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乐有着丰富多彩的调式。这些调式即包括自然调式也包含变化调式。所谓自然调式就是完全由宫商角徽羽这五个自然音列构成的调式。而变化调式则指包含变化音的调式。
五个音中每一个都可以成为一个旋律的主音。主音就是指一个调式结构中的主要的音,在调式音阶里,它是第一个音。而在一个具体的调式旋律中,主音的作用就象支撑一个建筑中心和重心最主要的承重梁。一般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通常都以主音作为最后的结束音。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叫宫调式。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叫商调式。其余类推,共有五个传统民乐调式。
比如,大家(尤其是40岁以上的老帮菜) 都熟悉的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就具有鲜明的商调式(re 调式) 特征。全曲不但以商音开始,更以商音作为曲终音,使全曲的重心最终落在商音上。而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则是典型的宫调式旋律(虽然中间出现短暂的经过音si )。需要注意的是该曲最后的终止式具有西洋大调音乐的特征(从属音到主音) 。这就为同类宫调式民乐配置西洋大调终止式和弦提供了极大方便。这在以后介绍民乐和声结构时在详细论述。
各地方的民乐具有鲜明的调式风格。比如湖南民歌,常常有徽调式(亦称sol 调式)特征。大家所熟悉的东方红、柳阳河等都是徽调式。它们不但以徽 (sol) 音开始,更重要的是以徽音结束,使全曲重心落在徽音上。
另外还有一首具有鲜明湖南民歌风味,在网上热传的小曲儿,被称作龌蹉山歌。歌名儿叫做 “现打班鸠现钳毛” 。由两个婆娘和一个小伙轮流演唱,颇有一番韵味儿。前一阵,艺术家梦人和丫子都曾在五味贴过。有兴趣欣赏的读者不妨用古狗查找一下视频。
笔者根据视频中的山歌旋律的印象谱曲如下。整个山歌共有两个乐句组成。两小节为一句。前两小节是三拍子。后两小节是四拍子。笔者之所以称其为湖南民歌,是因它有典型的湖南民歌徽调式特征:每个乐句均以徽音结尾,作为乐句的稳定音和整个乐曲的结束音。
现打班鸠现钳毛
而藏族民歌多以羽调式为主要民歌调式。比如“北京的金山上”。以及这几年流行的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 音乐MP3见网址:http://www.stsky.com/play/179434.htm) 等都有鲜明的羽调式特征。有时也有宫调式(比如“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 和商调式等。
在宫音的音高不变(比如宫音 = C) 的前提下,各调式(宫调式、羽调式、商调式等等) 合在一起组成民乐调式的“同宫系” 或“同宫场”。很多时候,一首民歌往往间杂有各种不同的调式,有时从宫调转为徽调,或者从徽调转为商调。而这些不同的的调式均以同一个音高为宫音(相当于简谱中常用的调性标号 1 = C,或 1 = F等等) 。这时用同宫场来处理民歌的调式特性的转换以及相应的和声配置就显得十分的灵活和方便。这是因为同宫系统建立在相同的自然音列上,不但宫音相同,其它各音也随着宫音的确定而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每个音在不同调式里的主属关系和音级功能不一样。在同一个作品中,同一个音可以充当不同调式里的不同音级,使得个不同调式能够自然转换,互相穿插和渗透。而与之匹配的同一个和弦在不同调式里可以巧妙而自然地改变着自己的身份和功能。这有点类似西洋音乐中“关系大小调” 的功能场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