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跟帖
ZT 《末那皈依》 “必须有心的光明”
送交者: 5000 2008月10月15日22:06:5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桂希恩祖父—桂美鹏,两湖地区第一代本土传教士 曾给黄兴施洗5000 于 2008-10-15 21:47:01
桂希恩先生的父亲,桂质庭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生前是武汉大学教授。


末那皈依 《末那皈依》 “必须有心的光明”(1)

“必须有心的光明”
——王元化先生学术思想评述

左倾时代的革命青年王元化先生,号清园,祖籍湖北江陵。1920年11月30日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知识分子家庭。父王芳荃先生,字维周(1880—1975),少时家贫,由教会资助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该校首届毕业生。1906年,维周先生与桂月华结婚,并于是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志诚学校教授英语。1911年,进清华留美学堂教授英语。两年后,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15年,仍回清华任教,并任注册部主任。学生中有梁思成、闻一多、陈植等。维周先生毕生在教育界工作,先后任东北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教授。武昌起义,先生曾以教授之尊自愿到战地救治伤兵,获代总统黎元洪的嘉奖。大革命期间也参加了反军阀的进步活动。

清园先生受母亲及母系亲属影响较深。先生母系亲属几乎都是当时的新知识分子。外祖父桂美鹏先生,字抟九,是沙市圣公会首任中国会长,负责长江一带的传教工作。1885年,创建沙市第一所分班授课的新式学校,即美鹏学堂(现改为新沙路小学)。抟九先生旧学湛深,同时又对西方存在着朦胧的向往,希望中国走西方富强之路。老先生虽然在先生出生前即已逝世,但是先生听母亲讲述得最多的就是外祖父,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祖母江太夫人性情慈祥,在先生幼年时,经常带先生听戏,先生对京剧的爱好即植根于此。母亲桂月华(1887—1986),年轻时曾从一位北欧传教士学医,后入上海圣玛丽女校。通英语,对文学有浓厚兴趣,记忆力极好,能背诵古代诗词及清代闺阁诗人所作弹词,经常吟唱弹词哄先生入睡。国学也有根柢,常助维周先生润色中文函牍。舅舅桂质庭、四姨桂质良,先后均以第一名考取清华留美学堂,赴美攻读。这样的情况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桂质庭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生前是武汉大学教授。桂质良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嫁闻一多堂哥一传,在圣约翰大学教授医学,同时自行开业。与清园先生最亲近的三姨母桂德华也曾留学英国及欧洲其他地方,酷爱文学,后任圣约翰大学教授,讲授外国文学。先生未满周岁即随母亲由武昌至北京和父亲团聚,全家定居清华园南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为邻。清华著名的四大建筑均在20年代落成,先生在清华园中度过了十分快乐的童年,与赵元任先生女公子如兰、熊秉明等相友善。罗家伦接管清华大学后,维周先生与罗牾,愤而辞职,转赴东北大学任教。虽然全家在此时已经搬出清华园,先生却仍然寄居在清华西院六姨母家,就读于清华附小成志小学。1929年后离开清华,回城中父母家,入孔德小学、育英小学。五年级时患病在家休养,维周先生为购石印本七十回《金批水浒传》,系先生首次阅读中国古典小说。1940年,先生撰写《金批〈水浒传〉辩正》,当道源于此。1932年,先生读初一,首次接触鲁迅作品《孔乙己》、《故乡》。同年,全家为避日寇难逃至湖北武昌华中大学舅父桂质庭先生家,遇见韦卓民先生,从韦先生读《大学》、《中庸》。几十年后,先生更与韦先生频繁通信,讨论黑格尔学说,1981年,先生撰《记韦卓民》,记此事甚详。回北平后,先生在上学途中经常见到日寇在东交民巷练兵场附近耀武扬威,后竟荷枪实弹到领馆区域外打靶,甚至开坦克上街。先生目睹祖国蒙难,心中播下了抗日救亡的种子。1935年,先生时仅十五,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并于次年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读育英中学高一时,受同学推举主编校刊,在其上发表文章,谈意大利侵犯埃塞俄比亚、日货走私,因此和复兴社学生以及他们所勾结的校方展开斗争。“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家逃离北平。先生眼病未愈,由家人扶掖上车,明明知道日寇要抓知识分子,许多人因此不敢带钢笔、书籍、甚至眼镜等标明身份的物件,先生却仍然冒着很大风险,偷偷将自己画的鲁迅像和两册《海上述林》携带上路。辗转到达上海后,先生参加了平津流亡同学会,承担了联系文艺界的工作。不久,考入大夏大学经济专业。至此,先生已经违背了父母的愿望。维周先生一直逐月为清园先生存钱,作为他将来留学学习理工科的费用。先生却走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危险道路。不过,在上海期间,家里依然延请了周班侯先生教授先生英语,授以丁尼生、柯勒律治诗文;延请任铭善先生授国学,授《说文解字》、《庄子》、《世说新语》。任先生对先生影响甚大,先生写文章之注重文气就是受到任先生指点的缘故。同时,先生也开始了文艺创作,发表小说及文艺理论论文。同年,先生认识了一生荣辱与共、时在暨南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的师母张可。师母出自苏州名门,祖父张一鹏先生、伯祖父张一先生都曾任北洋政府要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陈水扁“总统”要不要向“反攻复国”政
2007: BLOC 与PARTY
2005: 亡国颂
2005: 大江大河不筑坝,拿什么当能源?
2004: 胡锦涛必须冲下山去(一)
2004: 中国公民在境外陷入困境
2003: 令我吃惊的俄罗斯
2003: 从施瓦辛格的当选看美国选举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