人对讯息的反应,不能传授,也不应传授。
你(泛指,非指问题多)以为你能,其实不过是你的“传授”对象恰好与你共鸣。

顺便对你的瞎捧场客说几句:
--雨某没说萧某的话是真理,不可将自己的意思强加于人。
--但凡觉得自己的想法与前人所道尽同或甚至只是略同时,“引经据典”的目的,既出于礼貌,也在于避免侵犯前人知识产权之嫌。
--看不懂别人的话,自己也说不个所以然,只会捧与骂,不过是浪费你自己的时间。
--有意窜改别人的网名,于别人无损,只是把你自己丑化成小流氓、小痞子。年纪轻轻,应当学好,学流氓、地痞,既对不起你自己,也对不起你的父母。


======================================================
问题多:
我认为把:“但凡遇事见两面的人,其实什么也没看见。”理解为没有必要见两面,实有偏颇。不太知道老箫说这话的背景。我认为:人在作决定的时候,需要先知两面而后决。见两面不等于两面都同意。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一句都对,或者都不对就草率结束讨论了。但这和我说的教育中应该推崇的“尽量让学生见到各种不同的观点”不一样。因为紧随其后的一句话是:“让他们根据这些观点做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作出别人的结论。见两面然后再决定和只见一面就下结论,两者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不同,但是决策过程中包含的信息量大不相同,盲目性大大减少。


雨菲菲原文:

教人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是如今的时髦。也正是过分强调反歧视的结果。
记得萧伯纳说过:但凡遇事见两面的人,其实什么也没看见。
如果雨某没记错,问题多在英国。想必对萧某的言论较雨某更加耳孰。
这么说,当然也是偏听萧某的一面之词。记得萧某说过:我最喜欢英国人,可英国人偏偏最喜欢我。
对于萧某的见解观,雨某深有同感。
一切真知灼见其实都是单方面的观点。
苏摸棱是遇事见两面的典型,结果成为没有观点的代名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谁制造了《2020年:中国会非常穷》的谣
2005: 咱老百姓真:墩体小说-我的初恋(2)
2004: 回国前的杂想
2004: 顺水漂来(1)
2003: 我为什么喜欢善良的郭襄?
2003: 看懂黑客帝国的五把钥匙
2002: 宴席
2002: 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