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和民主:随便乱想乱写 |
送交者: 林教头 2008年04月14日16:34:43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昨天我在Tim Hortons巧遇一位小学同学。他是小业主,所以手机常响个不停。我便同他13岁的女儿聊起来。她上8年级,数学内容有代数、几何、概率等(还没有微积分)。这位小朋友在国内读了5年小学才移民过来的,国内都讲奥数的,所以在这边数学感到很容易。其它的课程还有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包括设计鸡蛋掉下来时如何进行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写作课和演讲课,针对莎士比亚等作品进行评论演讲,每个人每堂课都会轮到。每个人从小都这么培养,难怪长大后都有良好的演讲和交流素质。 我很戚戚地跟她说,我和你爸当年是上大学才开始学概率的,而且根本没有任何演讲课。唯一的机会大概就是举手提问吧。我记得高中上英语课时挺受老师青睐,得到很多站起来背诵课文的机会。但那只是留给少数人的,是给大家做示范的,而不是人人皆有的均等锻炼机会。 所以,像我们这些人很有可能连母语演讲大概都说不圆,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演说困难就更大了。 跟西方的教育不同,中国是培养技能单一的竞技运动员。大概人口太多竞争太强所以不得不这么做,但行业歧视也很有关,比如说重脑轻体。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较难适应专业和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今天学会的高深电脑技术,也许10年后又被新的潮流甩到后面去了。。。 多元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政策考虑,是建立和谐移民社会的举措。但是,一个社会要有凝聚力,毕竟要有一个共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这个“主流”就是既成的先人的积累。)一元文化清洗或者多元文化小圈子,这两种极端都不合适,或者说,是两种极端力量的某种平衡。老夫窃以为,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们自身有必要多努力朝“主流”靠拢,同时带来和注入健康的新变化因素,而不是搞出新的封闭自卫式“客家圆楼”。而对于我们的子女(第二代移民),我们还是尽可能地让他们吸收到祖辈文化的长处,而非一味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 最近海外华人反藏独进行得热火朝天,我认为挺好。有热情、敢表达是好事情,至少在西方社会是受到鼓励的行为。但是,如果这种热情和干劲用在我们所在的社区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中,那才叫真好! 我到我的小学同学家里继续聊天。他虽然刚来加拿大3、4年,但是说话很有启发性。可是他小学时是个很招人烦的货色,包括我自己。后来他毕业当过大学生的辅导员,然后还半职下海经商,现在的经营也主要是同国内来访者打交道。跟他说话,我意识中国人(主要是知道分子吧)跟其他国家人相比,有一些特征: 1)比较爱高谈阔论,很多人都是半个政治家,而且谈的都是国家民族大事,或者是遥远的东西,比如海参威外蒙古。颇有“虽远必诛”的帝王胸怀。大概都是老毛教的,无论搬家搬到地球哪个角落,总是高瞻远瞩,放眼世界。但很少有人谈论门前邻里的“细小琐碎”话题,更不屑参与本楼或本区的民意或投票会议。觉得那些东西可有可无。可以说因为民主意识太弱吧。我也一样。我认识本地一位朋友,网上大陆移民很多认识他,他就做的比一般人好。如果我们能把对遥远间接的“战略利益”的热情多分一点到眼前直接的“战术利益”上来,岂不是更有益? 我也说不出多少民主的真谛,但它跟社区应该密切相关。。。 (我现在写这个,说明我多少也爱高谈阔论谈普遍现象。下不为例,呵呵) 2)受迫害症。一方面把西方政治和媒体看做充满敌意的东西(对海外的我们也许还是孤立、缺乏融合的表现?),另一把西方政治和媒体当成民主之“神”,一旦有错便容易产生过火反应。同样的反应不会对着中国媒体,毕竟还是在初级成长中,需要多保护鼓励,是吧?不过这应该是过渡现象,随着西方神像的倒塌,以及中国政治和媒体的继续进步,应该能逐渐扯平,将来我们就不会用这种双重标准了。 我是这样认为,既然中国还是一党执政,没有实际的在野党。所以以西方为主的国际社会就充当了这个反对党的角色。对老共产生一些制约作用。当然,肯定会有人说这是不拿国境线当回事,亦即干涉内政。不过事实效果似乎确如此。 这里是否也有个国际民主的含义,好像是,我也搞不太懂。。。 我还是去做饭的好!哈哈哈。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7: | 英达的暗恋方式 | |
2007: |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 |
2006: | 办公室里的隐私 | |
2006: | 杀戮(七十四) 手套 | |
2005: | 唯一: 踩一脚鸡毛 | |
2005: | 闽南: 枫糖飘香的季节 | |
2004: | 相忘于江湖,相忘于网络 | |
2004: | 童年回忆:我的矿石收音机 | |
2003: | 乡间生死 | |
2003: | 闺女发誓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