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受洗的人該不該事奉?
今天(10/18)是柏林教會下半年的受洗主日。我們平時主日聚會租用的地方是路得會的教堂,所以碰到一年兩次的受洗典禮我們就到柏林南邊的浸信會教堂舉行浸禮。不過我們也常常碰到剛決志信主的弟兄姐妹,等不到這兩次的洗禮時間就必須回國,在這種情形下,他們上完了受洗班的課程,我們就利用他們離開前的主日在本堂為他們做點水禮。
剛受洗的人該不該事奉?這是很多人常問的。有些人說當然可以,事奉是每個人的責任,也有許多人說萬萬不能,如果太早事奉會害了他們。這兩種說法到底是誰對,誰錯?聖經在這方面有沒有明顯的教導?其實這個問題就好像[基督徒該不該抽煙]一樣,在聖經上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從整本聖經來看這方面的屬靈原則,我們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因為有受洗典禮,今天柏林教會在另一個教堂聚會。在德國人的聚會結束之後,我看到許多德國信徒站在門外抽煙,其實對很多美國人來說信徒抽煙不是一件令人大驚小怪的事,但華人教會,華人信徒比較傾向信主之後不應該再繼續抽煙的想法,雖然聖經沒有明確規定,但從醫學報道我們知道抽煙對身體會造成問題,而且二手煙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健康問題,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加上我們不應該為了個人的抽煙習慣而使旁邊的人受害,所以華人基督徒是不贊成信主後還繼續抽煙的。
事奉的本身是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個是教會事奉的經驗,另一個是屬靈的生命。從這兩點來看,一個剛受洗的人顯然這兩個條件都沒有,他們憑什麼來事奉呢?這種講法咋聽之下還蠻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古人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要登高山,我們必須從低處開始,要能走遠路,我們要從近處開始。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始。沒有一個開始點,那來的機會呢?
沒有事奉經驗的人會認為教會的事奉就是做事,所以只要我有工作經驗我就可以事奉-比如我在職場上是個會計師,所以我可以在教會做帳,管帳,我是學校老師,所以我可以當主日學老師,我是個有執照的心理醫生,所以我可以在教會輔導有需要的人,反正輔導的對象都是人,我是個蠻不錯的經理人,所以我管理教會,做,當執事會主席是游仞有餘的執事,我是學音樂的所以我當教會詩班的負責人是當然的。一般人無法想像教會的做帳,管帳,輔導,教會的行政管理;甚至教會的詩班與世界所做的是很不一樣的。
其實上面所舉的例子都不能算真正的事奉。這裡提到的都只是在做事,因為我們不僅忽略了屬靈的層面,也忽略了神的存在。從表面來看,事奉好像是在做事,好像是為了大眾的好處,但我們需要知道事奉最終的意義是在事奉神,信徒所做的事是獻給神的祭物。在事奉時我們所做的是蠻重要的,但神更在乎我們事奉時的心態,而我們的心態是與我們屬靈生命的成熟度有直接關係的。
教會事奉的經驗與屬靈的生命絕對不是因着我們信主年日增長而自動形成的,那是平時一點一滴在耐心中培養出來的。在課堂上聽了再多別人的事奉心得,或是聽了許多培靈性的信息都不見得能加增我們的經驗與生命。從聽道,到實際成為我們的經驗與生命,中間還有一段[苦練]的過程,也就是基督徒所謂的[行道],使神的道進到我們裡面,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就在生命衝撞的過程,我們學到了事奉經驗。
難怪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會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
其實重點不在於剛受洗的人該不該事奉,而是剛受洗的人有沒有人在帶他,有沒有人在關心他,牧養他(這裡的牧養不僅是指傳道人給的牧養,更是指肢體之間彼此的牧養關懷)。我們的觀察是一個剛信主受洗的人如果在一個不冷不熱的屬靈環境,很快地他就成了老油條式的基督徒,也跟着大家不冷不熱,可是這些人如果是在一個火熱的小組或教會,他們也會在耳濡目染中越來越火熱。
這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現象是很正常的,因為那些真心尋求主而信主的人在受洗的前後,一定是相當火熱的,他們就好像一個小小孩渴望與大一點的孩子一起玩,他們也像[鸚鵡]一樣喜歡學周圍人的動作,甚至講話的方式。所以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剛受洗的人該不該事奉?],教會的事奉是需要學習的,與其去回答這個問題,我會反問[這些剛受洗的人是處在那種環境中呢?],[他們有沒有參加小組?],一個不參與小組聚會的人是很難了解事奉的意義。
剛來教會的人拿到主日周報時很少會去想這周報是如何形成的,他們或許以為這份周報是不需要有人預備就能從天上掉下來似的,就好像小時候在家吃到米飯時,我從來也沒想過那是需要經過好幾十道手續才到我碗裡來的,從農夫撒播種子,到耕耘,到受割,然後經過好長一串營銷的過程,再加上爸爸把米買回來,媽媽把它煮成飯,最後成了我碗裡的白米飯。
了解事奉意義的人知道,在事奉中我們所做的不在於事情的大小,或是在人前或人後事奉,重點也不在於你的投入是否得到弟兄姐妹的稱讚,而在於你知道所放入的心力是為了神,是為了教會的建造,也為了你自己的成長。教會事奉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比如,柏林教會每主日周報的產生過程是很複雜的,我們有一個很有聖靈充滿的周報事奉團隊在背後促使每主日周報的產生。
整個周報產生的過程是從星期天的晚上就開始了。從在團隊中寄出下星期天周報的初稿開始,然後經過許多階段性地審核過程來確認本主日周報內容的正確性,到最後周報的成型需要有將近十個來回的溝通(感謝神,有互連網可以傳送這些)。
有好幾次因着突發事件,到星期六的半夜我還看到團隊同工在網路上做進一步的更正,校對,同意的手續。然後星期天一大早,團隊中一位姐妹或弟兄再拿着稿件到印刷店去印,印好周報之後就立刻帶到教會。這過程是會有許多突發的事,比如兩星期前的主日因着有馬拉松大賽,柏林警察封閉了許多道路,因此周報無法在主日聚會開始前準時拿到教會來。
教會事奉不僅是指在台上司會,在大堂司琴,或講道,事奉更是指參與許多人看不到的事工,因着你的投入使整體的教會活動能順利進展。上面所舉的周報團隊就是個很好的事奉例子,這團隊的成員大多數是年輕火熱的學生(我實在以他們為傲);他們都是名不見經傳但願意事奉的人(但神知道他們每個人的擺上); 他們帶着熱心,帶着激情在預備每星期的周報(拿到周報時,很少人會為了他們的擺上而感恩,但這些事奉的人完全不在乎這些,因為知道這是神特特託付他們的事工)。
我這裡用周報團隊的事奉來解釋事奉的真義。你不僅需要有經驗(你要知道那些信息可以上周報;你要有使用電腦經驗,你要知道如何處理突發事件),你也需要有屬靈的生命(你要知道如何在不得罪人的情況下堅持教會周報製作的立場,隨時可能有最後一分鐘的修正要求]把你已經安排好星期六的作息時間給弄亂了,幾乎每星期都有突發事件,所以為了周報的產生你常常需要[多走好幾里路])。
那些在周報團隊事奉的弟兄姐妹同時都屬於許多不同的周間查經小組,他們也在自己的小組中事奉,所以一個剛受洗的人只要能參加小組聚會,他就有機會學習各樣的事奉。小組裡會有許多事奉的機會,他們可以在小組中從所發生的大小事來學習事奉。一般人來到小組通常是先觀察,再適應,然後才開始投入小組生活,接着就能開始在小組中事奉。
比如,來到小組在查經開始之前,你會很自然地與大家一起搬桌子抬椅子來預備查經的場地,過一段時間你會感到要帶些水果,或帶你拿手的點心來請大家在查經之後一起吃,再過一段時間的熟習之後,你開始能進入狀況了,這時小組的同工會邀請你來主辦小組活動,來帶敬拜,帶小組禱告,甚至有機會學習帶查經。
通常人在有了小組事奉的心得與經驗之後,他們開始投入教會層面的事奉,因為教會層面事奉的多樣化,多變性,與複雜度會遠遠超過小組中的事奉。我們需要先在小組中學習事奉才可能面對教會層面的事奉,否則我們容易給教會造成問題,也給自己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剛受洗的人不適合在教會事奉的原因。
你教會目前有剛受洗的弟兄姐妹嗎?你願意與他們交朋友嗎?你願意陪他們走一段屬靈的道路嗎?你願意投資生命在他們身上嗎?我問的問題好像都是希望你能付出,其實當我們願意如此做時,這些剛信主的人對神的激情與單純是會感染我們的,使我們也因此更渴慕神,這種投資是值得的。希望你我能成為剛信主人的屬靈夥伴。
在主里愛你們,一起在神國同工的夥伴
徐立,偉苓www.EuropeForChris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