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
万维读者网 > 新 大 陆 > 帖子
为和平主义下葬
送交者: 张平 2006年08月21日17:05:50 于 [新 大 陆] 发送悄悄话


谈起刚刚停火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不少以色列人都心情沉重地说:“这是一次奇迹。”这是句没法翻译的话,因为希伯来文里的“奇迹”一词的含义是“神的干预”,人无论做出多大的业绩都跟“奇迹”无关,这一点跟中文截然不同。当然这次的“奇迹”不是以色列在战争中的表现,而是这场战争给在和平主义梦想中沉睡了二十多年的以色列人当头一棒,仿佛神用其巨掌抽打了每一个以色列人的面颊,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开始严厉反省自己的错误,清算和平主义给以色列国家和民族造成的严重损害。从国防观念的改变到犹太复国主义理念的回归,以色列社会正在开始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

停战几天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报刊电视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反思的普遍性和严厉性。以色列政治和军事领导层在战争中软弱无力的表现甚至在停火之前就已经遭到了严厉批评。公众舆论和抗议示威都在要求政府下台。各类调查委员会正在组建之中,以追究这次作战不力的原因和责任,并考虑大幅度的清理和改组。而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这种反思的第一个政治结果:靠“单边撤退论”当选上台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宣布放弃约旦河西岸撤退计划,这标志着以色列和平主义理念的最后一笔政治财富的破产,也标志着十多年来的中东和平进程正式盖棺下葬。而与此相关的一个小问题是:以色列的现任“单边撤退政府”何时下台?或者何时进行彻底改组?

“单边撤退”理论并不是奥尔默特或者其前任沙龙的专利,而是以色列和平主义领袖、人称“奥斯陆设计师”的约西·贝林的发明。他在九年前创立了“撤出黎巴嫩运动”,鼓吹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单方面撤出黎巴嫩。“单边撤退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对“善良人性”的盲目迷信,一厢情愿地相信“只要以色列尊重国际边界,以色列的敌人也就会尊重国际边界”,完全无视阿以冲突几十年来“只要犹太人不把战火烧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去,阿拉伯人就一定把战火烧进犹太人的土地上来”的基本法则。“单边撤退理论” 的军事基础是所谓的“以色列的军事威慑力”,这种理论相信以色列的敌人因为害怕以色列强大的报复能力,因而不敢对以色列发动越界攻击,或者在遭到以色列报复时将很快屈服。这种理论在军事上的反应是近年来在以军指挥层甚嚣尘上的“空军制胜论”,认为有限战争可以在空军层面解决问题,认为地面战已经过时,占领土地已不重要,甚至认为“陆军的唯一任务就是行军”。

刚刚停火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就是这种“单边撤退理论”跟“空军制胜论”结合而产生的怪物。从加沙的“夏雨行动”开始,以色列就显示出一边倒地依靠空军作战的特性,陆军成了空军的附属品,很少出战,即使出战也是一战即退,毫无全面作战的计划和决心。这是单边撤退论者指挥战争的必然结局:如果现在需要派出地面部队大规模占领敌人的土地的话,那么当初何必要撤出来?如果现在需要牺牲大量士兵的生命来重新夺取战略要点的话,当初就守在那里不放岂不更省事?单边撤退论者的困境在于以色列必须靠“威慑力”而不是脚踏实地的战斗来取得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所以一直在要不要进行地面行动,在何种规模上进行地面行动,容许地面行动带来多少损失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致使以色列陆军在这场历时33天的战争中白白浪费了20多天宝贵的作战时间,大批地面部队集结在黎以边境的狭长地带无所事事,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火箭弹打进自己的国土。事实证明以色列和平主义者幻想中的“威慑力”根本就不存在。以军的强大力量只能对叙利亚这样正常的国家和政府产生威慑力,对于那些巴不得以色列摧毁自己的国家、大规模屠杀自己的人民的恐怖主义组织来说,“威慑力”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你拿什么去“威慑”一个疯子?

和平主义给以色列战争理念带来的另一个严重损害就是把战争的意义缩减为尸体数目的清点。和平主义者的眼中看不见战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只看见死亡人数,而且习惯于把敌人的死亡数目也算在自己头上。奥尔默特在战争结束时自我表扬的第一句话就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的伤亡都不大。的确,跟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战争相比,以色列的人员损失只有上次战争的七分之一,黎巴嫩的损失只有几十分之一。这是以色列政府在战争过程中严格约束空军轰炸目标和陆军地面行动的直接后果。然而和平主义者显然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没人喜欢战争,没人喜欢伤亡,但如果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统帅部的首要责任是把敌人打垮,打到敌人不敢再轻易发动下一场战争,而不是首先害怕清点尸体。毫无疑问,由于以色列统帅部的这次软弱表现,阿拉伯世界的激进分子已经把以色列的和平主义表现看作以色列国虚弱无力的迹象,新一轮大规模反以暴力活动正在酝酿发展之中。以色列将不得不在不远的将来打一场甚至几场更大规模的、更加血腥的中东战争,而那些战争中的数量惊人的死亡者将在很大程度上被算在和平主义的头上。

和平主义给以色列军队带来的硬件损失也是惊人的。以色列的军费预算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连年削减,国家安全赖以生存的预备役部队已经连续六年没进行常规训练。这次被征召上战场的两个预备役旅武器陈旧,装备军需都严重不足,甚至连钢盔的带子都已经扣不上了。与此相对应的是真主党六年来从伊朗手中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修筑了大量地下工事。一边是磨刀霍霍,一边却是倒头大睡。

盘算一下破产的“中东和平进程”,不难看出以色列除了丢失大片土地之外一无所得,白当了十多年的“冤大头”。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让以色列开门揖盗,千里迢迢地把恐怖主义请回来,让人肉炸弹把自己炸得血肉横飞;2000年从黎巴嫩撤军使真主党的势力迅速坐大,给以色列造成了严重的北部边患;2005年从加沙撤军,使哈马斯建立了一个袭击以色列南方的统一基地。这次战争恐怖组织从南北两方对以色列形成夹击之势,唯独以色列占领下的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风平浪静。“不为刀俎,即为鱼肉,”这是中东冲突几十年来一条基本原理。幸亏伊朗受不了国际社会的压力,提前打出了这张隐藏的王牌,使以色列人有机会从和平主义的迷雾中清醒过来;幸亏这次战争的对手还只是真主党和哈马斯,两个对以色列的基本生存构不成威胁恐怖组织,使以色列有时间反省自己,重整旗鼓。如果再等上十年,以色列撤出了约旦河西岸,受到伊朗叙利亚装备的真主党和哈马斯从三面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的火箭导弹战,一夜之间把半个以色列炸成废墟,以色列将不得不动用核武器解决问题,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人说这次黎巴嫩战争“是一次奇迹”的真正原因。

历史证明联合国在阿以冲突问题上的作用向来是“聊胜于无”而已。指望黎巴嫩政府军和多国部队解决真主党武装问题纯属做梦。以色列必须在下一场大规模战争(以色列评论人士的一般预计是几个月到两年)爆发之前作出深刻反省,彻底清算和平主义的危害,厉兵秣马,重建以色列国境的安全前沿。

至于和平,当恐怖分子还在用自己的妻子和亲生婴儿做自杀攻击的武器,拿自己儿子的奶瓶当炸药容器的时候,和平就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梅厄夫人曾经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可以原谅阿拉伯人杀害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们不会原谅阿拉伯人逼迫我们去杀他们的孩子,只有当阿拉伯人对自己孩子的热爱超过了对我们的仇恨时,和平才是可能的。”

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以色列人的唯一选择是端好自己的枪!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基督教教主耶稣的道德污点举例
2004: 中国牡丹的故事
2004: 《艺妓回忆录》真实剧情曝光
2003: 摘下有色眼镜看美国(ZT)
2003: 胡适思想与我们(ZT)
2002: 璩美凤光碟解说词
2002: 在留学与幸福间划上不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