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绝句作法举隅》,每天学写一首:56法之13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13法
介第13法跟前面说过的第11法雷同:第11法是用“无端”二字引导出第三句,第四句则用“不得、不是、不肯”等字眼让诗意出现极大的“反差、转折或推进”;介第13法也是用“无端”引导出第三句,但第四句不用“不”这个否定词,而是用“更、还、又、却”等副词,把全篇诗意在结尾时推向高潮。
来,一起赏析几首古人的例诗即知:
宋•陆游•落叶
万瓦清霜伴月明,
卧听残漏若为情。--- “若为情”,伤感之意。这前两句铺垫出“秋愁”二字。
无端木叶萧萧下,--- 用“无端”引导出第三句,聚焦在“木叶萧萧下”这个秋的典型细节上,为第四句“蓄势”。
更与愁人作雨声。--- 用“更”字引导出第三句的“雨”,极力地加深“秋愁”的情绪,把全篇推向高潮。可见这第13法,若写凄凉伤感,总是“风中必带雨、雪上再加霜”,若写高兴得意,则肯定要“锦上添花、有正宗衡水老白干又恰好烤黄羊”。哈哈。
唐•吕岩•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 --- 吕岩者,吕洞宾也。
腹内婴儿养已成,--- 注意啦:此非怀孕也,乃道家“炼丹已成”的表述方式。
且居廛市暂娱情。--- 这两句铺垫出吕洞宾得道后游戏人间的好心情。
无端措大刚饶舌,--- 大家知道七绝的第三句是“事故多发区”,第三句不出“事故”的七绝往往不是好七绝。哈哈。果然,介吕洞宾在街上正往两边的鱼缸里看哪,咦,肿么里面都是美人鱼呀?正看得仔细涅,迎面来了个穷酸秀才,之乎者也地问他去nana肿么走?吕洞宾到人间都是先从天上看,哪儿灯红酒绿就在哪儿降落,如何认得地名?抬头一看路牌,那儿不写着了吗: nana plaza。
却入白云深处行。--- 话说介吕洞宾在第三句被“无端地”扫了兴,好心情都被破坏了,干脆一跺脚飞了起来,奔着一朵像小山包那么大的云,低头就钻了进去。这句“却”字用得好,颇为调侃,有沾不起躲得起的味道。哈哈。
--- 余略
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唐•薛能•登城
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宋•陆游•乾道初予自临川归锺陵李德远范周士送别於西
十五年前宿战平,长亭风雨夜连明,无端老作天涯客,还听当时夜雨声。
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的作者是冯振心。简介:“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他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
《举隅》从古人七绝中归纳出56种写法,虽然拘于构思形式,习作纯熟后,也能悟出作七绝的精神追求。俺记不清什么从网上搜到这篇好文,自己也没有兴致跟着学写。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诗坛介绍过,但没介绍完。可又记不住介绍过多少,干脆从头来,陪着大家再来学写。一天一到两首,一个月,学完。俺吧,每天从《举隅》中摘录一两种写法贴来,大家读完古人例子后,自己找题目写一首。多写不限。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举隅》所介绍的方法来写,否则就毫无意义了。